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猪养殖猪肉供给系列报道(一) 中国多措并举确保猪肉供给
2019-08-13文/辛卫
文/辛 卫
前言:中国是生猪生产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猪养殖在全球占比最多,是全球生猪总养殖量的56.6%。中国每年的猪肉消费量高达5400万吨,占世界猪肉消费的一半以上。
时下,中国百姓、政府官员,乃至全球的生猪养殖业巨头,都在高度关注中国生猪养殖的规模,猪肉市场的供给,居民生活指数的变化。
事实上,自2018年8月,中国境内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扩大养殖场环境治理,和新一轮生猪养殖周期起,中国的生猪养殖业走势呈现动荡下探,猪肉价格上扬,直接影响政府保障市场肉类有效供给,事关民生、事关全局。
猪肉是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消费中的大宗副食品,在居民整个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份量。但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猪肉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趋势,这使得各地居民“菜篮子”重了起来。
据商务部监测,受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则表明,今年10月CPI涨幅3.8%,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占CPI同比总涨幅三分之二。
俗语“猪粮安天下”。针对2019年生猪价格一路飙升,猪肉供给量少价高的局面,中国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供应。近1年来,中国相关部委连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扩大生猪养殖,增加猪肉进口国,及时投放国家储备肉,确保市场猪肉供给,稳定民生“菜篮子”。
就目前出现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猪肉价格上涨原因主要在于市场供应偏紧所致。从近期情况来看,市场肉类供应在总体上有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已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有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
相关人士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多个部门在不同场合就猪肉价格问题表态,表明政府对于目前出现的猪肉价格上涨高度重视,及时说明有关情况,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稳定消费者人心。
探讨本轮猪肉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在于今年以来猪肉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况,而这种供应偏紧状况的出现,则是国内外各种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综合反映。
就国内来说,前几年实施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去年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暴发,造成严重后果。截至2019年7月底,已有31个省份城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50起,共扑杀生猪116万头,它导致了生猪供应的循环周期出现了问题,并使中国原来正常的生猪供应链陷于脆弱,生猪供应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
从国际层面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反复,中国从美国等进口猪肉和肉制品的渠道也出现了变化,虽然从进口量上来说数量不大,但对国内消费者却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遏制住目前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关键还是在于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保证猪肉市场的供应,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近1年来的艰苦努力,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部分曾发生疫情的养殖场户已恢复生产,防控区的生猪运销秩序逐步恢复。同时,各地纠正了以保护环境为由“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支持禁养区内关停养殖场的异地重建。因此,可以乐观地认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年市场的肉类供应有保障。
于康震强调,从长远发展看,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篮子”和养殖场户的“钱袋子”,关键是要加快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相关补贴政策,支持生猪补栏增养。
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落实好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多措并举恢复生猪生产;通过“生猪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标准化”等系列举措,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明确各地不得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限制养猪业发展或压减生猪产能;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保障市场供应;消除市场恐慌情绪,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同时,各地要全面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毋庸置疑,自年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密部署,各部门采取一系列行动,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
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要求地方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等政策资金,支持生猪养殖场户尽快恢复生产。
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方案,和指导地方做好冻猪肉储备调节工作的通知,牵头推动中央和地方冻猪肉储备收储。
6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要求强化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给予生猪养殖企业贷款贴息支持……
入秋后,随着消费高峰临近,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新措施密集出台。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落实,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明确5大举措,包括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猪肉供应、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8月30日,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强调各地要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要千方百计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加大冻猪肉储备规模。要统筹做好本地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各项工作,确保2019年生猪生产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元旦和春节期间,猪肉供应不出现短缺。
8月底,交通运输部提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9月3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文强调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
