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进展

2019-08-08王娟胡婕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分析一带一路

王娟 胡婕

内容摘要:本文从知网搜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通过对学科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属性的研究,分析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一带一路”研究正处于知识积累的上升阶段;“一带一路”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目前“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各大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尚未形成稳定合作体系;“一带一路”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国家关系、对外開放、经济发展、经济联盟、风险几方面;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对外开放是近几年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知网   文献计量分析

“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已从理念转为行动、从愿景转为现实,引起了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微观分析,文献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知网检索2014-2017年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重要文献,利用Citespace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从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热点、趋势方面对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现状作宏观描述。

数据来源和处理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知网以“一带一路”为主题,搜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献,导出有效文献1682篇。获得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导向性作用强,对学术研究进展贡献大。2014年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文献只有4篇,2015年猛增到251篇,2016年倍增到584篇,2017年增到839篇,按此趋势2018年预计将增至1120篇。文献数量增加代表领域内知识累积,与“一带一路”进程吻合。

(二)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陈朝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通过可视化方法呈现潜在知识结构和文献分布情况。本文利用其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分析1682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分析目前我国“一带一路”研究进展。

研究阶段分析

(一)起步阶段

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研究步入起步阶段,2014-2015年研究内容集中在国际关系方面,突现词涉及互联互通、周边外交、人文外交和顶层设计。2014年研究关注“一带一路”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学界从外交角度提出不同见解:中国周边外交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中国周边的六大板块;中国将以奋发有为的新基调开展外交活动,坚持“亲近、诚信、互惠、包容”理念;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

(二)探索阶段

2016年文献数量猛增,以理论性论文为主,重点转向贸易格局和风险。卢伟指出我国需要从全球治理格局、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分工格局、全球贸易格局、国际金融格局和能源资源控制格局六大维度出发,提升国际地位。庞德良指出中国因缺少核心技术受制于日本,需强化自主创新,在竞争中共建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周方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风险包括发展轨道的平稳过渡、局部逆转风险、回报与投入不匹配等。翁冬玲指出沿线各国政治、宗教、地缘、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导致“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金融合作方面的风险。

(三)成长阶段

2017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占当年海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制度构建新阶段。李伟认为当前国际格局大调整,多边经贸合作体制遇挑战,这些问题存在更凸显“一带一路”的意义。刘修岩指出“一带一路”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将我国价值链嵌入模式从“单向俘获”转变为“承高启低”。张述存认为我国应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布局优化。

发文情况分析

(一)学科领域分析

将发文量排名前八的学科列在表1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传媒、文化等。研究相对集中在经济领域,涉及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如贸易、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企业经济。

(二)作者分析

统计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所属机构,结果显示作者所属机构分为两类,一是高校,如发文量超过7篇的作者来自对外经贸易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二是研究所,发文量7篇的李新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高校和研究所是知识分子聚集地,各方支持使其能提供资源、资金等条件,推动新知识研究。

其次,通过Citespace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得到图1的图谱,网络密度为0.0032说明作者之间合作联系弱,未形成系统化合作体系。图中合作联系大多出现在作者属于同一机构的情况,例如刘卫东、王娇娥皆为中科院研究员,其他作者合作联系很少。据图谱看出:一是作者之间合作关系非长期且不稳定。作者之间合作倾向于短期单次合作。二是发文量多的学者多数是独立作者,未和领域内其他学者合作。

美国学者Lotka提出“洛特卡定律”,指出在某一研究领域发表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与发表1篇的比例一般为1/n2,只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占所有文献作者总数的3/5。本文统计我国“一带一路”研究1682篇文献作者发文量,结果如表2所示。

从知网导出有效文献共1682篇,合作文献占比8.75%,比例远低于按洛特卡定律计算的数值,说明我国“一带一路”研究未形成稳定核心作者群,作者之间合作联系少,流动性强,知识得不到很好的整合。

(三)研究机构分析

本文统计发文量大于等于8篇的研究机构,利用Citespace共现分析功能分析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图2的可视化图谱。

