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朗读者”
2019-08-13叶海
叶海
摘 要:朗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来说,其作用不言而喻。笔者受央视“朗读者”节目启发,因地制宜,广开途径,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到课前的朗读“秀”,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渗透到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展示,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朗读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朗读者 多媒体 创设 强化 引领 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54-01
前段时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受到了国人的推崇和喜爱。那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以及声情并茂的诵读,让每一个聆听者无不感佩、动容甚至唏嘘不已。教学之余,在痴迷“朗读者”的同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这一群身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懵懂儿童,如何让他们也能爱上朗读进而成为朗读者?经过充分地思考酝酿,一个个美丽的约定就此拉开帷幕——
1 “朗读”从悄然而至的早晨开始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朗读计划实施的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即兴冲冲地来到了教室,他们有的打开课本,有的打开《日有所诵》,有的打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即像模像样的大声朗读起来,那份认真和虔诚,足以让任何一个观者动容,听者会心。要知道,平时这可是他们玩耍嬉戏的时间呀!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是我相信:聚沙成塔,只要长期坚持,对于孩子们的词语积累、语感培养及表达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看着他们专注而忘我的神情,我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朗读者”的行列……
2 课前三分钟,我来秀朗读
从预备铃到上课前的两三分钟通常属于课前准备时间,但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使然,教室里总是显得比较嘈杂。我灵机一动,心想:何不把这三分钟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让它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经过讨论,一份简明务实的展示方案应运而生:
朗读者:每节语文课前推选一名同学,轮流展示。
朗读内容:从课本或课外读物中自由选择,可以是一句名言、一段感悟、一首古诗或一篇优美的文章。
朗读方式:走上讲台,脱稿进行。
朗读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起先,孩子们颇羞涩、拘谨,然而,一段时间下来,绝大多数孩子都变得自信和落落大方起来,我想,这不正是“朗读者”的魅力所在吗。
3 巧借多媒体,强化“朗读者”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早已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对于“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和载体。
3.1 巧借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常常集音、色、画于一体,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其丰富多彩的画面及或低沉、或悠扬的声音,从而创设出让学生可观可感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朗读水平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在教授张继的《枫桥夜泊》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残月西沉、霜华满天等萧瑟景象,朗读中,再配上悠扬悦耳的古筝曲,学生就能真切感受到诗人落榜后的满怀失意及深入骨髓的羁旅之愁。
3.2 名家引领,以正视听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作为教师,与其过多的和学生强调朗读技巧、情感表达,还不如借助名家的范读来得有效,于是课堂内外,教室里常常回荡着董卿、朱军等央视名嘴字正腔圆的声音,又不乏窦桂梅、王崧舟等小语名家深情款款地表达……在反复听读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朗读水平也自然有了较大的提升。
3.3 每日一星,我读我秀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用班级QQ群开展“每日一星·我读我秀”的展示活动,即每天推选出一名“朗读者”,自选一段优美的诗文,由家长协助进行录制、配乐并上传,并组织全班同学收听、点评,特别优秀的孩子向学校广播站进行推荐……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朗读技巧,更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4 让语文课衍变成“朗读者”展示自我的舞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
4.1 亲身示范,扮演朗读者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精心准备,亲身示范,以唤醒他们朗读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苏教版五上)时,一开始即用低沉、舒缓的语气向同学们沉痛叙述一位伟人的离去,而第三自然段不仅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而且饱含着作者对邓小平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无尽赞美,这就要求朗读者不仅要读得沉稳清晰、富有层次感,而且要力争做到字字千钧,情境尽显,从而让学生真正在朗读中感悟到邓小平爷爷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
4.2 形式灵活,训练朗读者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还要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朗读训练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兴趣和熱情,除了常见的齐读和个别朗读外,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如:配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互读甚至表演等,如:我在教授《负荆请罪》(苏教版六上)时,由于这是一篇历史小话剧且篇幅较长,决定放手让学生进行表演,孩子们的情绪空前高涨,于是一节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应运而生。
4.3 读评结合,提升朗读者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评读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所谓评读,即对老师或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其迅速提高。它既可以在师生、生师或生生之间进行,又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开展,长期坚持,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升朗读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朗读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 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日有所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杨海棠.小学语文名篇朗读要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