9月4日,自然资源部发文,为稳定生猪生产切实提供用地保障、支持生猪养殖。
9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支持生猪生产农机装备购臵补贴。
9月6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排查违反法规的压减生猪产能情况,严禁“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银保监会联合农业农村部,加大对生猪生产的信贷、保险支持力度……
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更好满足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岳修虎总结说,仅8月底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就出台了17条扶持生产的政策措施,在财政、金融、用地、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绿色通道,生猪生产的补奖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政策。各地贯彻落实、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岳修虎表示,确保生猪养殖扩大,猪肉价格稳定,事关民生需求、市场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密集出台,让养殖户、消费者吃下定心丸。此外,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储备肉体系。自今年9月起,国家已累计投放了3万吨冷冻储备猪肉。“目前冻猪肉储备具备相当规模,有能力、有条件保障重要节假日和消费高峰期的居民猪肉消费。”
由于生猪养殖从引种到出栏周期较长,供应全面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希望社会和百姓保持一定耐心,国家、部门、各省区市都在积极行动,全力保障生产恢复和肉品供给。“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进口增加、猪肉消费下降等因素,今年肉类供应是有保障的,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岳修虎如是说。
那么,中国如何确保猪肉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的回答是,为了让猪肉价格尽快恢复正常水平,下半年以来,中国除多措并举稳定猪肉价格,大力度鼓励生猪养殖,促进猪肉供需平衡外,也加快进口来填补空缺,保证市场供给。
来自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猪肉进口量已达132.6万吨,同比增长43.6%,远高于去年全年119.3万吨,创历史新高。
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就有21个国家获得了猪肉输华的资质,其中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12个欧洲国家。近期,为增加国内肉类供应,阿根廷、立陶宛和哈萨克斯坦3国的猪肉也获准进入中国。
未来,中国将着力增强供应能力,着力开展储备调节,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对此,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总的来看,中国猪价的波动反映了猪肉供需关系的变化,背后起作用的是市场经济规律。6月份以来,中国实施政策干预,生猪养殖大幅提升,部分区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国内猪肉供应正在慢慢增加,促使了猪肉价格开始下跌。
最新统计显示,自11月15日起,中国有24省/直辖市的猪肉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看好上述统计,他强调,猪肉价格下降,源于国家采取多种手段确保猪肉供给。随着元旦及中国农历新年的临近,届时猪肉需求又会增加,但在国家稳猪价的举措下,随着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猪肉价格将逐步企稳,消费者不用担心节日市场的猪肉供应。
王祖力同时也表示,预计今年4季度,中国生猪产能下降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但短期内猪肉市场供给依然偏紧。预计元旦、春节前猪肉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走势,但随着国家库存冻肉逐步出库、禽肉等畜产品供应增加,畜产品供应总体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多措并举确保猪肉供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政府多措并举、确保猪肉供应的决心下,预计2020年下半年,中国将恢复市场正常供给,届时猪肉价格也将回归到正常区间。
阅读链接:
猪是一种杂食性肉用家畜,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生猪,即活着的猪,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家猪由野猪驯化而来。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食性广等特点。
猪肉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人类主要肉食品之一。宰杀的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猪鬃和猪肠衣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
生猪养殖行业的经营模式可分为:专业母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自繁自养模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8年上半年,中国生猪出栏3.34亿头,生猪存栏4.09亿头;猪肉产量为2614.00万吨。
肉类工业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领域。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食用肉计算,中国人均一年基本需求29公斤肉。
对大多数国人而言,肉类蛋白摄入中,猪肉很重要,所以说确保猪肉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是涉及千家万户“菜篮子”的大事。
“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类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猪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预计未来生猪的供应将有望保持稳步增长,至2023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可达到7.85亿头,猪肉产量将超过6100万吨。
近年来,中国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势头较快,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以分散养殖为主,良种化、设施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这不仅导致低产出和养殖环节收益不高,而且也是环境污染、防疫水平低以及生产波动幅度大形成“猪周期”的重要原因。
2019年8月,中国生猪价格一路飙升,猪肉供给量少价高。分析原因主要源于四方面:一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前期扑杀生猪、出栏加快,导致存栏量显著减少;二是“猪周期”,此前猪肉价格跌至低点,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上升阶段;三是一些地方出台了生猪禁养、限养的规定;四是结构性因素,小规模养殖户加快退出,大规模养殖增加的产能被抵消。
针对猪肉价格高涨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正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有望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农业农村部提出,当前要尽快遏制生猪产能下降趋势,恢复存栏量出栏量,且着眼于供需结构调整,主动做好各种肉类的生产、屠宰、冷冻、运输、上市,切实做好秋冬疫情防控,同时做好市场价格监管,坚决防止信息扭曲、市场失灵、哄抬物价造成猪肉持续涨价。
着眼于长远,中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市场调控机制,发展规模化养殖,做好生猪产销区对接,从根本上弱化“猪周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