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2019-08-12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青年入学新生

宋 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3)

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是大学生步入高校,了解专业,适应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为他们提供较为有效的指导,使之尽快转变学习模式,适应学习环境。然而,随着新时代对青年人才需求与期望的提升,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文化多元影响,“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需求出现新的特点,给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带来诸多困境与挑战,如专业教育流于形式、专业教育体系弱化、专业教育职能丧失等。面对这些多元复杂的问题,各界学者从专业教育构成要素、专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体制改革、专业教育体系建设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例如,程蓉洁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研究对象,认为应从实践规划、活动内容与形式、整合资源充实专业教育活动三个层面重构层层递进式专业教育体系,帮助新生打好专业基础,实现质的转化。[1]王彩霞和章国平研判专业认知与专业设置缺陷,剖析入学专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认为应讲透、分析、加强专业教育核心实施方案,从大一至大四分别设置阶段目标,构建系统性入学专业教育工程,帮助新生树立专业理念,培养新生入学学习的积极性。[2]左丹英等人结合材料类新生专业入学教育实施问题与困境,采用“集中+分散”的组织形式,重构包括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研讨课程、专业实践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入学专业教育体系。[3]但是,在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改革过程中,由于“00后”鲜明的时代个性,原有的宏观理论建议以及“问题导向”的传统实践成果不足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对各大高校专业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因此,如何结合新生特点,突破现有瓶颈、转变教育理念,重构教育范式,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体验式学习”的专业方法为新时代专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介入途径。

一、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针对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但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文化环境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重构专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中,研究者依然立足在延续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创新,致使入学专业教育改革治标不治本,无法产生好的教育效果。目前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教育周期短,成效不足

很多高校尝试将专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往往将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新生军训、安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众多内容的入学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到两周内集中进行,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专业教育一般被压缩为只开展几次专业讲座,导致专业教育的周期大大缩短,虽然丰富了专业教育内容,但时间的压缩使新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专业学习。

(二)专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多数高校在开展专业教育活动时,以听报告、开讲座的形式简单讲授各专业的学习内容。从教育形式层面,主流观点认为,运用传统“填鸭式”教育形式,单向传输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新生对专业理解状况的差异性,提倡转变教育形式,合理运用“翻转课堂”等方法。相反,也有学者认为,“填鸭式”教育形式是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入学专业教育中可以更快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解决不了专业教育成效低的问题。“翻转课堂”多以小组形式进行,趣味性低,互动性不强,无法保障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传统教育模式使对专业有一定认知的学生了解重复性知识,缺乏对专业的深层了解与把握;专业选择随意的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无法理解讲授内容,容易导致讲座氛围沉闷,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此外,网络化时代“百家争鸣”的学习信息资源,给传统的“讲座式”专业教育活动带来了冲击,加上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生对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工具的依赖,往往使其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喜爱与参与专业教育活动的耐心,产生对缺乏创新性的单一教育活动的抵触心理,形成老师讲授、学生玩手机等现象。

(三)专业教育内容少,互动性不强

除了单一的专业教育形式外,为提高专业教育的优势与地位,有些高校将专业教育的重点内容聚焦于专业介绍与就业方向两个层面。受专业教育周期的影响,为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与认识,教授内容流于表面,反复告诉学生专业是什么、学什么、如何学、就业方向等,无法满足“00”后个性化新生对专业知识的拓展诉求,大大降低学生参与专业教育学习的兴趣。此外,新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单一,仅仅通过课上与老师的交流,获取的专业知识较少、专业认知不足,影响新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课下与师哥师姐、老师的互动性减弱,无法构建较为稳定的专业信息链,容易形成新生对专业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

二、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面对入学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我们应立足本土实际,解体原有专业教育创新思路,摒弃“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基石,转换思维视角,以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为契机,回归学生本体诉求,重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在利他主义指导下,针对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助人服务。社会工作注重发掘个人潜能与优势,增强其解决社会问题与困难的能力,使服务对象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助人自助。因此,以社会工作视角为导向,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引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实践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助力搭建平等的教育平台

