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系统理论的创新与价值创造方法论研究

2019-08-10赵耀文曹振波

价值工程 2019年17期
关键词:价值工程价值创造方法论

赵耀文 曹振波

摘要:创新的本质要义,就是基于(潜在)需求的价值创造;如果脱离了对创意及其系统层面影响效果的明确把握,就无法评估一个技术方案的真正价值。结合对价值工程理论研究的国际前沿动向和核心成果的梳理,本文给出创新和价值创造一般方法论研究的核心要点,也是价值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一般趋势,就是回归其技术经济及管理的本来属性,通过对价值和价值创造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全方位地展开基于功能分析的创新方法论研究。

Abstract: The essential essence of innovation is value creation based on (potential) demand; it is impossible to assess the true value of a technical programme if it is divorced from a clear grasp of the effects of creativity and its systemic dimensions. Combin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 trend and core results of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research, this paper gives the core poi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of innov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and is also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alu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at is, the original attribute of returning to its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hrough th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value and value creation, expand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ve methodology based on functional analysis in all directions.

关键词:价值工程;价值创造;功能分析系统;方法论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value creation;function analysis system;methodology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4311(2019)17-0296-04

1  价值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的历史,不可谓不辉煌(《价值工程》编辑部,1998)。然而,近年来VE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总体上却并不尽如人意,突出地表现是VE理论研究领域的两个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且由来已久的典型现象:一是VE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正在被其他学科的发展所掩盖,且越来越向管理(科)学、甚至管理工程靠拢,而正逐渐失去其技术经济-管理的属性;二是“价值管理”一词意味着“价值”正在被“管理”着,但当讨论到“价值”的具体语意时,却往往众说纷纭,客观上导致了理论的局限性和应用的随意性。事实上,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专业学术领域抱此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就作者本人在美国的合作研究和国际研讨的经历看,即使是技术经济学的专业人士,也认为VE仅属于单纯的管理学、管理科学、甚至管理工程,而非技术(管理)经济学!而许多高级研究人员尽管承认诸多后起学科的发展是充分借鉴了VE的原创观点和基本方法,但却认为VE学科目前已过时,不能被国际一流专业期刊所认同。

上述现象的存在,绝非偶然。笼统地讲,一方面是VE关于包括价值概念在内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研究还不能充分满足现实要求、而更多地是关注方法的应用,且对原理和方法的应用也是仅仅停留在对VE目的性(降耗、增收和提质)的强调而缺乏必要的关于流程、手段等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VE现有理论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影响力也不够充分。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也与需求发展的日新月异而导致价值和价值创造理论和方法的复杂性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因引进“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提法而被简单地理解和概括,不无关系。同时,随着价值理念及其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和价值管理维度复杂性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价值及其相关理论也正在成为经济学,尤其是管理学,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事实上,目前,诸如价值导向管理(VBM)、愿景管理(VIM)、质量功能配置(QFD)、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精益生产(Lean)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已经充斥了管理学、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领域的各个角落。

上述两个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VE的发展,甚至对学科的生存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尽管社会和市场需求层出不穷且日益迫切,但VE如何不断拓展其理论的生命力和应用的影响力,是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而对其现状成因和未来动向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学科定位并推动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正在引起国际价值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并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遗憾的是,目前关于VE上述理论及其作业流程规范的核心框架等的研究和传播,都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2  VE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

本文结合对上述现象成因的分析,讨论了VE理论研究的国际前沿最新动向,着重于对“创新与价值创造”这一VE核心基础的相关研究的介绍和思考。我们认为,VE学科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其理论研究的根本,就是通过对价值创造概念的进一步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全方位地展开基于功能系统分析技法(Function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 FAST)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特有方法的深入和具体的研究,从而回归其关注创新一般方法论和具体应用规范的技术经济- 管理学的本来属性。

概括起来,VE理论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近年来关注的核心问题集中于:目前对价值及其管理的认识,是否客观和充分。具体的最新动向,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2.1 发掘经典——注重对原创思想的加深理解和拓展

