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效果

2019-08-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分级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指的就是十分普遍的心脑血管病症之一,现阶段,其患病率逐步升高,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愈加明显。而随着各类新兴医疗技术得到了进步与提升,使得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获得了及时的治疗,然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依旧是十分普遍且严重的并发症。怎样才可以更为高效且科学地对这类患者开展护理,以降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减短住院所需时间、保障预后、尽早得到康复,都对医护人员给予了更多的规定与要求[1-2]。本文主要就对比与分析了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与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1月采用常规护理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1月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作为B组。此次试验研究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所有患者与其亲属都全方位把握了此次试验研究的内容,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A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44~81岁,平均年龄(62.00±19.03)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2.00±1.02)d;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其余位置患者依次为23例、17例、3例、2例;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依次为20例、6例、12例、7例。B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63.00±20.46)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2.00±1.08)d;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其余位置患者依次为22例、16例、4例、3例;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依次为27例、12例、5例、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1)此次试验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2)所有患者与其亲属都对此次试验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3)所有患者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相符。

排除标准:(1)排除有重度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传染疾病的患者;(2)排除中途退出此次试验的患者;(3)排除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中的女性;(5)排除有重度心脏、肝肾等关键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式

A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告诉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维持排便的顺畅,定期开窗进行换气等。

B组:对患者施予循证护理。

(1)明确循证护理的各类问题:构建循证护理团队,在团队中,队员主要就有责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对其就心脏恢复相关知识与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实施教育与培训;明确循证护理的各类问题,并搜寻有关的文献材料,由护理团队评定出这类凭据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并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制订出循证护理规划。

(2)开展循证护理:①心理方面的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而言,其患病十分急迫,且在患病以前没有十分典型的表现,所以,患者大多还没有心理方面的准备,在患病后,较易产生焦躁、惧怕等各类负性心理,且波动十分激烈。对此,医护人员要增多与患者开展交谈,告诉其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的知识,并对其解释治疗规划与效果等,以辅助减缓患者的各类负性心理[3]。②病情方面的监测:在患病的两个星期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会产生心律失常,所以,医护人员要随时监测患者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等,如果患者产生头痛、心悸、胸闷等,应立即运用有关的对策进行处理,并告诉主治医生[4-5]。③环境方面的干预:在住院后,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分配宁静且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并参照其规定对病房中的照明、通风等实施调整,防范不相干的人员随意出入病房。同时,降低亲属的探访时间,并尽力地汇集在一致的时间段中,给患者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6]。④健康方面的宣讲: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与其亲属就急性心肌梗死有关的知识、所需注重的事项、各类不良反应等开展宣讲,从平日怎样防范与在患病后亲属应怎样进行照看等方面而实施,若患者产生了疑虑,应立即运用专业性的知识以答复。⑤吸氧方面的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较易引发程度不一的低氧血症,所以,医护人员要参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对其实施吸氧,防范产生低氧血症。

1.3 指标观察

1.3.1 心功能分级 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所制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7],Ⅳ级即为重度心衰期,无法开展所有体力活动;Ⅲ级即为中度心衰期,体力活动有所受限;Ⅱ级即为轻度心衰期,呼吸困难、心绞痛、心悸、疲乏,体力活动较少受限;Ⅰ级即为心功能代偿期,呼吸困难、心悸、疲乏,但是,体力活动没有受限。

1.3.2 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 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心功能分级

护理前,B组与A组其心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护理后其心功能分级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心功能分级(级,±s)

表1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心功能分级(级,±s)

images/BZ_201_1287_1435_2303_1495.pngA组(n=45) 2.80±0.20 2.52±0.32 B组(n=45) 2.82±0.42 1.98±0.20 t值 -0.288 4 9.599 4 P值 0.998 8 0.001 8

2.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

B组在护理后其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s)

表2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花费(±s)

images/BZ_201_1287_2085_2303_2145.pngA组(n=45) 19.61±3.61 5.91±2.41 7 061.61±746.61 B组(n=45) 11.61±2.31 2.71±1.61 5 346.61±616.61 t值 12.521 7 7.406 5 11.881 0 P值 0.005 7 0.010 5 0.002 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指的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病症,近几年,社会逐步进步,加之人们生活层次的持续提升,使得该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升高[8]。急性心肌梗死在患病后大多会伴发心律异常,若没有立即实施治疗,就会引发较重的后果,不但危害到患者自身的健康,还会对其亲属带来过多的压力。所以,临床中应运用高效且科学的护理对策,在提升治疗质量与效果的同时尽早获得康复。循证护理指的就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近几年,其已经被运用到对各类病症实施干预与护理中,且其效果也十分良好[9]。对比常规的干预与护理而言,循证护理并非运用医护人员自己的经验对患者开展护理,而是借助监测病情,对已经产生的所有问题与极有可能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等实施探讨与交流,搜寻有关的文献材料,找出相应的理论凭据,防范随意且盲目地开展护理,其护理的关键点就是将患者当作核心,尽力满足患者所给予的各类合理需要,进而减少医疗方面的浪费[10]。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以下的结论,B组患者在运用循证护理后,其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卧床时间、住院花费均优于运用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运用循证护理后,能够十分良好地控制心律失常,并减短患者住院所需的时间。分析其原因,即:循证护理有相应的针对性及总体性,在患者住院后,其规定了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分配更为舒适且宁静的病房,并维持病房中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患者充足的休息,进而降低住院所需时间,节约治疗花费[11]。同时,循证护理还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尽早发现患者产生的各类负性心理,并增多与其开展交谈,以减缓这类负性心理,让患者产生对于治疗的自信心,主动地配合护理与治疗,并提升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赖感[12]。另外,在患病后的两个星期中,循证护理规定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开展监测,以尽力地防范引发心律失常;还应对患者与其亲属开展健康方面的宣讲,以提升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及防范观念,进而从根本上防治病症,还能够让患者尽早得到康复,保障其预后。

综上所述,在运用循证护理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其护理的效果与质量都十分良好,且其可以构建十分融洽的护患关系,改善心功能分级。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分级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分级诊疗路难行?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