社会工作“尊重、平等、个别化”等专业价值观承认个人能力、尊重个性化差异。要求社会工作者理解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与个人价值,在理解与尊重服务对象个性化差异的同时,真正接纳服务对象。“00后”大学生不仅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具有独立的自我认知,更加需要被尊重与认可。专业教育是新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起点,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体系渗透到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中,针对学生的个别化成长特点与学习需求,通过以学业导师、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多方师资团队共同参与的跟进式“多对1”教育模式,组建不同领域的教师团队,应对新生个性化发展与学习环境适应性不良等问题,促进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教师之间、个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丰富了专业教育形式、延长专业教育周期,同时为教育者与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助力教师理解、尊重新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彼此之间的尊重与包容,提高教师对个别化学生的关注度,打破新生入学的陌生感与窘迫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新生梳理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理性看待所学专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有利于新生构建专业学习资源网

“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要求关注服务对象的自我优势,发掘其潜能,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帮助服务对象“自主人生”。因此,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拓展专业教育场域,打破了“教师-学生”的传统专业教育结构,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帮助新生扩大人际交流圈,拓展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为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有利的契机,助力新生构建自己的专业学习人际资源网。使大学新生在面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困境时,能够发挥学习资源网的优势,主动链接资源,解决问题,在提高入学专业教育成效与意义的同时,实现助人自助。

(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高新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虽然当代大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专业,具有更多的主权与选择权,然而处于青年期的新生的自我认知体系尚不完善,容易受生活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盲目转专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弊端。如何使大学新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重构专业认知,抓住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是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必修课。“体验式学习”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其注重团队及个人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参与者在做中学,从体验中反思,从反思中总结,并运用于实践。而小组工作的目标层次化特征显著,不同的主题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过激发小组动力、打造情境体验环境,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小组成员的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自我能动性。

因此,调整专业教育形式,将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融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能为新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体验式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帮助学生适应专业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发展方向,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尤其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合理规划活动周期,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所学专业的魅力,逐渐融入群体生活,促进大学新生主动参与到专业知识的讨论与方法的学习中,帮助新生认识所学专业,重构专业认知,挖掘自我潜能,反思学习目标,掌握专业学习的主动权。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

社会工作在介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层面具有可行性与实际性意义。不论是介入理念、专业价值观等宏观理论层面的可行性还是专业方法等微观实践的有效性,各高校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实地研究与实务实施。然而,针对社会工作如何高效融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过程,当前多数研究仍然将视野停留在丰富入学专业教育形式与内容层面小组工作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方法,例如童慧丹以工作坊的形式,为大学新生开展教育、成长、支持三类小组活动,丰富了入学专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理念与活力。[4]然而却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优势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融性,导致新生参与意识不强、互动效果不佳等实践困境。

基于当下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发挥专业教育优势、提高专业教育价值为目标,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针对专业入学新生的特点与不同专业需求,以相同专业班级为团体,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践研究,强化新生主观能动性,聚焦系统化、多元化服务设计,完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服务模式,探讨创新性服务路径,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提供新的视野。

(一)社会工作介入模型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如图1)将以学生为本,结合新时代新生的个性化成长特点,分别运用体验式小组工作、对话式个案管理、参与式世界咖啡馆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专业认知、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三个层面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同,使新生掌握个性化、健康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专业智库,适应专业学习环境。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将打破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发展瓶颈,高效解决现有问题,发挥入学专业教育的优势与价值。

图1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模型

(二)实践过程

1. 小组工作:构建专业认知,提高专业认同

针对新生专业认知体系不健全、专业认同度低的问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了为期1个月,共计5次的小组活动。小组以学生为本、激发专业教育优势为核心,以相同专业班级为团队,开展体验式活动,并将提高专业认同的目标细化,聚焦专业认知、专业学习、专业运用三大主题,帮助学生深入解构专业、适应专业学习环境、增强专业学习团队凝聚力、实际体会专业的运用领域。在活动中发挥多媒体网络的有效资源,以网络文化辅助专业活动,调整单元主题,针对不同专业学习需求与新生个性化特点,创新游戏内容,使小组工作突破“量”的界限,实现“质”的提升。具体环节设计见表1。