在VALUE WORLD通讯中,2017年第一期仅有的五篇专业文献就包括了一篇原文刊载的VE创始人劳瑞·迈尔斯(Larry Miles)在其学科首部经典专著“价值分析方法与价值工程”(Techniques of Value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第270页的节选“相信价值的重要性”(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Value )。同时,在同刊最新一期(2017年第二期)卷首的“主编寄语”中,现任主编穆斯安·卡西(Muthiah Kasi)又全文引用了上述经典的第十六章“VE团队的作业规范”(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s)的序言部分“VE团队作业及规范指南”(VALUE ANALYSIS ORGANIZATION STUDY AND MEASUREMENT Guide),并在文章的最后写到,“迈尔斯在这部学科创立专著的第十六章就为VE团队提供了一套作业的规范。我希望当今的每一个VE团队都能够读读这一章,并逐渐形成团队自身的专业理念。”。

按照劳瑞·迈尔斯的提法,VE团队作业规范的要点,就是针对具体的项目和对象,递进性地落实对如下五个领域核心问题的客观、全面、反复和协作性的审视和完善:

①价值分析规范的理解深度性如何?

②价值分析团队的项目适合性如何?

③分析团队作业的技法正确性如何?

④分析团队作业的运作有效性如何?

⑤各类繁杂因素的分析是否有助于项目价值提升?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吗?

重新挖掘和拓展上述原创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VE实践的核心要领,更是揭示了VE理论创新发展的核心精髓。事实上,VE学科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地位,就在于其观念的领先、深刻和方法的独特、有效;而VE学科目前的发展之所以受到挑战甚至质疑,也是因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淡漠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具体的表现就是,理论研究方面,过于注重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观念的思想性和时效性,强调对其他学科成果的借鉴而忽视了自身特色的定位;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则偏重于方法、甚至公式的程序化和機械化套用,却丧失了对核心原理的精神把握和方法体系的效率追求。正如穆斯安·卡西主编的推介语中着重提到,“我们已经尝试了在目前的项目运作中,引入并全新体会了劳瑞·迈尔斯当初创立VE学科时提出的上述团队作业规范的核心要领,发现它对项目价值的提升非常重要”。

同时,对上述原创思想的挖掘和拓展,不仅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当今的发展理念和创新环境,更要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VE学科发展的最新定位和内涵。事实上,VE学科的国际组织-美国国际价值工程师协会※(SAVE International) - 关于学科名称的最新提法早已调整为“(面向问题解决的)价值方法论(the problem-solving value methodology,VM)”(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原来的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和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等的提法并非过时,而是有各自的概念内涵和应用规范。)。

Methodology 一词的原意就是方法学(方法论)和(某一学科的)一套方法。按传统词典的解释,methodology 既可指对一个学术领域研究方法进行的理论分析,也可指一个学科特有的一整套方法与步骤体系。在这种意义上,该词可以用来指对于一项调查所用方法(是否适当)所提的异议,也可以指学科的研究方法论(即形成该学科研究基础的那些原则和方法)。因用常规构词法构成的形容词methodical 已先行意味着“有序的,有系统的”,而形容词methodological 有表示“与方法有关的”意思,近年来在科学技术语境中,methodology 越来越多地被用做method 的颇带炫耀夸张色彩的替换词,但methodology 的这种用法却模糊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分,那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的说法应是 methods)和决定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和阐释的原则之间的区分,而这种区别如果不为更多的大众所认识,至少应为科学和学者圈子所坚持。

上述关于methodology 的词义用法的解释表明,SAVE International采用VM作为学科最新提法的一个直接的蕴意就是,一方面强调学科理论范畴的基础性和专有方法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同样强调基础理论指导的技术-经济-管理的一体性和应用方法实践的一般性-具体化的体系化。也就是说,包括对原创思想的重新发掘和全新拓展在内的VE学科的未来发展中,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合理性的论证将更多地借鉴和采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归纳和演绎推理中所赖以立意的自洽性方法论。而所谓VE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借用统计学和工程技术的术语,也就是VE的有效性,其方法论基础就是关于价值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体系的适用性。

2.2 夯实基础——关注价值和价值创造的方法论系统思考

事实上,要使VE在追求价值和创新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VE学科的传统认识,远未客观和充分!具体而言,VE传统理论中关于价值(如使用价值、成本价值、评估价值和交换价值等(Crum,1971))和FAST模型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都认为价值自身似乎是可以从任何事物中分离出来、而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无关地独立存在着。同时,VE传统的“价值”定义反映的仅仅是VE对象本身的投入产出的相对量,而且只是针对某一确定时间内而言。

