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8-13卢花香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卢花香

摘  要:近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课的教学是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要的部分,其中数学是主要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时需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关于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本篇文章主要叙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63-01

在现如今的教育阶段,虽然主张的是素质教育,然而压在学生身上的学习重担一点都没有少,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要采取一些措施。对于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由于其存在许多的逻辑性,对于学生而言,想要理解其中的逻辑比较困难,从而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   数学思维的概念

数学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数学独有的一种思考模式。它要求学者通过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再在对数学的学习之后而存在的一种本质上的认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授理论性的知识,还要着重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找到数学本身的规律,从多方面去看待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岁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2   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好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以很快的就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可以正确的运用,而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浅薄,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学习数学时能更加的容易理解,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增加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加强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的抽象化,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好可以通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从而更好的投身于学习之中。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措施

3.1 将数学知识形象化

数学的内容多是通过数字和公式呈现,而少有过多地语言描述,是一门及其抽象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的大脑中支起一个知识的框架。为了将数学知识中抽象难懂的部分变得形象化,更容易被理解,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把具体的事物与数学中的数字相互结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1]。比如:在教授加减法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糖果,然后拿出5颗糖果放在讲台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如果我现在要吃掉两颗糖果,那么桌子上还剩下几颗呢?”待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继续互动,“我现在打算再放上去3颗,你们知道最后有几颗糖吗?”学生们可能还不太理解5-2和3+3的意义,但是,通过数糖果的过程,他们会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3.2 创建数学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对自我要阿牛的意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没有很强烈,所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一旦遇到一些比较困难,不好理解的问题,就会轻易的让学生产生逃避和放弃的消极心理。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去引导他们面对困难,接受挑战。从当下的生活环境中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打游戏和看动漫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创立相关的情境,把相关的游戏环节或者动漫的人物引入到数学知识当中,从而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比如,一道应用题是小明买了3个橙子,小红买了5个苹果,问两个人一共买了几个水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熊出没》中的熊大和熊二来代替这道题中的小明和小红,让学生在读题时认为是熊大和熊二在买水果,通过动画角色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做题时,可以带着读故事的心态去分析题意,他们会很认真的思考究竟熊大他们买了多少水果。

3.3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向结合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主要群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着引导的作用[2]。教师的工作阅历,生活习惯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不自觉的运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比如:教师在观察楼房时,可能根据看到的楼房层数以及每一楼层的户数而联想到这一栋楼房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家。当然,这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只不过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更常见罢了。只有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善于体验和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掌握难度。

3.4 考虑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往往更加的强烈。因为好奇心,學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更加有动力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也正是由于这种好奇心理的存在,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问题。举个例子:教师在向学生们介绍圆形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道路上的汽车,他们的车轮是圆形的呢?学生在讨论车轮形状时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没有车把车轮做成椭圆形呢?车轮是圆形的,轮胎也是圆形的,那么轮胎的作用是什么呢?等等这样的问题都有可能被学生们发现,教师们也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通过学生们的好奇心,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数学知识中衍生出很多的数学道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养成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同样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数学教师而言,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67.

[2] 徐荣.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0):86.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