表1 小组活动环节与目标设计

2. 1领略专业风采2. 小组前期:认知2. 1. 1活动“专业是什么”:以视频、媒体报道以及讨论的形式帮助组员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培养专业认同感2. 1. 2活动“专业有什么”:通过专业优点大轰炸的形式,提高组员对专业的深入解读,培养专业兴趣2. 2我的专业,我做主2. 2. 1活动“专业学什么”:以提问-回答的形式使组员认识专业学习的内容,提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紧迫性2. 2. 2活动“专业如何学”:以画学习时间线的形式,帮助组员梳理学习轨迹,培养专业责任感,合理建构自己的学习目标3. 1我的专业学习3. 1. 1活动“学习初体验”:以专业读书会的形式促进组员开始专业学习,并分享自己的专业收获,提高新生学习环境适应的能力3. 1. 2活动“学习新动力”:以讨论、分享的形式发掘小组成员的学习潜能,提高新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新生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 小组中期:行为3. 2魅力专业“行”3. 2. 1活动“行走中的专业”:以绘制专业地图的形式增强团队的团结和归属感,以及对专业学习环境的了解3. 2. 2活动“创新中的专业”:开展高效专业学习方法创新会,激发小组成员对专业学习的思考,激发小组创造力,发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 1“缘”来你在身边4. 小组中后期:运用4. 1. 1活动“与专业对话”:开展专业拟人化训练,设定专业情境,促进小组成员与专业进行对话,拉近与专业之间的距离,加深专业认知4. 1. 2活动“生活中的专业”:在真实场域模拟中体会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发现在生活中运用专业的趣味4. 2诺亚方舟4. 2. 1活动“诺亚方舟”:通过诺亚方舟的情境假设,引导小组成员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困境中,体会专业知识促进自我成长的历程4. 2. 2在体验中扩大成员的关系网,在分享中巩固专业知识,转换学习视角,提高专业学习兴趣5. 1未来可期5. 小组后期:未来5. 1. 1活动“专业与不专业”:案例设定情境,通过不同组员分别扮演掌握专业知识与不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组员相互点评与反馈,加深对专业学习的理解与认识5. 1. 2活动“10年后”:畅想10年后的自己在做什么,是否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在分享中深化对专业的认同5. 2千纸鹤送祝福5. 2. 1游戏“我们是一家人”:处理离别情绪5. 2. 2折叠千纸鹤并写上想要和学弟学妹说的话。提高组员的责任感,培养互助意识5. 2. 3分享、完善未来专业学习规划

2. 个案管理:“多对一”个性化服务,优化专业学习方法

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把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定义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为某一群体或某一服务对象整合、协调所有助人活动的一个过程,它强调的是来自不同的福利及相关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主张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扩大服务的成效,突出了个案管理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将个案管理的理念纳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中,针对个别适应性不良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以专业学习与专业认知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由学业导师、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组成的多对一“四师联动”教育机制(如图2),长久跟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心态、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学习环境的良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专业困惑与学习难点进行课上与课下深入对话,填写辅导记录,为新生开展个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个案管理档案汇总,有效跟进专业教育成果,时刻记录新生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变化与问题,帮助新生凝练、梳理高效的学习方法,使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环境,融入学习团队,为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技术助力。

