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色角度下视唱练耳教学分析

2019-08-07李道琳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级音程和弦

李道琳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音色教学。大多数教师习惯从节奏、音准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知识。但自从新课改后,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创新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音色教学的应用也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

一、音色理论

音色是一种听觉属性。学生可以通过音色辨认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但本质上音色的不同是由泛音的不同决定的。也可以说音色具有物理、心理两种属性。《格罗夫词典》中,曾解释过音色是一种可将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声音区别开来的属性。同时,音色也被认为是主观属性。

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审美能力。当学生的音乐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听觉审美也会越来越高。当学生的听觉审美大幅度提高后,学生会更加了解乐理知识,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音乐技巧。

二、音色的基本分类

(一)音级音色

牛顿曾从波长、振动频率方面入手,对乐音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音高如同七色一样,存在色彩感觉。也就是说这七个音级也有明亮暗淡之分,尤其是在音乐调试中,音级的色彩区别会更加明显。同时,音级之间的稳定性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比如C、D、E、F、G、A、B与赤橙黄绿青蓝紫相对应时,如若进行音乐调试,橙、绿、蓝、紫的色彩更为明朗,相对应的D、F、A、B音级也更为稳定。那么,“在视唱练耳的音级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形象思维描述音级的声音特点,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 用形象思维把握调式音级的音准和音高及其倾向和解决, 最终达到通过音乐审美来学习调式音级的目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进行音级声音的形象描述”[1],从而降低音级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音程音色

音程可衡量音高之间的距离。阿萨菲耶夫曾经说过音程是最小的音调综合。音乐的内涵、表现力是由多个音程表现出来,并不是由某一个音节表现出来的。但音程是听觉距离,并非是日常生活中的距离。所以,在音程计算时不能按照常规计算方法。如Ι到Ι是一度,Ι到Ⅲ则是三度,Ι到Ⅴ是五度。一般认为,一、四、五、八度被认为是最和谐的音程,二、三、四、六是大小音程。在感情色彩方面:和谐的音程,即纯音程比较纯粹、明朗,而大音程力度较强,小音程更为压抑。增音程比较紧张,减音程则比较阴郁。如纯一度、纯八度常被用来表达单纯、空灵的音乐美;三度常用来表达谐和的音乐美;而大小音程中的二度、七度较为刺耳。如《天鹅之歌》片段(图1),经常运用小二度,其小二度音程能增加旋律的柔和性;而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图2)起唱运用的是向上跳的纯四度,这样在一开始就能让人为之一振,与歌曲内涵非常契合。言而总之,考虑到音程的音色特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结合音程特点,感受音乐色彩,从而更好地去听、去唱、去学。

图1 天鹅湖示例

图2 义勇军进行曲示示例

(三)和弦音色

相对于音程来说,和弦的色彩更加饱满、表现力更强。如果一定要对不同的和弦定义色彩,那么,通常认为大三和弦的色彩比较丰满、明亮,小三和弦的色彩则比较黯淡、轻柔,减三和弦、增三和弦的色彩都比较坚实、紧绷,大小七和弦的色彩则非常有张力、坚实、明亮。减小和弦的色彩比较紧张、灵活,减减七和弦的色彩则比较刺耳。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虽然可以对三和弦、七和弦的色彩进行准确的描述。但是这些和弦的音色是相对的。只有在实际调试时,才能真正感觉到不同和弦之间的区别。

教师若要培养学生调节和感知和弦音色能力,就应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和弦色彩训练活动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升学生的和弦音色辨别能力。总之,只有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活动,才能强化学生对和弦音色的感知能力。

(四)音区音色

音区是音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不同的乐器在不同的音区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高音区比较透彻、清亮、宽广;而中音区比较稳定、平缓、柔和;低音区则比较沉稳、厚重。以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图3)开头为例,应用了缓慢、沉郁的和弦,并且借助单簧管表现出了非常悲伤、低沉的音色。另外,虽然人声难以达到准确的音高,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应将音区音色牢牢记在脑海中。为此,在练习时教师可以缓慢的增加音区宽度,使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音区划分。

图3 第五交响曲示例

(五)旋律音色

旋律是音乐的主题内容。音乐的情感、色彩都可以通过旋律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表达出来。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旋律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色彩。“大部分视唱作品通常由音程、和弦及音阶等形式相结合, 形成旋律的进行。因此,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2]引导学生通过辨别旋律色彩,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形态来说,旋律可以分为上升型旋律、水平型旋律、下降型旋律、混合型旋律。从表现形式来说,旋律分为主题旋律、性格音调。需要注意的是若要使学生完全理解乐曲旋律,就要先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考虑到学生的阅历有限,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经典作品,增加学生的见识面。

(六)乐器音色

不同的乐器形状、大小、构成材料都有所不同。其产生的声音色彩也不相同。首先,就我国传统乐器来说,大部分乐器都是采用的木质材料,其乐器音色有相似的,也有差别较大的。比如琵琶音色比较清澈、明亮;古筝的高低音音色并不相同,高音较为清亮,低音比较浑厚;古琴的音色比较空灵、缥缈、厚实;二胡音色比较平和、低沉;笛子音色比较清脆、高亮;唢呐音色比较洪亮、高亢。其次,就国外乐器来说,小提琴比较明朗、清脆;大提琴的音色比较丰满、坚实;双簧管音色比较尖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多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使其真正感受到音色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

