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汉墓出土纺轮初探

2019-08-08杨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纺织业湖南

杨欢

摘 要:纺轮是将蚕丝或麻加捻成纱线的工具,是纺织的重要工具。其是古代纺织业发展的重要见证,梳理湖南地区汉墓出土纺轮,对其形制、尺寸、数量等特征分析,以期揭示出湖南地区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湖南;纺轮;纺织业

1 关于“纺轮”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传》云:瓦,“纺塼也”,塼作专。《说文·寸部》:“专,纺专。”纺专是古代纺纱工具,由捻杆和纺轮两部分组成,纺轮是其主体结构,是中心穿孔的扁平圆盘状器。使用时,将捻杆插入纺轮中孔,将纱线原料一端系在捻杆之上,不断搓捻杆,纱线就源源不断地纺出,并缠于捻杆上。纺轮巧妙地利用自身重量和旋转时所产生的力牵伸加捻纤维成纱线,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及纱线的质量,其原理与今天的纺锭并无区别。可以说,纺轮是中国纺织史上的大事件,是我国原始先民的智慧结晶。新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纺轮形制多样,尺寸不一,是与古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于纺织业的不断实践。

2 湖南地区出土纺轮概况

湖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纺轮主要集中在澧县城头山、安乡划城岗等遗址中,出土纺轮数以百计。湖南桃江腰子仑春秋墓曾出土30余件纺轮,资兴地区战国墓地出土15件泥质纺轮,常德德山战国墓出土2件纺轮。在湖南资兴、湘乡、常德、衡阳等地都有两汉时期的纺轮出现,其中资兴地区持续有西汉至东汉时期的纺轮出土,较为集中。资兴西汉时期墓葬共发掘256座,出土纺轮210件,每墓出土数量不等,最多9件。资兴东汉墓发掘墓葬107座,共出土纺轮96件。

3 关于纺轮的形制

综合资兴、常德等地区400余座汉墓中出土的300余件纺轮可知,湖南地区两汉时期的纺轮形制多呈算珠形,其次为菱形。该地出土纺轮具体形制变化不一,根据纺轮截面形状的不同,纺轮可被大致分为算珠形、菱形、扁圆形以及椭圆形。

此外,湖南地区汉墓中开始出现带有捻杆的纺轮,捻杆上小钩为防止纺纱过程中纱线脱落而设。汉代以前与纺轮共出的捻杆最早见于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崖墓中,捻杆木、竹质,未带小钩。汉墓中出土大量带小钩捻杆的现象足以说明汉代纺织需求量较大,进而湖南地区古代先民在纺织实践中对其工具的材质不断改进,在铁制品加工生产方面不断精进,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高度发展。

4 关于纺轮的尺寸

湖南地区汉墓出土纺轮众多,各汉墓报告不够详尽,因而就目力所能及之有具体尺寸的纺轮,综合部分报告中纺轮尺寸的平均数,对湖南地区汉墓所出纺轮的尺寸进行汇总分析可知,纺轮直径与厚度集中在一段区间内:直径在2.5~4厘米范围内的,厚度在2~3.5厘米之间,大体上呈纺轮直径越大则厚度随之增加的趋势,尺寸变化较小。可知汉代该地区纺织业生产和发展稳定,在前人不断实践改进的基础之上已出现成熟的纺织工具。若将湖南地区汉代纺轮与史前纺轮尺寸进行对比,发现史前时期纺轮直径较大,厚度普遍较薄,尺寸不一且富于变化,大小悬殊明显的纺轮同出于同一遗址或墓葬的情况屡见不鲜。“是纺轮对象的改变还是受社会因素影响,进一步冥器化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纺轮作为纺织所用的工具,其尺寸的变化与所纺对象的选择相关联。新石器时代以来,伴随着纺织业生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纺织物种类也随之增加。