图2中节点129个,而连线仅25条,网络密度为0.003,总体上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联系弱。通过可视化图谱发现:一是目前形成了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为中心的合作群体,包括高校和国际研究机构两大类机构。二是合作机构类别受限制。例如,广东外国语四个学院之间进行合作,而与外校鲜有合作,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各自与其研究中心合作,没有摆脱大学内部合作的限制。

关键词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方法统计文献关键词频次、热点和聚类,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和重点。本文统计排名前15的高频词,将其划分为几类:涉及研究地域的有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地区等。研究关注点涉及经济的有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国际化、区域经济等;研究关注点涉及对外合作的有东盟、产能合作、引力模型、走出去;研究关注点涉及政治话题的有地缘政治、宗教风险。统计高频词发现研究热点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两方面。全球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同时搞好对外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图谱直观表现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以此判断主题间结构关系。接着对导出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实现知识单元的游离与重组,创造新知识单元。本文对这1658篇文献作聚类分析,得到图3的可视化图谱。

图4显示网络模块度Q=0.8074,平均轮廓值的数值是0.9162,数值较高说明聚类合理,网络同质性好。从图3和图4看,目前已形成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复杂网络结构,研究体系较全面。归纳聚类代表的主题分为以下几类:

“一带一路”参与对象。聚类0(对外开放),3(中阿能源合作大会),4(人文外交),5(欧亚经济联盟),8(大周边),1(伊斯兰)为一类,都涉及参与对象。中国将以大国姿态,创造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实现可持续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经济建设。聚类2(出口贸易),6(新常态),12(人民币国际化),11(“一带一路”经济学),10(贸易格局),9(发展)为一类,都与经济发展方法有关。“一带一路”要求中国必须走出去参与合作,促进我国沿着全球价值链攀升。

“一带一路”可能存在的风险。聚类7(风险)单独归为一类。沿线各国在政治、宗教、地缘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会影响“一带一路”稳健实施。

结论

(一)研究特点

本文总结目前“一带一路”研究特点:一是研究热点与时俱进。“一带一路”研究经历起步、探索、成长阶段,研究重点随政策推进、形势变化不断更新。起步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国际关系方面,探索阶段转向贸易格局构建和风险防范,成长阶段注重于经济发展。我国“一带一路”研究正处在知识积累阶段,研究热潮尚未散去。二是系统化的合作体系尚未形成。作者、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少,主要以研究所和高校为核心,倾向于大学与其附属研究中心的合作,未摆脱大学内部合作的限制。稳定合作体系的形成,需政府、高校、研究所积极推动。

(二)研究不足

研究方法上有两点不足。一是数据收集不够充分。本文以知网收录的2014-2017年国内“一带一路”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时间和期刊范围上有一定缺陷。二是数据分析不够透彻。本文分析工具较单一,数据处理不够深入。

“一带一路”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研究人员局限于高校和研究所,缺乏政府参与的研究,实用性大大降低,应将政府纳入研究体系。二是领域内作者、机构之间合作少,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且预测性研究较少,实际指导作用有待增强。

(三)研究展望

建议未来“一带一路”研究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丰富研究方法和视角。收集全面数据,应用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挖掘深层次信息,借鉴不同学科研究经验和方法。第二,加强交流合作。不同国家、学科领域的学者需加强合作交流,以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核心,与政府沟通对接,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第三,注重研究实用性。具有实践意义和预测功能的研究才能发挥科研投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阮宗泽.中国需要构建怎样的周边[J].国际问题研究,2014(2)

2.徐进.中国外交进入“奋发有为”新常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12)

3.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4.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

5.马胜春,黄基鑫.“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2015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

6.卢伟,李大伟.“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国崛起的差异化发展策略[J].中国软科学,2016(10)

7.庞德良,刘胜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对日贸易格局演变[J].东北亚论坛,2016,25(6)

8.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5(4)

9.翁东玲.“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与合作风險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6,25(6)

10.李伟.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深化合作中不断创造“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J].管理世界,2017(1)

11.刘修岩,邱斌,秦蒙.第三届国际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7,52(6)

12.张述存.“一带一路”战略下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7(4)

猜你喜欢

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分析一带一路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AMLC与PSDS检测医学论文重复率结果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