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前的准备
2019-08-11高翔
摘 要:游戏前的准备,包括游戏的前期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提前预设相应的活动内容、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环境创设投放材料、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反思分析调整等过程,这些过程是融入、渗透到游戏活动的多个环节中。
关键词:区域游戏;游戏准备;生活游戏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把活动室划分出相关的区域,并投放相应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了解了幼儿的需要,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游戏,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幼儿在操作区域中自己探索、发现、思考,有助于真正落实个别化教育。既然区域游戏如此重要,在游戏开展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游戏准备呢?
游戏前的准备,是不是仅仅包括游戏活动开展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如环境创设,材料摆放等?其实不是的,游戏的准备,包括游戏的前期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提前预设相应的活动内容、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环境创设投放材料、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反思分析调整等过程,这些过程是融入、渗透到游戏活动的多个环节中。
通过小班一学年的实践,我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区域游戏开展的模式: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审议主题方案、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一个区域游戏,并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投放游戏材料,观察幼儿游戏情况,有针对性地剖析幼儿行为。活动开展后,及时进行反思,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力量分析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从而完善游戏内容。接下来就以生活游戏《剥蚕豆》为例,谈一谈游戏前的准备。
生活游戏《剥蚕豆》是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中的经典游戏。我们都知道,春夏之交是蚕豆成熟的季节,蚕豆也成为了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孩子们对于蚕豆可谓非常熟悉,在前期通过个别抽样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吃过蚕豆,但是在家庭中却没有剥蚕豆的经验。因此我们将这个游戏活动放在《我有一双小小手》主题活动中,不仅体现出我们课程设计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的理念。作为一节游戏活动,它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肌肉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活动的体验。了解了幼儿的前期经验,那怎样让这个游戏层层递进,更有效地开展呢?
一、 初投材料,自主探索
在游戏开展之前,我们先在生活区里投放了剥蚕豆这一游戏。对于投放什么样的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最初投放的材料相对简单,一盒蚕豆、一个白色大盒子、一个叶子小盘子,这一套材料放在大簍子里,放在生活区的柜子里。投放进材料后,教师并没有急于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而是仔细观察,幼儿是否发现了新游戏。通过十分钟的观察,有三位幼儿走进了区域,并且关注到了新投放进的材料。当幼儿开始探索游戏时,教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及时进行记录。通过观察幼儿进行剥蚕豆的游戏后发现,一开始到生活区剥蚕豆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也不太会剥蚕豆,有的孩子是用力将蚕豆掰开,有的将蚕豆荚剥开来,还有的小朋友是将蚕豆放在桌子上,然后站起来用一只手用力压一下蚕豆,最后再用两只手把已经有点裂开的壳剥开。通过这个初次投放材料的游戏,我们获得了需要的信息,那就是无论孩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剥蚕豆,我们都能发现其实孩子对这样的生活活动是感兴趣的,他们愿意自发参与到游戏中来,不管最后能否剥出蚕豆、剥出多少蚕豆,他们都体验到了剥蚕豆的乐趣。同时在区域游戏中我们还会关注另外一个问题:幼儿的行为、操作习惯,并以照片、摄像等具体直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后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将会使用到这些影像资料。
二、 集体活动,鼓励参与
在我们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是并重的,区域游戏中会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孩子的个性,而集体活动则能帮助孩子提升经验,他们是一个共同体,只有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价值,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游戏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做才能把教育挖掘到最大,还可以和集体教学一日活动等融合在一起。
有了这些发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剥蚕豆》,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蚕豆,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与结构。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剥一剥等感官了解蚕豆荚是由豆荚和果实两部分组成,蚕豆荚的表皮上有绿色的绒毛,里面有白色海绵状,包裹着一颗颗成熟的蚕豆,还知道蚕豆的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很美味、很有营养的食物,从而充分引发孩子们对剥蚕豆活动的兴趣。
(一) 鼓励幼儿自由剥蚕豆,探索多种剥蚕豆的方法
活动中,教师提出相应的操作要求,鼓励幼儿自由剥蚕豆,探索多种剥蚕豆的方法。每一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游戏中我们时刻都能发现差异资源的出现,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眼中时刻都关注着我们的孩子。
这时已经出现了差异资源:有的孩子是直接从中间的缝隙剥开,有的则是用手将蚕豆荚掰开,将蚕豆挤出来,有的用手压蚕豆,还有的在对着蚕豆进行一番敲敲打打。最终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有的成功剥出了蚕豆,有的则是仍旧在不断的尝试。其实,用什么方法来剥开蚕豆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带着好奇心,自己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 渗透要求,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和剥蚕豆的方法不同,在幼儿操作前,在剥蚕豆的过程中教师会将一些具体的操作要求渗透进去,结合前期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的习惯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并梳理成相应的规则,落实到行为中去。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要求逐步积累,并慢慢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1. 用自己的小手将蚕豆荚拨开来——为什么不能用嘴巴,因为蚕豆壳外面有很多细菌,用嘴巴不卫生。2.
剥好的蚕豆放到盘子里,豆荚放到篓子里,而不是随意地扔在桌上、桌肚子里、地板上等。
(三) 领域间融合,多元發展
当孩子们通过探索成功剥出蚕豆后,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看,孩子们在做什么——数蚕豆,将数数活动也融入了进去,实现了多元发展。“瞧,数数我的蚕豆有几颗?”就这样,把一个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联系起来,挖掘多方面的价值点,从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四) 剥豆瓣,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幼儿进行剥豆瓣,相对于剥蚕豆来说,剥豆瓣对孩子们手部精细动作的要求更高,除此以外,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一开始有的孩子无从下手,慢慢地通过自我摸索,同伴间相互学习,他们慢慢发现了剥豆瓣的方法,并且不断地进行实践。看,成功剥出蚕豆的孩子们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原来,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这么多爸爸妈妈能做的事情,体验到了小手是多么的能干。
(五) 品蚕豆,享成果
品尝蚕豆,不管用什么养的方法烹饪出来蚕豆,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最美味的食物,享受着自己劳动的果实,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三、 回归区域,层层递进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没有挑战性的游戏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给游戏进行调整,为游戏增加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
在集体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次将蚕豆投放到区角中,这时我们投放的已经不仅仅是蚕豆了,还有一些动物计数盒。投放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计数能力的提高。在这一游戏中也会发现多种现象:1. 先剥好蚕豆再数动物的个数,再将盘子里放入相应数量的蚕豆进去。2. 先数动物的个数,再剥蚕豆,再将蚕豆放进去。3.
幼儿并没有按照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就喂几粒蚕豆米,而是想把每个小动物的盒子装满。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是否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发现多种剥蚕豆的方法?是否提高动手“剥”的能力,体验剥蚕豆的快乐?这就是通过这些活动对孩子能力的提升,也是活动的价值所在。类似于这样的区域游戏我班还开展了很多,如数学游戏《我的家》、益智游戏《爱排队》、美工游戏《给妈妈的项链》等等。
四、 结语
游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始终。就这样在区域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尝试不断拓宽游戏的广度,挖掘游戏的深度。我们始终在为这样一个目标努力,通过1小时的思考,1天制作的玩具,让幼儿玩1个月,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在区域游戏中挖掘出更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60.
作者简介:
高翔,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