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故事巧结缘

2019-08-07秘芳云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创新应用道德与法治

秘芳云

[摘 要]将故事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由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故事教学法,多角度切入,在故事讲述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故事演绎中启动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故事评述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故事创编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从而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和价值,助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形成,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法;创新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情有独钟,学生的这个特点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在导入环节讲述故事,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创新故事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故事,使教学效果自然显现出来。

一、在故事讲述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故事和游戏一样,都是儿童童年时期不可缺少的。”学生都爱听故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讲述丰富多彩的故事导入新课,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课堂导入是教学发动的起始点,导入环节做得好,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赢得教学主动权。借助故事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以提升故事的适合度。另外,语言简练、意蕴深刻的故事才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趣味故事并讲述。

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近我们的老师》时,教师讲述自己与恩师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深受感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与同学和老师接触最多,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感人的故事?”学生讲述道:“星期一的早晨,我急匆匆地跑向教室,眼看就要迟到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温和地对我说:‘不要着急,慢一点,不要摔倒了,时间还来得及。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温暖了我的心,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关爱。”……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还真不少,在讲述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

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就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收集到的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也更高。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独揽大权,独自设计教学,筛选故事材料。教师筛选的故事材料虽然科学性较高,但与新课改倡导“教学要凸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相悖。因此,教师不要事事躬亲,应发动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材料,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故事主旨。这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在故事演绎中启动学生的道德认知

故事演绎就是将故事内容以直观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来的方式。在故事演绎中,学生能够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可以自己制作道具,扮演角色。故事演绎带给学生的震撼是相当大的,不仅能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演绎的机会,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习得相关知识,提升道德素养。当堂演绎,是传统故事演绎常用的方式。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识记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相对较差,当堂演绎难度较大。为了增加课堂演绎的演出魅力,教师在组织演绎活动时,要对演绎的形式进行创新,放低演绎的要求,如给部分学生透露故事内容,让他们进行排练,提高演绎活动的成功率。这样既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关注,启动学生的道德认知。

如教学《安全记心上》时,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演绎:“期待已久的暑假到来了,小华兴奋不已,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去了,自己一个人在家就可以肆无忌惮了。他打开电脑,把音响开到最大。过了一会儿,他肚子咕咕直叫,就走向厨房,煮方便面吃。燃气灶上正煮着方便面,他又觉得尿急,便急匆匆地上厕所。刚去到厕所,这时门铃又响了……”教师让几名学生扮演评论员,认真观察,及时准确发现小华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演得很投入,使认知得到了升华。这里,教师选择的趣味演绎故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当然愿意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了。

学生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望都比较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科学组织,合理分工,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在演绎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故事评述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故事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评价,彰显故事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将评价融入故事教学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让学生对故事开展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广泛的,如故事的内容、主题、人物行为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评价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就要予以鼓励。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特征逐渐形成,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学生积极表达。

如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小华是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刚入学,他就穿上刷得干干净净的鞋子,扣好衣服的扣子,戴好帽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在上学的路上,小华看到小明的衣服扣子扣歪了,裤子上满是泥土,鞋子也脏兮兮的,一边跑还一边把书包往天上扔。”故事讲完后,教师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明和小华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积极参与,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主人公进行评价,有的从正面进行分析,有的从反面进行分析,还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在故事评价中,学生对整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故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故事的热情。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使错误的思维认知得到矫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在故事创编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

教学一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开展故事创编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其中不乏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的角度出发,设计故事创编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素质修养。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

如教学《周末巧安排》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周末活动”为主题开展创编活动:“周末时光是愉快的,大家在周末都会干些什么呢?是写作业、玩电脑、看电视,还是做其他事呢?这个周末,请大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将周末所做的事写下来。”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周末计划,特别详细:6:30起床,起床后锻炼半小时;7:00开始吃早饭,7:30开始做家务;8:10开始做作业,每隔半个小时休息10分钟;11:00到新华书店购买图书……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学习认知得到更新。故事创编活动必须与学习主题相对应,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材中的插图故事也是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些插图故事留有悬念,没有直接说明结局,这是故事创编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补写完整,让故事成为课堂教学的“调节剂”,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总之,故事教学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热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故事,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因此,教师要在故事讲述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故事演绎中启动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故事评述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故事创编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创新应用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