因此所反映的只是VE对象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效率。然而,影响和反应竞争结果的各种价值资源的分配方向和流动速度本质上是由投入产出效率决定的。因此,传统定义更多反应的是(准)静态和线性动态的情形,而缺乏一种系统的思考,它忽略了“环境”在定义“价值”中的影响和作用,更不适合关于可持续性的研究。

针对价值概念传统认识的上述局限性,Fallon(1980)提出了对价值概念的合成理解;而Kaufman & Woodhead(2006)则给出了综合系统概念与功能模型的联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国国际价值工程师协会的学术会刊World Value中,特别提出了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认识、计量等系统化方法,尤其是VE 相关主题,的研究需求。特别地,在其2007夏刊(Vol 30,Issue 2)中,全部四篇文章都是关于价值理论概念及方法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时任其教育委员会副主席/主编的本文前言提及的文章(Woodhead,2007)。结合VE后续的国际前沿相关研究,关于价值与价值创造的最新主要理论概括整理如下:

观点一;价值的复杂性表现在它强调主观性和可感知性,更是随环境变化而变的,是与可选择性和可能结果的复杂交互性密切相关的。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把握离不开完整、明确的系统思考。

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在揭示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性的同时,也隐含着价值是随环境变化而变的、是与可选择性和可能结果的复杂交互性密切相关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当价值随环境不断变化时,模糊多义而又难以把握的原因。VE的价值和价值创造的最新理论认为,完整、明确的对价值、获取价值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的认识,是必要的基础。

VE传统的价值观念缺乏一种系统的思考,并忽略了“环境”在定义“价值”中的影响和作用。事实上,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价值总是与被享用的利益的某种形式相联系的,而且是可被感知,或具备获得感的,利益的那部分。因此,如果未明确定义所讨论的具体环境,以及环境本身是如何演变的,我们就无法讨论价值。也就是说,如果脱离了对方案价值改善问题的系统环境的具体认识,所谓的方案改进就无从谈起,尤其是涉及可持续发展方面(Woodhead,2007)。

观点二:价值(评价或确认)所依赖的环境,是一个交互系统的集合;而对系统影响效果的评价,则是与用户对价值及其改善的“系统性”认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之后的事实证明当下这样的“观念”是无厘头的。

事实上,商品制造和使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仅仅是商品功能实现的可选择的方式,但实现功能的方式同时也会导致系统本身的变化。而功能作为事物存在方式的“本质”,其作为技术方案的价值指示器的评价有效性取决于功能发挥的系统效果。同时,功能发挥的效果,又是与进程、结果、目的密切关联的。只有得到最佳匹配时,价值才会增加(功能和价值之间的关系(Berawi, 2006))。这方面最简明的例子就是,当我们认为坐飞机比划艇更能带来价值时,该选择的核心理由就是基于二者在特定局限和可能结果间的服务功能与价值的比较。功能、技术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图1所示的直线相互模型。

观点三:价值创造的系统思考的要点在于,功能与其系统效应是相互影响的。相应地,关于该影响如何能够提供最好收益的思考和判断,才是VE的基于功能的价值创造过程的核心。

按照VE 的最新理论,“所谓系统,就是基于功能实现所选择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Kaufman & Woodhead,2006)。因此,功能与其在系统中的效应,是相互影响的。上述观点的理解,可以借助房间加热问题中加热器使用的两种不同的系统解释加以说明。

直接采用系统动力学的逻辑(Senge,1994),如果短期内不考虑“延迟”和“反馈”这两种效应,往往是冷的时候将加热器调得过高,而又在热的时候将加热器调得过低。结果,房间的温度始终无法稳定地“舒适”。然而,VE的观点则是视加热器为系统的一部分,并着眼于其功能和本质作用,加热器无非就是一控制电流的开关。上述关于加热器的两种不同的系统解释中,Senge仅仅将其置于系统中考虑,而Kaufman等探究的则是其功能。也就是说,随着加热器“发挥作用”,其“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2.3 完善方法——强调基于动态可持续性的功能分析

VE强调的功能概念和FAST(功能分析系统方法)有助于替代方案的获取,进而有助于拥有不同系统观点的多学科团队的技术创新。然而,尽管价值的功能理论和FAST模型,是VE的传统優势,但必须强调的是,要使VE在追求价值和创新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基于功能分析的创新技法的理论有效性,尚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事实上,在传统的VE理论及其工作计划的核心框架中,我们还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探究(Kaufman & Woodhead,2006)。随着可持续性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认识,尤其是当短期收益的实现可能带来长期价值的损失时,任何发展的要义必须与长期的目标一致。最新的VE方法的改进性研究,强调了必须给出一个关于变量间如何相互作用的更好的系统性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多学科作业团队可以通过相互协作,从而形成对未来可能结果的更可靠的预见。