图2 个案管理:多对一“四师联动”教育机制

3. 世界咖啡馆:创新教育形式,助力朋辈互助

“世界咖啡馆”(The World Cafe)是近年来流行于国际社会的团队学习方法。由美国人华妮塔·布朗博士(Juanita B rown,Ph. D. )和她的伴侣大卫·伊萨克(David Isaacs)在1995年共同发起,2004年,世界咖啡馆在昆明第一届企业高级主管论坛上正式引进使用,随后我国的一些地区、部门也推广应用。世界咖啡馆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团队协同共进的高效工具,是“用对话解决问题、找到方案”的学习方式,在一种真诚互利和共同学习的理念下把人们齐聚一堂,通过营造朋友聚会式的休闲氛围,让背景各异、观念不一,甚至素不相识的人能够围坐在一起,进行心无障碍的轻松交流和畅谈,让深藏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形成集体的智慧。[6]世界咖啡馆打造的是情感交流的空间与共同学习的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专业教育形式,与社会工作的共同参与、助人自助相契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在共同学习中携手成长。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将世界咖啡馆这一创新性的方法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相结合。针对新生在初次了解所学专业之后,多数学生还是对专业存在较多不理解与错误学习惯习等问题,以世界咖啡馆的形式改善传统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认知座谈。开展参与式“世界咖啡馆——我的专业”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挑选优秀学长与任课教师一起组织专业交流,用对话、聊天的形式解读本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智库。在开放性的交流空间下,除去教师的固化角色,打破拘谨氛围,重构平等互助关系,以轻松、新颖的形式帮助新生巩固专业认知,发现专业兴趣。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朋辈群体之间的互助作用,在互相交流中重树专业理念,形成专业凝聚力,并发挥世界咖啡馆“智慧化”的特征,丰富学习形式,帮助新生整合朋辈资本,提高朋辈群体交流,构建长效学习资源互助平台,形成学生的自我专业学习圈。具体活动环节见图3。

图3 “世界咖啡馆——我的专业”环节设计流程图

(三)实践成效

通过5次小组活动、个案管理工作、“世界咖啡馆”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各专业入校新生从专业认知构建到对专业解读具有较明显的改变,提高了新生对大学专业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能够加快新生角色的转变,使入校新生合理、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1. 增强专业认同

所有参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社会工作服务的各专业大学新生均表示,通过趣味性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的专业教育活动,对所学专业的理念、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思考,从不了解、不喜爱所学专业转变为发自内心的认同、喜欢,在活动中找到了所学专业的乐趣,体会到不同于高中“填鸭式”、“题海式”的新型教育方法,学会了自学、交流、智慧型的体验式学习。

“我最喜欢世界咖啡馆——我的专业活动,虽然刚开始期望值不高,并对我将要学习的专业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通过游戏、分享、与老师、学长的交流中逐渐了解到原来我们专业的考研率很高,很多专业课程都是我感兴趣的,授课老师也像大姐姐一样,感觉像朋友,会和我们一起玩游戏,而且特别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大一学生F)

对于个性化的“00后”新生而言,传统的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关注,而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创新性改革教育模式,融入趣味性与体验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在入学之初发挥专业教育优势,增进新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对专业的认同。

2. 提高专业学习适应力

很多新生在参加“新青年”组织开展的入学专业教育活动之前,他们对于即将面临的班级团体、学习氛围、同辈交流环境,既期待,又迷茫。大多数学生扮演观望状态的“旁观者”,不会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更喜欢“宅”在宿舍里,或者形成几个人的学习小团体,缺乏班级集体意识。通过5次体验式小组活动的开展,逐渐帮助新生走出“心灵之塔”,走入他人的世界,在角色模拟中不仅对所学专业有了深入的认知,而且还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提前适应专业学习氛围,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情绪,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我原来还很担心我们班的同学不好相处,特别是男生,没想到在小组活动国王与天使的游戏中发现大家都很友善,能够在游戏中互相帮助,而且有的同学对于专业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认识,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方法,也因此推选出了我们班的班长,这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启发。此外,与专业对话环节也让我首次发现原来我们的专业这么有用,生活中也可以用上。这让我相信对于专业学习,我一定能很快适应。”(大一学生Z)

