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谱华章 启航新时代
——贺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发行第300期

2019-08-13孙永立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食品行业食品

文/本刊记者 辛 卫 孙永立

33年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巨大活力,一本32页、每月一期的黑白小册子――《中国食品工业》的前身《中国食品信息》,悄然诞生了。

33年来,从艰辛创刊的1986年,到风华正茂的2019年,见证了中国食品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在整个食品行业蓬勃发展过程中,屡开行业先河,始终引领行业发展。

33年来,伴随着国人餐桌食品从凭票限量供应向敞开供应的转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 由“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中国食品工业》的初心不变。

33年来,《中国食品工业》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发挥信息和智库总汇作用。如今,它已从一本小册子,成长为80页全彩的国家工业核心期刊,建立起覆盖全网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为推进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33年后,站在中国新时代、《中国食品工业》第300期的这一历史节点,正是我们回首初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忘使命――永远赋能中国食品行业,助力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1986:源点人民温饱,为行业腾飞蓄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食品工业,仍面临着食品供应短缺现象。《中国食品信息》在初创时期的首要课题是,促进食品行业发展,扩大工业产能,满足全国人民温饱生活的需要。

整个八十年代,中国食品工业开始引进国外技术、装备、生产线,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努力追赶发达国家。彼时,整个食品行业对技术的渴求,从早期杂志封面可窥一斑——成套的机器、生产设备被视为吸睛的卖点,直接登上封面。

基于此,《中国食品信息》专门设立聚焦新技术、新产品的栏目。作为链接产销两段的行业平台,供求信息更是一个多频次的刚需栏目。然而,受限于技术条件,每期32页、一个月一期的小册子,寥寥20多篇稿件,并不“解渴”,这也为以后留出了转型升级的空间。

如果说80年代,中国食品企业缺乏设备,行业整体处于大发展的助跑阶段,那么《中国食品信息》更多地承担了为行业蓄力的作用。

1995:锚点食品工业,驶入快车道

对于《中国食品工业》来说,1995年1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中国食品信息》在这一期正式更名为《中国食品工业》。随着《中国食品工业》(月刊)创刊号的首次亮相,拔得数个行业头筹。

创刊号最直观的一个改变是16开铜板纸的全彩印刷。在尺寸方面,大致可以想象为从一本书变为A4纸大小;颜色方面,从黑白到彩色;选用纸张从普通的新闻纸变为铜版纸。

北京市西直门外南路12号是本刊办公旧址,当时麦当劳亦曾租用本刊部分办公区域。

美国、德国等各主要发达国家驻华大使和使节向本刊专程发来贺词

在1995年,《中国食品工业》成为国内第一本最“豪华”的月刊。由于技术超前,甚至一度在北京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印刷厂,仅有1、2家可供选择。直到2000年左右,印刷设备逐步更新换代,市面上才陆陆续续出现了一批使用全彩印刷的期刊。

“豪华”的本质是以社长沈篪为代表的采编人员,率先看清了传播介质的未来趋势,并且积极拥抱变化。这种与时俱进的办刊方针,到现在依旧有重要意义,并作为刊物基因传承至今——后文中涉及的新媒体矩阵。

凭着这一大胆的创新精神,《中国食品工业》不仅开创了媒体行业先河,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比如为众多各国知名企业所重视,在吸纳外汇的同时,还达成了反哺协会的作用。

“豪华”的背后更是办刊思想的转变、实力的体现,决心与魄力,以及充足的前期筹备工作。

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杂志的定位更加明晰,即为中国食品工业,以及企业服务,为行业和企业信息交流、中外商业合作搭建平台。从1990年第9期开始,新定位的《中国食品工业》内容焕然一新: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内容被舍弃,完全针对行业、企业,行业动态、专业类和技术类稿件成为主要内容。

《中国食品工业》社长兼总编沈篪回忆说,不改则罢,要改就一步到位。这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因为成本太高,尤其是早期的全彩印刷。为此,从1991年到1994年,《中国食品工业》实际上一直在为改革做准备工作,包括调研、更名、筹备香港办事处等各方面工作。在当时的环境下,香港办事处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与境外合作存在风险,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尤其是处于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机遇期。基于对中国食品行业趋势的研判——90年代是中国食品工业大发展时期,国外产能相对过剩,国内对设备需求增大。

此时,正是中国食品工业第一次真正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杂志的转型恰逢其时,与整个行业的转型完美配合,为国内企业接触一流装备和加工技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和平台。香港办事处设立,直接打通外国企业,承接国际业务。

短短一年,发行量提升至一万七千多册,再次突破了工业期刊最快发行记录。5年后,《中国食品工业》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风向标,并在国际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000年第一期,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大使及使节,纷纷发来贺信,表达了对未来热切的愿望。

“美国的立法和决策者密切关注中国食品部门的发展。最近的中美农业协定和去年11月的世贸协定都是规范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步骤。我们期望同贵刊共享这些激动人心的变化,帮助我们两国加深了解。”美国驻华大使馆一秘白志昂说。

“德国食品工业中有许多这样的企业,愿意也有能力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或转让专业知识和技术。联邦总理施罗德前不久的访华如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样,将给予进一步扩大食品工业在内的中德贸易及合作新的推动。”德国驻华大使于倍寿博士。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这一时期的杂志封面,重点文章的标题都使用了中英文双语标注。据沈篪透露,不仅是标题,包括每一篇正文均有中英文版本,只是英文版不会印刷成刊。

“主要是为了满足外国读者的需求。由于当时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规定,杂志内容不能使用英文。”沈篪笑着解释。

2019:迎融合发展,启航新时代

进入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样地,2019年标志着《中国食品工业》登上一个崭新的起点与未来。

新起点意味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在刚性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中国食品工业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生产设备方面,设备更新周期较长,更新需求尚未有释放空间。消费需求层面,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营养健康需求,将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先方向和重点任务。

《中国食品工业》执行社长李葆华表示,自杂志创刊以来,它不仅见证了中国食品行业发展从市场匮乏到品类丰富,行业规模日益扩大、体制逐步健全的整个过程,更是洞悉食品工业的发展和走势,传递各种政策和市场资讯,助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李葆华强调,面向新时代,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精神,遵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工作部署,《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按照“大食品、大传播、大经营”的发展思路,实施“媒企融合”战略,为国家食品工业建设和改革创新,行业信息交流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起点要肩负新担当,新时代要实现新作为。

展望未来,我们确信,《中国食品工业》33年一路走来,一次次接力前行,一次次改革创新,它的今天,从奋斗中走来,它的明天,正在奋斗中开创。

美国、德国等各主要发达国家驻华大使和使节向本刊专程发来贺词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食品行业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运用
张崇和:美好生活需要食品行业美好未来呼唤责任担当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2017年1-4月全国食品行业累计亏损面月度走势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PLC旋转灌装机控制系统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