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的英译研究

2019-08-13郭小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白鹿原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关中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关中地区秦饮食文化的词汇相当丰富,随着这部作品的广泛流传,更使得关秦饮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尝试研究关中饮食文化特色词汇英译过程中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尝试对其进行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分析,期望对这类词汇的英译提出新见解。

关键词:《白鹿原》  饮食文化词汇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5-02

1   引言

《白鹿原》是一部独特的经典之作,自1992年出版以来,海内外批评界的高度赞赏。这一部是关中民俗文化土壤中成长出的文学巨作,充分展示了陕西关中地区的民俗特色。作品中的语言,特别是词汇是展示这些民俗文化的主要形式。研究这些民俗文化负荷词的翻译,目的在于让国外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加强理解,减少误解,最终促进中西文化跨文化交流。

2   《白鹿原》——“关中民俗百科全书”

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描绘了陕西关中平原的白鹿原上以白、鹿两大家族为主的关中民众的日常衣食、四季住行、婚丧嫁娶、祭祖求雨等世俗生活。这部小说恰似一部当时的社会风俗的“百科全书”,大量生动而又真实的描绘了关中地区独具地域特色且积淀深厚的民俗现象和民俗文化。

本文集中研究《白鹿原》中的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即关中特色小吃词汇的英译。

3   《白鹿原》中的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关中平原的白鹿原上,这里属于关中地区。这一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习俗讲究、地区经济,还有人们的心理特点,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的秦饮食民俗文化。笔者集中搜索其中的关中饮食文化词汇,发现这部小说中的面食类饮食词汇达31种之多,特色小吃类词汇达20种以上。

《白鹿原》中关中特色饮食词汇丰富,如饸饹、凉皮、臊子面、牛羊肉泡馍、火晶柿子、水晶饼、豆腐脑儿、油泼辣子、粉鱼凉粉、腊汁肉、茶鸡蛋、蓼花糖、琼锅糖、老白家饺子、葫芦鸡、糖疙瘩儿、油麻花儿等。

这些丰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关中饮食文明。本文集中研究关中地区特色小吃词汇的英译,期望有利于关中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4   生态翻译学

香港学者胡庚申2001年提出来生态翻译学,这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是一项从生态角度描述翻译活动跨学科研究。该理论探讨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他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属于整合性研究。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翻译是“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也就是说,译者是整个翻译生态群落中的主体。翻译时,译者作为主体,要充分考虑各种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对文本生态环境做出适当的选择/适应,目的在于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跨文化信息的转换,从而达到翻译活动的根本目的,即跨文化交际。

“三维转换”和 “适应/选择”是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生态翻译学提出“多维整合”原则,是用来评译文质量的。“三维转换”是其中三个最重要的方面。“三维”是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是指好的译文能够在多个生态维度中,尤其是在新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生存”和“长存”。也就是说,好的译文尤其要在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中的适应整合度要高。

“适应/选择”是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译文词汇、句式、词的语域、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都可认为是译者适应具体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翻译的适应/选择是从译者的角度来全面阐释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的,不是从原文作者原文或译文读者的角度。

5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英译

下面,从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和三维转换分析一下五个关中特色饮食文化词汇的英译。

5.1 花馍

“花馍”也称“面花”,它是关中地区馍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造型百态,寓意美好。花馍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各种动植物形状,吉祥,喜庆,祝福, 平安,和顺是花馍永恒的主题。有人将关中地区的花馍艺术称为“民间艺术活化石” 。

《白鹿原》中提到的花馍有石榴、沙果、麦穗、棉花、兔儿、猪儿等形状。文中白嘉轩的女儿白灵过满月,“亲戚朋友带着精心制作的衣服鞋袜和各种形状的花馍来了”(《白鹿原》第6章)。 在关中农村,红白喜事、祝寿满月、过端午节时,花馍都是很受欢迎的礼品。