从目前汉墓出土纺织品来看,汉代丝织品质量上乘且数量居多,尤以湖南地区出土的丝织物最为精美丰富。其实湖南地区盛产丝织物的盛况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丝织业空前发展的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丝织物大都出土于两湖地区的楚国范围之内。新石器时代的麻织品使用普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双股麻线及不少纺织相关的生产工具,郑州大河村遗址还发现大量大麻种子。在汉代,相较于丝织物而言,麻织物的出土大量锐减,丝织品生产迅速发展,逐渐代替了麻织品成为常见产物,汉代纺轮尺寸变化与丝织品生产长期稳定发展似有着密切联系。

5 关于纺轮的数量

从新石器时期发展至两汉时期,纺轮在日常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体现在考古中出土纺轮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选取资兴地区汉墓出土的300余件纺轮作为研究对象,据汉墓分期情况对各阶段纺轮进行统计和汇总能够得出一定规律性认知。资兴西汉墓发掘墓葬256座,共出土纺轮210件,纺轮数量大且延续时间长;资兴东汉墓共发掘墓葬107座,出土纺轮96件,各时期都有纺轮出土,时间跨度长且样本量足。

可以看出资兴地区西汉前期至东汉早期出土纺轮数持续缓慢增长,以东汉早期为分水岭,出土纺轮数缓慢减少,至东汉中期大幅度减少,呈下降趋势。无独有偶,出土纺轮的墓葬在同期墓葬中的占比变化与上述趋势一致。为了提高结论的准确性,综合资兴地区战国至东汉墓葬出土纺轮来看,战国至西汉时期纺轮数量缓慢增加,以东汉早期为界,纺轮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土纺轮墓所占比例变化趋势亦是如此。显然,大体上纺轮的使用与墓葬数量呈正相关。从汉墓中纺轮出土规律来看,纺轮至东汉早期开始明显减少,受抽样墓葬数量的影响,规律具有一定偶然性,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情况。这表明,在汉墓中,纺轮在西汉较东汉时期流行,尤其是进入东汉早期以后,纺轮的数量大幅减少,从生产工具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其大幅减少可能与纺车的出现与普及有关。

6 结论

湖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在各遗址和墓葬中有大量纺轮出土。其是古代纺织业发展的重要见证,梳理湖南地区汉墓出土纺轮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两汉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湖南地区汉墓出土纺轮形制较以往单一,已成为稳定的纺织工具。捻杆已普遍为铁质工具,且捻杆末端往往带有小钩。相较于原始纺织时期,此举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是先民们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反映出两汉时期纺织需求大,纺织业随着需求的扩大也在不断发展。纺轮尺寸较新石器时期來说,厚度有所增加,直径却逐渐缩短,可能与不同时期所纺织的对象不同相关,从而也反映了从原始纺织业兴起开始,纺轮在纺织业中地位的转变。从数量上考察湖南地区汉墓出土的纺轮,认识到其在一定阶段有小幅度增长,至某一特定时期开始明显下降,但总体上纺轮在汉墓中的出土次数减少,说明到了两汉时期,即使纺轮仍作为纺织工具被日常使用,但因其效率低、质量不佳的特点逐渐被纺车所代替。纺轮数量的变化变相反映了纺车的发展历程,从宏观的角度说,反映了两汉时期纺织业的发展与兴盛。

参考文献

[1]刘兴林,范金民.长江丝绸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赵丰,金琳.纺织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吴顺东.湖南茶陵县濂溪汉墓的发掘[J].考古,1996(6):16-21.

[4]吴铭生,师悦菊.湖南资兴西汉墓[J].考古学报,1995(4):453-521.

[5]吴铭生.湖南资兴旧市战国墓[J].考古学报,1983(1):93-124+143-150.

[6]傅举有.湖南资兴东汉墓[J].考古学报,1984(1):53-120+147-156.

[7]文道义.湖南常德德山战国墓葬[J].考古,1959(12):658-662.

[8]龙博,赵晔,周旸,等.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纺轮的调查研究[J].丝绸,2013(8):6-12.

[9]刘兴林.汉代的纺纱和绕线工具[J].四川文物,2008(4):90-94.

[10]郑永东.浅谈纺轮及原始纺织[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5):71-72.

猜你喜欢

纺织业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营改增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述评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