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媒体中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8-09焦勇兵高静

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共创社会化媒体心理契约

焦勇兵 高静

[摘 要]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是一种创新教学方式,以宁波高校师生为配对样本,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师生参与对实用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对实用价值、娱乐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共创均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教学价值共创时,识别价值共创的维度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师生参与;心理契约;感知匹配;价值共创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2-0091-05

基于社會化媒体的社会化教学模式已经在高等教育界广受欢迎[1]。高校都在踊跃地利用社会化媒体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变革,以期创建竞争新优势。比如,国内有些高校通过开设微课堂、慕课等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使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彻底转变为当代的“互联网+”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就是社会化媒体+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议题[1]。目前,国家在十三五计划中已经实施“互联网+”战略,这意味着国内高校必须凭借“互联网+”优势进行教学创新。高校教学如何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常态经济是高等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化媒体的广泛运用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之间通过合作进行价值共创已经成为业界典型的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议题并进行探讨。这不仅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制定相关的社会化媒体教学政策,还有利于高校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和学生一起创造价值。

1 文献综述与关系假设

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广泛系列的应用,这些应用使用户能够创造和交换其生成内容[2]。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行为更加具有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共享性、贯通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特征[2-5],所以社会化媒体彻底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新兴模式[6]。在社会化媒体中,师生通过共同的参与和互动来进行教学价值共创活动。当师生感知到教学活动给其带来的获得感,超过其为教学活动的付出感时,教学价值便产生了[2]。本文中的价值是指个体在所从事的活动中所感知到的利益收获同其所感知到的成本付出之间的权衡[2]。所以,本文在此将教学价值定义为师生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带来的利益感知同从事社会化媒体教学活动时的付出(如成本、精力、时间等)感知之间的权衡[2]。可见,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中,一旦师生感知到其收获超越付出时,便产生了教学价值共创,即教学价值由师生之间通过参与互动所共同创造的。价值共创本来是指价值在企业员工和顾客之间被共同创造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不是通过企业员工单独的活动来创造的,而是企业的顾客和企业员工通过有效互动而一起共同创造的[7]。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本文在此将价值共创的情景由企业转化为高校,将企业员工和顾客两个行为主体置换为高校教师和学生,这样本文就将高校教学价值共创定义为教学价值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被共同创造的活动过程,即高校教学价值并非由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创造的,而是由师生互动合作产生的。由于社会化媒体具有利益属性、娱乐属性、社交属性和内容属性[2],本文在此将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分为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4个维度。首先,社会化媒体具有利益属性,师生在社会化媒体中可以体验到诸如交友、阅读评论、搜索文献等实用价值;其次,社会化媒体具有娱乐属性,师生在社会化媒体中可以体验到由娱乐视频、益智文章等带来的娱乐价值;再次,社会化媒体具有社交属性,师生在社会化媒体中可以体验到联络亲朋好友、分享信息等社交价值;最后,社会化媒体具有内容属性,师生在社会化媒体中可以体验到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分享解决方案等内容价值[2]。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 (图1),认为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对价值共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选取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作为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原因在于:(1)社会化媒体成为连接师生的平台,要实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价值共创,首要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所以本文选取师生参与作为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2)在社会化媒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寄予对方的一整套期望,当师生之间的期望相互默契时,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在价值共创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文也将其作为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3)在社会化媒体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其独自的价值观,当师生任何一方感知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对方的价值观相互一致或补充时,就产生了师生之间的感知匹配,感知匹配在价值共创中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也将其作为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

