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全面发展,创建特色建设

2019-08-07罗志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7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文化传承全面发展

罗志坚

[摘 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实践,探讨利周中心校特色建设策略,即正确定位,整合资源,打造壮汉双语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师生自我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特色建设;全面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便于“控制”的规范,更不是为了“造势”或“展示”,其真正价值应该是促进师生自我发展。

一、传承创新正确定位

从2018年起学校着手推行特色建设,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学校在特色建设上迈上了新的平台,成为县区域示范性学校。在开始定位学校如何创建特色建设中,从学校领导到全体老师及社区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都从多角度和深度去挖掘特色学校建设。学校领导班子走访区内近十所名校,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排序、修改,最终定位在人的管理上求特色发展。形成“行正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主题:行正教育。

特色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弘扬壮乡行正求真、顽强拼搏的精神,倡导全体师生及社区成员做人做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中充满阳光、健康向上;培养品行端正、习惯良好、文明礼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创建一所博爱、礼仪、绿色健康、壮韵浓厚的双语学校。

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育人目标:培养品行端正、习惯良好、文明礼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办学定位:创建一所博爱、礼仪、绿色健康、壮韵浓厚的双语学校。

二、历史是特色建设之魂

利周中心校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形成具有壮民族文化的教育体系,历代培养了一批批在社会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仁人志士。北路壮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十代北路壮戏传人闭克坚成为家乡民间老艺人,传承着民族文化。

三、校长是特色建设领头之雁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神经中枢,对学校的生存、发展要有持续性战略思考。特色建设核心在于人的文化建设,离开了人的文化建设去谈特色建设就是丢了“根”。

校长要站在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把时代精神和学校的客观实际及校长的办学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挖掘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文化亮点,形成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从而确立学校发展的灵魂。

四、师生是特色建设血肉之躯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同样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全体人员的参与,才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在一年多时间里,学校先后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教师大会,学生代表会,家长会,不断修改特色学校建设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从小事入手,长远着想,“行正”为先。始终牢记: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抓起,从师德为范做起,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的新人。纠正不良习惯,从就餐秩序、出操队形、礼仪标识、大集会秩序、上课习惯等各个方面做起,让“行正教育”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墙上的宣传板报,而是进入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小细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行正校园”主题;实施家长进课堂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新模式,体现“行正教学”领域。通过对学生、教师的量化评价体系,让“行正教育”不局限于学生的“三行四正”,教师也要做到“三行四正”,为人师表,做德高望重的人民的好老师。

五、社区是特色建设之群体

学校特色建设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特色建设向前发展:一是依托社区,充分整合利用各类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起广阔的社区实践舞台。目前社区成立了壮戏进校园实验基地,组建了马骨胡培训班,民间老艺人传授技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二是定期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三是積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学校经常邀请社区的书法家到校传授书法艺术,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正气修身;请社区的学子在假期到校介绍成功的人生经验。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我们始终以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现代文明为目标,树立新的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着力打造壮汉双语学校特色建设,创建具有示范性的精品学校。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文化传承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党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探讨
论国企特色党支部建设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