专业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理论传递,增进新生的专业学习适应力是入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内容设计能够使大学新生从高考后松弛的学习状态中走出,体会专业学习的乐趣,从个人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尽快融入班级学习氛围,适应专业学习环境,调整学习状态,为自己大学期间良好的学习规划奠定基础。

3. 搭建学习互助平台

许多新生在参与了此次入学专业教育活动之后,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他们在世界咖啡馆中获得了同学以及学长的支持与帮助,在小组活动中获得了班级集体的支持与认可;个别适应性不良的新生在个案管理体系中,收获了来自专业教师、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帮助,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大家自发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分享学习心得、专业知识信息、最新就业动态与专业前景,传播正能量,搭建学习互助平台。新生普遍反映能从各类人际关系网中获得帮助与成长,面对陌生的环境亦能够坦然自若,能够乐观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专业与大学生活。

四、实践反思与建议

随着社会工作逐渐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最常用的三大方法被运用到不同场域的服务中。由于其专业的价值理念、系统化的服务设计范式、丰富的专业方法,成为解决传统入学专业教育模式遗留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此次“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系列活动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不仅为专业教育体系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与范式,同时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嵌入高校教育体系提出了可行性路径与发展方向。因此,在开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学生发展特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新生代“00后”大学生,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能力强、缺乏耐心、创新性思维活跃、追求自我认同等鲜明的特点。针对大学生成长特征改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内容与形式尤为重要。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服务,重视新生发展特征,在活动中将学生的正向优势放大,激发新生在专业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性思考,提高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同时注意以游戏的形式,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矫正新生的不良惯习,培养学生对专业认识的耐心,适应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讲授”的学习角色转变过程。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生活小事、互动交往、行为习惯中帮助“00后”大学生适应学习环境。因此,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融入高校教育能够贴合大学生成长需求,使大学生更容易接纳大学教育模式,转换学习思维,形成全面的专业认知。

(二)重视前期服务设计

成效显著的服务行动离不开前期的专业设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实施困境与低效果,原因之一在于专业教育设计不足,缺乏系统性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前期设计与实施如同两驾马车,有效助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制良性运行。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专业教育及其他服务领域中,一定要注重前期计划的设计,应该合理运用宏观、系统的逻辑思维视角。社会工作者不能从个人的主观偏好入手,而应该自觉地以专业理念与方法,将服务问题或服务领域具象化。如在介入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时将专业教育操作化为专业认知、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三个维度,并将学习场域细分为不同层面的各个子场域,将学生置身于不同场域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即站在宏观的设计视角,围绕潜移默化的“惯习”引导,分别设计三个维度的精细化服务方案。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前期的服务设计中,尽可能避免游戏占主导地位的小组活动形式;在个案管理服务体系中,要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着重提供供服务对象进行选择的多种学习方法,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避免规定性、替代性的服务。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前期设计始终要将提高服务品质作为终极目标,实现在宏观逻辑层面的把控,构建精准性的服务框架,以专业理念指导专业活动的实施。

(三)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工作注重与服务对象的平等对话,注重发挥服务对象的主体作用,提倡助人自助。在“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不仅能够丰富专业教育的内容,有效拓展专业教育周期,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新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以体验式学习为指导的专业教育形式重视发挥新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活动,提高新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主动认识所学专业,甚至可以将专业知识带入生活实践,成为现实主动践行的惯习。同时,“世界咖啡馆”等专业教育形式也是体验式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通过开放式氛围的营造,能够让新生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考,主动尝试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在过程之中产生较好的交互学习效果。因此,开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要时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整活动内容与设计,将学生放在核心主体地位。

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发挥着“先行者”的作用。“新青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实践中以新生发展特征为引领,突破“以需求为本”的传统服务模式,由“重成效”转变为“重设计”,打造始终发挥新生主观能动性的系统化、多元化社会工作服务设计体系,为学校社会工作创新性服务范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猜你喜欢

新青年入学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入学第一天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