用户参与是指用户对共同兴趣的活动所涉入的程度,通过物质投入、情感投入或智力投入,用户参与到其感兴趣的活动中。用户参与会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8]。用户参与是社会化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3-6]。要进行价值共创的话,让用户参与进来才是问题所在[8]。Yim等认为价值只能和用户一起决定和共同创造[9]。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将师生参与界定为教师和学生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的物质投入、情感投入或智力投入。可见,在参与到社会化媒体时,一旦师生双方都沉浸于共同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都会体验到双方所创造的价值,诸如获取问题答案、心理愉悦、同学点赞、共享课件等等。因此,本文假设:H1: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c)和内容价值共创 (d)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中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10]。当组织中的成员之间存在心理契约时,即组织中成员的期望相互之间产生默契时,这些成员就能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10],从而积极地投身于价值共创活动中。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将心理契约界定为教学过程中,师生每个成员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互动而使相互之间的期望产生默契,这样就会使师生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获取价值共创[10]。鉴于此,本文假设:H2: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c) 和内容价值共创 (d)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知匹配是指互动过程中是个体头脑中所感知的个人和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性程度,具体表现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感知相同或相似[11]。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此将感知匹配界定为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所感知的双方价值观的一致性程度,一旦学生和教师都相互感知到双方的价值能够相互匹配,他们就会积极投身于共同的教学价值创造活动中。因此,本文假设:H3: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 (c)和内容价值共创(d)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笔者将调查对象锁定为在社会化媒体(如微信、QQ等)注册账号的所有宁波高校的在校学生和教师。基于此,通过微信、QQ等社会化媒体,对这些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宁波高校的在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时间阶段为2017年4月至10月。共收集到315对匹配的、针对学生及其上课教师的问卷,即问卷为一式二份,分别由学生和教师来回答。就概念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变量进行了操作化测量,所有变量的问项根据李克特7分量表而设计,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师生参与(TSP)的量表根据Yim等[9]的研究而改编,包括“我花大量时间同学生/教师共享我的需求信息和意见”等4个问项;心理契约(PC)的量表根据Rousseau[10]的研究而设计,包括“我关心学生/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3个问项;感知匹配(PF)的量表根据Edwards 与 Cable[11]的研究而设计,包含“我感到学生/教师的价值观和个性反映了我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等4个问项;价值共创 (CV)的量表根据Heinonen[7]的研究而自行编制,其中实用价值共创 (UVCC)包括“我的参与帮助我提高我的授课效果/学习效果”等5个问项,社交价值共创(SVCC)的量表包括“我通过交往该教师/学生而获取价值”等5个问项,娱乐价值共创(HVCC)的量表包括“我参与的教学过程非常令人愉快”等4个问项,内容价值共创(CVCC)的量表包括“我通过张贴我感兴趣的课程信息而获取价值”等3个问项。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测量模型检验

通过ɑ系數值、CR值、AVE值来检验测量模型的信度,表1显示,所有变量的ɑ系数值均≥0.70,CR值均≥0.60,AVE值均≥0.50,说明测量模型的信度良好。通过χ2/df、RMSEA、CFI、GFI、AGFI、IFI、NFI、RFI等值来验证测量模型的拟合度,表1显示,χ2/df=2.17,RMSEA=0.09,CFI=0.94,GFI=0.92,AGFI=0.95,IFI=0.92,NFI=0.93,RFI=0.91,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通过SFL值和SMC值来评估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从表1可以看出,SFL值和SMC值均≥0.50(p<0.001),表明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很好。

3.2 结构模型和假设关系检验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整个结构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度:χ2/df=2.04,符合2≤χ2/df≤5的标准;RMSEA=0.06,符合≤0.10好的标准或接近于≤0.05的非常好的标准;CFI=0.94、GFI=0.95、AGFI=0.91、IFI=0.94、NFI=0.92、NNFI=0.94、RFI=0.92,也符合≥0.90的标准。

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β值,检验结构模型中的假设关系,β值越大,假设关系越显著。表2显示所有的假设关系中,除了H1b的β值为0.007,因未达到显著性水平(ρ=0.901)而被拒绝外,其余所有的假设关系的β值,都因达到显著性水平(ρ≤0.001, ρ≤0.01或ρ≤0.05)而被支持。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H1a(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实用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H1a的β值是0.225,该假设关系在ρ≤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对H1a的支持成立。

