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以德为首,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思考
2019-08-11杨筱玲
杨筱玲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质和培养措施,提出应建立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强调既要重技艺又要重德育,以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德育 五育 “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68-02
2014 年教育部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内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承担了为国育才的重任。“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应“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的建设者。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南宁四职校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特色求声誉”的办学思想;“厚德笃行,博学强技,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中职为本、校企合作、中高职对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素养、知识和能力等人才培养要求。
一、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质
(一)“德育为首”的内涵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中职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德育是关系培养方向和培养性质的问题,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德育必须摆在首位。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要根据中职生成长规律,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具备深厚的爱國主义情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对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勤奋、守纪、进取的精神和实践本领,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样的培养有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确定了德育内容: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等。这是一个中职学生应具备的德育基本素质和素养。德育内容涵盖面广,中职学校重点要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时代精神等。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爱国、报国理想信念。
(二)“五育并举”的内涵
中职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以“德育为首”进行中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五育并举”不可或缺。“五育”概括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就中职学校而言,“德育”要解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对其内容和课程进行了规范。“智育”解决的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问题,其内容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学校文化课、公共艺术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大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里有规定,各校可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体育”解决的是“培养意志和协作”等问题,身心健康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其内容在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有要求。“美育”解决的是“培养发现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其内容在中职学校艺术课程和文艺活动中有要求。“劳育”指劳动教育,解决的是“培养习惯和技能”的问题,其内容在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实践、劳动值周等有要求。
(三)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内核
一是建立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关键载体是课程建设,为此国家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联合进行三批中职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提供内容保障。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德育大纲和教学标准建立了德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课和活动课系列课程。“德育为首”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前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下,将“德育为首”的思想贯穿于中职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之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中,最终建立“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是规范“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思维方式与空间组织上,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网上与现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学生和班级的不同特点采用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从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建立机动式的“学习协助团队”,采取项目制、任务式、问题导向式等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素养。在评价方式上,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式,全面真实地记录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增强学习获得感。
三是采取更加合理的“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学校要发挥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定期或不定地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系列活动,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构建服务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协助组织,增强中职生人才培养质量。
二、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措施
(一)建立中职學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发挥管理体制、机制的作用,构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制定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落实“三全”育人职责。建设适应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团队,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规律;建立物质保障机制,争取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二)建立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核心,开展夯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考核;三是以科学精神为追求,既要考查实践能力,又要考查思想方法、专业素养,把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注融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四是关注社会和国家新变化,结合城市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使命,与城市发展定位相联系,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三)建立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在评价方向上突出“崇德向善,乐学进技”。“崇德”就是崇尚道德、公德、美德;“向善”就是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乐学”即树立目标、勤奋进取,有“立匠心、磨匠艺”的决心和勇气;“进技”就是“力出一孔,技精一处”,所谓“精一技者通百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匠才”的梦想。
在评价目标上,把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融入整个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参与体验等让学生深入思考、内化,并形成共识。注重基本知识、关键技能、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按照教学大纲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设计评价标准。
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采取“课程+项目”的评价形式。在中职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制定各门课程和学科的评价标准。课程以外的活动以项目进行考核,这个考核包含责任担当、团队协助、创新创业等内容,采取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在评价标准设计上要突出激励,使学生能充分展示特长、动手实践。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体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既要重技艺,又要重德育的特点。但是技艺与德育通常分属教学和学工两个部门管理,存在条块分割明显的现象,技能培养与德育活动各自为战。如何使两者更好融合,促进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65号,主持人:陈健健)。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