花馍可音译为Huamo, 也可意译为bread in various shapes。从语言维的角度来讲,译者要应适应“花馍”这一语言形式的词意,在转换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Huamo这个词汇英文中并不存在。从词意角度来看bread in various shapes更明确地表达了“花馍”的意思。从文化维的角度看,第二个译文没有第一个译文更能充分表达这种特色的馍文化。从交际维来看,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用“Huamo”不加任何注释,这个译文可能无法适应目标读者这一翻译群落哦,加上注释“a kind of bread in various shapes to show ones best wishes”就是三维转换很好的译文。但是,小说阅读过程中,不能频繁加注释,会大大妨碍读者阅读的乐趣。而“bread in various shapes”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通过语言、文化、交际三维的适应选择,“bread in various shapes”是更能长久生存的译文。

5.2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陕西著名特色小吃,号称“陕西一绝”,是从古代的牛羊羹发展而来的。关中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牛羊肉泡馍,既驱寒又美味,极受当地人喜爱。《白鹿原》中姜政委用老孙家羊肉泡馍鼓舞士兵, 鹿子霖特别喜欢吃羊肉泡馍看秦腔,黑娃能咥六个饦饦馍一碗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现有的译文有两种: the shredded pancakes in mutton or beef broth,paomo。从词汇和词意的角度来看,paomo没有上下文的话,很难理解,是很难适应这一翻译生态环境的。如果有插图,是很好的译文。从文化维来看,这两种译文都能很好地适应和转换这种关中特色美食文化,paomo这一译文更具表现力。从交际维来看,为了适应小说翻译的特点,the shredded pancakes in mutton or beef broth更能在这一翻译生态环境中长存。

5.3 饦饦馍

饦饦馍是牛羊肉泡馍的主角,饦饦馍是聪明的华人穆斯林在阿拉伯大饼和胡饼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传统烤饼工艺烙制的一种面食小圆饼。

饦饦馍的英文有两种Arabic turml或者baked cake。从语言维来看,词汇和词意这两个译文都能很好地適应。从文化维来看,译文1更能适应饦饦馍的发展历史这种文化信息,因此,译者适应选择,Arabic turml是更好的译文。从交际维的角度来看,小说翻译中要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文学性,能产生相关意象,Arabic turml,baked cake都是不错的译文。所以从这三维转换来看,《白鹿原》翻译过程中,“饦饦馍”翻译成Arabic turml或baked cake都是很好的译文。

5.4 臊子面

面条是关中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爱吃也最常吃的面食。“臊子面 ”就是非常受关中民众喜欢的传统地方风味面食之一。面条细长,薄厚均匀,红油浮面,臊子美味,酸汤可口。当时的关中地区,肉食又少又贵,吃臊子面是用来招待亲戚朋友的,是相当好的饭食。比如,小娥要给白孝文擀臊子面,小翠给芒娃儿做臊子面。

臊子面的译文有noodles with minced pork。从上文对臊子面的介绍来看,这个译文不管是从词汇的形式还是意思都能适应原文。从文化维来看,译者能适应原文的文化意象,选择出这一译文。从交际维来看,作者都能适应原文,适应译文读者,恰当选择出来这个译文,很大程度上实现跨文化转换。

5.5 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传统名特高点之一,已有800年历史。水晶饼是一种酥皮点心,外形如一块水晶石一样。大约19世纪后期,水晶饼的做法传入西安,西安著名食品品牌德懋恭对其进行引进和传承。《白鹿原》中“水晶饼”出现7次,对鹿子霖、黑娃、鹿兆海来说都是非常稀罕的吃食儿。

水晶饼英译为crystal cake。从语言维来说,这个译文能适应原文“水晶饼”的本意(一种状如水晶石的糕点);从文化维来说,这个译文能成功转换关中饮食文化中特色糕点;从交际维来说,这个译文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水晶饼”这种独特的关中饮食文化意象的转换,跨文化交际也不存在困难和障碍。总之,这个译文是译者适应/选择的结果。

6   结语

上文对《白鹿原》中几个典型的关中特色饮食词汇的英译进行了生态翻译学角度的分析。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这类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不管是异化还是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还是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的选择,都应以译者为主体,考虑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转换效果,做出适应选择,从而使译文能够在多个维度中更长时间的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译文,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既照顾到原作者,又兼顾目标读者,做到真正地多个翻译群落中适应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论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1(11):96-99.

[3]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化出版社,2012.

[4] 路潇潇.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白鹿原》中特色称谓语英译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

作者简介:郭小华(1983-):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