三、音色角度下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分析

(一)强化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

培养学生音色感知能力的第一步是提升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当学生在不断接受音色知识、辨别音色时,会形成一种固定的音色意识形态,并将外在音色感知能力转化为内在音色感知能力。而人获得知识的关键途径就是聆听。为此,在视唱练耳教学初期,教师就应当重视建立的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应用聆听方式,提升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

首先,加强学生对音高的辨别能力。就音高特点来说,高音、中音、低音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单独的音高辨别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培养学生的绝对音高辨别能力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可先进行三度、二度的练习,边练习边唱,并仔细听、慢慢听。第二,在完成基本的练习之后,可以拓展音域进行八度的练习。如若不能唱,则要仔细听,确保了然于胸。第三,在了解音级之后,再反向练习。进行单个音级的唱、听,反复练习,直至完全了解。

其次,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和弦音色辨别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另外,在和弦的听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和弦所产生的音色进行感受,确认其是否协和、稳定、明暗。考虑到诸多作曲家还会应用不同和弦、同一和弦的不同形态,进行作品内容的丰富。教师除却要学生多感受、多体验外,还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听辨。

最后,加强学生调式调性感的判断能力培养。所谓调式调性是指以某个音为中心,由下属音、属音等支撑形成的音体系。比如《卡门》序曲(图4),初始是由弦乐组、钢管组、打击乐组演奏出一个气势磅礴、坚定高亢的强音体系。随后用小调式重复一遍,改变了节奏。对此,教师可多分析、多讲解,加强学生对调式调性的理解。

另外,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将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或者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视频,共享给学生,方便学生反复学习、揣摩。亦或者是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多感受、多体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

图4 卡门序曲示例

(二)提高学生的音色记忆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色记忆能力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音色材料、音响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音色方面的感觉、体验。同时,教师还可尝试不断唤醒学生的记忆形态,来提升学生的音色感知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记忆音色。因为实践可以实现理解记忆,效果远好于死记硬背。比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如下雨时的滴答声、人的说话声、走路声等等。同时,还可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声乐材料,并自制乐器。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边实践边记忆。这更能保证学生的记忆质量。另外,学生还可结合自身记忆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实践记忆训练。但也有专家学者指出: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比有意识状态下记忆更加牢靠。对此,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进行无意识地记忆训练、有意识地记忆训练,最后依据学生的记忆效果确定记忆训练方法。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最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默记。默记也可称之为联想记忆。学生在心中记忆音乐知识时,可在脑海中形成一连串的场景。这样通过联想学生会更加理解音乐知识。比如,上文中提到过音级与色彩对应。那么在和弦音色的记忆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色彩与和弦音色联系在一起,降低和弦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多音色认知能力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院校习惯以钢琴音色为主进行视唱练耳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一的听觉模式,在听辨其它乐器的音色时出现问题。这也是学生在课下实践中并不能提高自身音色听辨能力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多音色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多音色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多听。但课堂听辨练习与实践听辨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为此教师在运用课堂听辨练习时,还可以采用其它训练方法。比如在各专业教学中,将乐器引入课堂。若是民族乐器班级,可尝试引进西洋乐器;若是声乐表演班级,可让不同音部的学生进行演唱;若是理论知识课堂,则可进行课堂乐器伴奏。在学生了解各种音色之后,教师还可布置各种音色练习题,拓宽视唱练耳教学范围。但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若是在单一音程、和弦的音色教学中,学生可先感知单个音程、和弦听觉色彩,而后聆听不同乐器的演奏,进行听辨练习。若是在连续的音程、和弦音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单独进行演绎,而后再进行连续演绎,从而促使学生听辨能力的逐步提升。若是在多声部旋律听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进行基本音色的训练,而后再过渡为旋律的听辨。多样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拓宽了听觉广度。“对于乐器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听辨实际乐器,学生在参与乐队排练时识谱速度更快,声部合作更默契。 对于音乐理论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实际乐器的听辨练习,在音乐鉴赏实践以及音乐创作实践中,内心听觉的感知会更加丰富,也为之后的配器记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指挥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谱速度及个人的音乐素养。”[3]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在音色听辨、记忆、多音色认知等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地训练活动,并借助图片、视频、音像等方式改变乐理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音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唱、构唱方法,开展音程听辨。此时,教师若要利用多媒体,可在课前先搜集大量的教学案例,而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地听辨训练。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视频、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生动地展示出乐谱,并做到随播随点。同样,在和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和弦听辨练习所需的乐谱纳入到其中。在课堂上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播放、弹奏。此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去除声部,改变训练题目类型。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更加方便、快捷。“基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为师生双方搭建了全新的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了视唱练耳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4]因而,教师可尝试积极利用多媒体,优化音色角度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音色听辨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若要从音色角度出发,教师就应从音色基本理论入手,而后结合视唱练耳教学实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思维中, 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调整使得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音程感练习和整体的和声感体验, 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对传统的单一训练模式是一种颠覆, 更能够结合音乐基本理论的指导, 强化学生对音程与和弦性质的听辨效果。”[5]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生音色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多音色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音级音程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一种序列思维的延展途径——布列兹音级乘法技术的原理及初次应用
调式音级“隐形结构”论
——与音级听觉心理相关的音级内在结构机理分析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科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