数据分析结果还显示,H1b(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娱乐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的标准化系数β值是0.007,显著性水平ρ值为0.901,说明H1b不被支持,这不符合本文的预期。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师生在参与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只顾关注交换解决方案等而带来的实用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的共同创造,而不太计较交换解决方案等而带来的娱乐价值的共同创造。

数据分析结果还显示,H1c(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社交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H1d(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内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H1c和H1d的β值分别是0.492和0.659,两个关系假设在ρ≤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对H1c和H1d的支持成立。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H2a(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实用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H2b(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娱乐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H2c(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社交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H2d(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内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H2a、H2b、H2c和H2d的β值分别是0.269,0.332,0.694和0.729,其中H2a和H2b这两个关系假设在ρ≤0.01水平上显著,H2c和H2d这两个关系假设在ρ≤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对H2a、H2b、H2c和H2d的支持均成立。

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H3a(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实用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H3b(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娱乐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H3c(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社交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H3d(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内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这4个关系假设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H3a、H3b、H3c和H3d的β值分别是0.279,0.301,0.328和0.471,其中H3a、H3b和H3c这三个关系假设在ρ≤0.01水平上显著, H3d这一关系假设在ρ≤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对H3a、H3b、H3c和H3d的支持亦均成立。

4 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

4.1 研究结论

聚焦于社会化媒体中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由此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并实施了问卷调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师生参与对实用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对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首先,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价值共创概念,将教学价值共创分为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等4个维度,并对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这为未来更加深入地研究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将心理契约引进概念模型,并检验了其对价值共创的作用,这表明心理契约在实现师生之间教学价值共创方面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为未来基于心理契约的、更加深入的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次,在概念模型中,引进了感知匹配这一变量,并检验了其对价值共创的作用,这表明感知匹配在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价值共创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未来基于感知匹配的、更加深入的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研究提供了参考。最后,依据具体的社会化媒体教学环境,修正并编制了概念模型中的相关量表,为未来进一步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本文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就如何通过教学价值共创、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教学政策决策依据。其次,可以为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如何通过教学价值共创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教学实践行动指南。再次,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就如何通过教学价值共创,提升学习成绩而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提供纲领性的指南。

4.2 管理启示

本文对高校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工作者已经在利用社会化媒体的高效互动优势来实现教学价值共创。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教学工作者并不清楚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进行教学价值共创。本文结论会帮助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基于社会媒体的教学方案。首先,高校教学工作者可以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设置得更加富有实用性、娱乐性、社交性和内容丰富性,以使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其次,鉴于师生参与是教学价值共创的前提,以及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在基于社会化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角色,高校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通过教学价值共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价值共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Zaidieh A.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in educatio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2012,2( 1):18-21.

[2]Jiao Y,Jo M-S,Sarigllü E.Social value and content value in social media:two paths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17,27( 1):3-24.

[3]Jiao Y,Gao J,Yang J.Social value and content value in social media:two ways to flow[J].Journal of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2015,3( 4):299-306.

[4]焦勇兵,高靜.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的自我建构、顾客价值与沉浸体验 [J].财经论丛,2017( 5):89-101.

[5]焦勇兵,高静,杨健.顾客采纳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因素——一个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 7):43-55.

[6]Ratneswary R,Rasiah V.Transformativ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using social media in a tea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2( 3):369-379.

[7]Heinonen K.Consumer activity in social media:managerial approaches to consumers′ social media behavior[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11( 10):356-364.

[8]Rodie R,Kleine S.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s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C]//Teresa A,Dawn L.Handbook of services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Beverley Hill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0:111-125.

[9]Chi K Y,Kimmy W C,Simon S L.Do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enjoy service participation?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elf- and other-efficac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2,76( 11):121-140.

[10]Rousseau D M.Schema,promise and mutuality: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1( 74):511-541.

[11]Edwards J R,Cable D M.The value of value congrue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 3):654-677.

猜你喜欢

价值共创社会化媒体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从通道过剩走向品牌价值
价值共创理论下的小米手机数字营销模式分析
湖北采花毛尖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