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杏花胡同下午三点半

2019-08-12丁墨

北京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烤炉烤鸭杏花

丁墨

那条胡同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倒是忘了,不是什么知名的胡同,有几棵杏花树。我叫它杏花胡同是害怕忘记,害怕忘记美丽的杏花三月,害怕忘记我送外卖的经历,害怕忘记那个教我阅读的老头。

三月份我找了份送外卖的兼职工作。那段时间,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见过各式各样的商家,与各行各业的订餐客户打交道,现在回忆起来竟也有些模糊,一切都是些生活的碎片,我不太记得他们,估计他们也不太记得我。大多数时间,我和他们都是进行数据的交流,这倒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活在数据的时代,商家每天得达到一定销量才能保证盈利,客户每天会在几点鐘订餐、多长时间送达、剩下多少时间吃完才不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商家、客户、骑手这个三角关系,自然是少不了骑手,我每天的轨迹几乎是固定好的,每天的订单量、骑行的公里数、送餐的路线图等等,必须达到一个合理的数据才能保证每个月的收入足够支付生存的开支,那么额外的开支……没错,我猜想商家、客户包括很多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和我一样,都在为基本生存以外的“额外开支”而努力。于是我又猜想基本生存开支如果包含:房贷、车贷、保险、医疗、社保、婚姻、老幼抚养……那么额外开支是什么呢?一场感动的电影、一个愉快的假期、一次难忘的聚会、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确实我们离不开网络、数据,以及信息端的手机,它使得很多事物变得快速、高效、便捷,在一定意义上节约了时间成本,这是它的优势所在。

信息、数据是多向的,在我那段记忆中,我们除了从信息端索取我们想要的,信息端也会推送我们不想要的,在你索取的同时,信息端也在索取,这种索取会让我们对现实环境变得冷漠,使我们的日常变得机械化,我们足不出户便能解决衣食住行。网络端、虚拟端、数据段等正在替代我们对真实的感官体验,VR技术及5G时代会让虚拟更接近于真实,一种真实正在替代另一种真实,人工智能替代智能,信息、数据替代对话交流,机械替代人工,那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时常困惑,肉体的功能被蚕食,灵魂的容器正在消失,灵魂将何去何从。我困惑的时候总要去杏花胡同,去见一位同样叫不上名的做烤鸭的老头。最开始接受系统派单时,我是不大情愿去这家名为“生活烤鸭”的商铺,同事时常提到这家出餐慢,要等上很长时间,并且地方还不大好找的饭馆。与老头前几次的碰面确实不大愉快,好在没有过新手期可以自己调到忙碌状态,不至于由于等待而让派单超时。老头每天做的烤鸭用手指头能数得过来,没有先进的烤炉,用的都是很传统的工具,就这样的效率,他每天无论做出几只还会被预订出去。老头很倔强,做出来的烤鸭要是自己不满意,是绝对不会让我拿走的。迫于无奈,每天下午三点半在“生活烤鸭”商铺等待成了日常。三点半不是用餐高峰期,比起还在外面玩命接单的同事,我是幸运的,那段时间对于我来说很自由,只要不频繁地打搅他,在老头那儿喝点茶水,或者在门前杏树下的躺椅小憩,又或者欣赏老头做烤鸭都是可以的。用欣赏真的不过分,也许是因为老头倔强,他做烤鸭很专注、很挑剔,也很享受。因为送餐的缘故,为了节约时间,我有时可以在后厨等待,我去过不少烤鸭店,大部分都是用的商业烤炉,里面可以同时悬挂很多烤鸭,时间、温度都是提前设定好的,厨师基本只用一把刀,相对于老头来说,确实是少了点。“生活烤鸭”的厨房墙壁上悬挂着琳琅满目的刀具,看到那些刀具时常让我想起书法家、画家的笔、作家的书,可能每一种职业的佼佼者工作的地方都会让人暗暗称奇吧。老头的烤炉是土砖搭建的,用木柴作为火力,风箱控制温度,烤炉最多悬挂三只经过他筛选的烤鸭,我去的那些天,时常还碰到送烤鸭原材料的人吃闭门羹的。

去的次数多,和老头自然就熟了,老头跟我聊了很多。老头有一个儿子在大企业上班,不愿意传承父亲的手艺,所以老头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做烤鸭的事情。当然也有别的,比如为什么取名叫“生活烤鸭”,他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生活,为了生存忙碌并没有错,但是别忘了生活,生活的细节,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去感受它,去拥抱它,每一种细微的体验都会通过身体流到血液,化为最“内在”的养分。

我从外卖店离职的那天去了趟杏花胡同,老头沉默了很久,然后挂上了打烊的招牌,精心挑选了一只烤鸭,他在门口把正在杏花树下发呆的我叫到了他的厨房,他说:来,今天这只烤鸭为你而做,你要全程参与进来,用心去感受,烤鸭最后是什么味道,你自己决定。

三月的下午三点半,杏花开了。我想阅读和那位老头所说的生活,也许是一样的道理吧,我们有碎片化的生活,也有深度的生活。书本纸张有它的分量,画笔墨水有它的颜色,烤鸭壁炉有它的温度,深度的生活当然也有它的质地。

责任编辑 黑 丰

猜你喜欢

烤炉烤鸭杏花
杏子哪去了
烤炉
煎饼侠
旧汽车变身“披萨烤炉”
北陂杏花
不吃烤鸭会冻死
拿两只烤鸭来甩甩
英烤鸡炉危险堪比炸弹
怀念杏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