事实上,创新及其决策过程的内涵必须建立在动态系统性地理解的基础上。不仅微观的企业创新,宏观的社会经济运行也是如此。技术进步就是从行业/社会发展的角度,以更好的方法实现功能(“创造性的破坏”(Schumpeter,1942)。而实现关键功能(例如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塑造了社会及其价值观的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总是基于价值的选择而对此前所做的改善。所谓“进步”,就是新的解决方案比其所取代的旧方式具有更多的“感知价值”。“技术”一词,只是意味着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式或方法而已。(Woodhead & McCuish,2002)。

基于传统FAST原理,目前关于上述创新过程所给出的FAST改进模型,可见图2所示。其中,任何一项特定的收益考虑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图示上半部分表示的是建立在依环境变化的价值-功能理念内在逻辑的功能分析系统方法,而下半部分则强调了随社会形态和用户感受的变化而改变的逻辑,其中的变化意味着最初的前沿在日后变得普通。而这种反应了可持续性客观要求的动态适应性逻辑实现的基本要领,就是引进了一种基于系统论思考的市场反馈的学习机制。如果该FAST模型可以看做是充分的,那么剩下的问题就变成,“当下的价值管理该如何实施和控制这些功能?”和“目前采用的工作计划是充分的吗?”

概括起来,VE关于价值创造方法的系统思考理论强调的是全方位和有效性。也就是说,必须从理解系统性的价值着眼,且这种理解需要形成整个团队的效力,以促进对价值内涵的共享,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梳理出不同的解释。其流程和要点如下(Berawi,2014):

①通过对VE对象的系统性价值理解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沟通和研讨;②给出完整解释VE对象系统中诸多因果关系因素的复杂相互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③确定哪些变量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又是不可控制的。

对可控变量,采用VM的团队创新方法进行讨论,如成对比较和优化分析等。其基本要求就是VM研讨的结论必须通过对价值内涵的系统模型的把握,给出可能改进方案的预测和实现。也就是说,所提方案的建议必须给出在系统层面上对实施效果的合理分析。

上述关于方案的功能、技术措施和系统层面的效果的整体思考,保证了VE团队的努力和业主所需结果之间的可行的内在逻辑。这就是“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之间的协调一致。

3  结论

正如美国国家工程院(NAE)2015年发布的专题研讨书面总结报告《创造价值-整合制造、设计和创新、服务来驱动全球经济的转变》(郜明信,2015)所述,“价值工程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应是在全面深刻理解价值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价值创造的认识,……”,以及“创造价值需要一个新的模式,需要一个理解客户要求、研发、制造、产品交付和服务的集成系统。……这种集成系统需要在市场上创造和交付价值。这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将重要需求与新知识结合的过程。”,在原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赵耀文,2015),我们认为,创新的要义,就是基于(潜在)需求的价值创造;而方案的价值评估,必须基于创意对所改进对象的系统层面影响效果的明确把握。

综上所述,可以将价值工程理论研究的国际前沿动向和最新成果概括为一句话,即价值工程学科发展的核心基础,就是回归其技术经济-管理学的本来属性,并通过对价值和价值创造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全方位地展开基于功能分析的创新方法论研究。

本文的基本观点曾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价值工程研究会(重庆大学)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衷心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倾心指正!

参考文献:

[1]郜明信.2015,“创造价值-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经营战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报告.

[2]《价值工程》编辑部,1998,“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煤炭工业出版社.

[3]赵耀文,2015 №2,“价值工程的系统”,《价值工程》.

[4]Berawi, M.A. ,2014,Distinguishing Concept Types in Function Models During the Act of Innovation. PhD Thesis.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UK.

[5]Crum,L.W.,1971,Value Engineering, The Organised Search for Value. Harlow: Longman.

[6]Roy Woodhead,2007,CONCEPTS OF VALUE IN VALUE MANAGE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and Value, the SAVE International 2007 Annual Conference.

作者簡介:赵耀文(196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教授,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与资本市场、价值管理与创新;曹振波(1991-),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北京碧桂园德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处。

猜你喜欢

价值工程价值创造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浅谈工程设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