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阅读

2019-08-07王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材小学数学

王欢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也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开展起来,数学阅读教学也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是学习各类科学的工具,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因此,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有效阅读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数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它是编者精心编写的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一定挑战的活动与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难道仅仅就是单纯地“读”、机械地“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这里的“读”包含“阅读”的意思,但是和语文中的“阅读”又不完全相同,它带有更多的数学特色,也具有更多“读”的技巧.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学生学习创新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解学生,创设情境,以趣“引”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用简明的语言阐述:“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生对所学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才可能去发展思维,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提高.

为了验证有兴趣学习和无兴趣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效果,笔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能被3整除的数”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为了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笔者这样安排:

A课:“今天,咱们师生进行一次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纷纷给老师报数,一名学生还报了个十位数:1111111111.老师马上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偷偷用笔算验证,果然没错.再报,再试,全都答对了.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笔者讲出判断的窍门.笔者并没有直接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在数学教材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教材,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发现.”听了笔者的话,学生立刻打开教材,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B课:上课了,教师按照传统课堂形式授课.在讲解中虽然也采取了“对照比较”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教法单一,概念本身又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效果欠佳.

试验结果表明,兴趣的诱发,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支持学习,手脑并用,以“动”带读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无论是计算题,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存在着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审准题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

如文字叙述题,特别是“和、差、积、商”,诸如这样的字眼,让学生在熟读中体味,用什么计算方法,包括括号的使用,这样整合了计算题和文字题,二者相辅相成,计算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提升学力,有的放矢,以“疑”导读

很多时候,教师让学生“读数学”时,只是要求“请同学们把×××读一遍”,等学生读完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所以当教师提出读的要求后,很多学生就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仅仅读书而已,而不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体会,去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是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读书.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有这样一组题:

360÷12=800÷16=360÷24=

360÷3÷4= 800÷8÷2= 360÷6÷4=

教学时,笔者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题:“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刚读完,就有几名学生举起手,并且大叫“我发现了秘密.”笔者没有急着让他们讲,而是又让他们大声地读了一遍,第二遍才读完,举手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起来.笔者请他们回答时,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联系,也体会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为促而教,发揮联想,以“活”促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从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入手,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如笔者在教学“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时,先组织学生流畅地阅读题目,然后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还读出了什么,这里不但要求学生读出可以把原计划造林的面积当作单位“1”,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想到: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这样就可以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阅读具有独特的魅力,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突破数学语言世界的神秘色彩.阅读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教材小学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读启智 持续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
通过有效阅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