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描写,让情感飞扬的金钥匙

2019-08-07章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章纪

[摘 要]材料式话题作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较重的比例,但实际的材料式话题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师“教”与学生“写”的效率和质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2《我的动物朋友》选取材料(冯骥才《感谢生活》片段)为例,探究其细节描写方法,以期摆脱“仿写无情感”的尴尬。

[关键词]材料式话题作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小学生特点,大部分教师较为热衷于“仿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实践发现,材料式话题作文教学中的文字材料确实是小学生“仿写”的最佳范文,但是学生的仿写出现了“情感缺失”的尴尬,阻碍了写作教学发展的步伐。情感是文章的“根”,更是学生写作的“催化剂”,因此在日常的材料式话题作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有感而发”,撰写“以情感人”的文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抒情”的平台,更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那么,在材料式话题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材料细节描写,因为细节描写是“诉真情”的技巧。

一、 材料式话题作文

材料式话题作文是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结合体”,但并非是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特征“融合”生成的新题型。材料式话题作文中出现的“材料”对话题起到了启发和限制的作用,因此写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辨析,寻得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实情感。如若未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辨析,特别是未能准确把握命题者的限制要求,往往会导致写作重点与材料失之交臂,那么写就是徒劳的。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材料式话题作文的独有特征,开展有效且操作型强的教学活动,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确定性又要兼顾生成性。

二、 抓住文字材料细节描写,掌握“诉真情”技巧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也是情感的催化剂,而生动感人的细节,不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还能够淋漓尽致传递文章作者的深情,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技巧和捕捉方法,为学生展现写作功力提供良好的素材。下文中,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习作2《我的动物朋友》选取材料(冯骥才《感谢生活》片段)为例,通过外形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以及细微事件的细节描写的实例加以说明。

1.外形的细节描写——抓住特征,情感溢于言表

无论是人物还是动植物都会拥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哪怕是同一物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差异性往往就是深入人心的“利器”,更是引发“情”的酵母。所以,在写作时,要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特征,而不能泛泛而论,否则会丧失一个表达“情”的机会,也会使文章变成没有生命的“枯树”。如,阅读苏教版材料式话题作文《我的动物朋友》的材料時,笔者让学生描述“黑狗”的外形。

例A:一只黑狗,半张着嘴,给我的感觉,非常壮实、凶狠。

原文:一只狗,黑狗!它给的感觉,挺凶,挺壮,通身黑毛,以至看不清面孔。脑袋两边各垂一片挺大的耳朵。半张的嘴耷拉出粉红色柔软的舌头,随着呼呼喘息,滑溜溜颤动着。

原文抓住了“狗”的外貌特征,仅仅通过“通身黑毛”、“垂”、“大耳朵”、“耷拉”、“粉红色舌头”这几个简单的词语,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狗”的形象,且会使读者的脑海中出现“一只凶神恶煞的黑狗”形象,同时还会使读者体会到作者恐惧、紧张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动物外形的描写方法——“特征组合法”。在写“动物”外形时,必定会抓住独有特征进行描述,如在描写“白兔”时,会出现“通身白毛”、“粉红色的三瓣嘴”、“长长耳朵”以及“竖”这些词语,将可爱、调皮的兔子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同时还表达了对兔子的喜欢与爱护之情。

2. 动作的细节描写——动作细化,情感渗透其中

动作不仅能够揭露人物的性格,还能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说好文章定然离不开动作描写。对于小学生来讲,掌握了动作描写的技巧,就等于学会了“用事实说话”,能够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动作描写的重要性,且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对于动作描写也较为适用。众所周知,如若文章中出现一两个精妙、逼真的动作细节描写,就会起到“一木支危楼”的作用,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在写作时,要注重动作细化,将情感渗透其中,清晰传达,感染他人。

例B:它蹲在我前面两步远的地方,拦住我,不让我出门。

原文:我出门,它不动,我往旁边走两步,它立刻起身,不慌不忙走到我前面两步远的地方一蹲;我想从另一边走出去,它又这样把我拦住,说什么也不叫我出去。

对比来讲,原文作者将“蹲”这一动作进行了细化,具体细化为“起、走、蹲”等具体动作,不仅可以体现出“狗”忠实、执着的个性,还能够体现出文章作者无奈、疑惑以及害怕的心理。所以,在日常的作文课堂上,要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动作描写手法,进而使学生掌握动作细化的方式方法,顺利完成动作细化。

3.细微事件的细节描写——吻合个性,情感由衷而发

无论事件多大,都会有一些细节存在,而要实现以文感人,以情感人,就要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对细微事件进行细节描写。但是,目前有大部分小学生遇到“细微事件”时,往往会选择一笔带过,导致读者心中产生疑惑,不能够明白其表达意思,更读不出真情实感”。因此,在材料式话题作文的课堂上,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细微事件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例C:黑儿,通人性。我叫它,它会有反应。

原文:“黑儿,过来!”我朝它叫,已经丝毫不怕它。我的声音那么亲切,像是对一个人。我敢说,这狗绝对是非同寻常的,通人性的。它一听我的声音,浑身一抖站起来,原地踮踮转两圈,又蹲下来。

例C中所说的“反应”,含糊不清,而原文中将文本作者“喊”的话语、声音都交代得特别清楚,同时还运用“抖”、“站”、“踮”、“转”、“蹲”这一系列的动词,将“黑儿”听到“我”喊它这一事件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甚至读者的大脑中都能够呈现出“黑儿”这一系列的动作。通过“我”的“话”,体现了“我”对“黑儿”深入的情感,而通过“抖”、“站”、“踮”、“转”、“蹲”这一系列具体的动作,体现了“黑儿”听到“我”喊它时的愉悦心情。

模仿借鉴法是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写作方法,而文字材料式话题作文的材料确实是学生仿写的最佳范文。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仿写完成的文章,缺乏情感,导致文章沦为“流水账”。众所周知,情感是文章的基石,所以面对文字材料式作文命题时,要认真阅读文字材料,抓住材料的细节描写,掌握“诉真情”的技巧,让情感在文字中飞扬。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荣荣.于细微处见精神——浅谈学生作文的情感表达[J].中等职业教育.2012(10).

[2] 吴琴芳.让人物鲜活起来的金钥匙——动作描写[J].语文学刊.2012(16).

[3] 薛桂平.关注微写作指导,让习作变得鲜活——以五年级人物语言描写指导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5(Z3).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老舍《我的母亲》之细节描写教学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