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改进建议
2019-08-06王玉峰
王玉峰
[提要]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重要保障,同时短期偿债能力能凸显出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是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等企业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短期偿债能力能否正确分析影响到企业短期资金的筹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资金的充足性;同时也影响到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开展自身经营活动的能力,它是企业能够健康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现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体系中,主要以相关指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但相应的指标分析存在自身的缺陷。本文通过介绍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及其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6日
一、短期偿债能力相关理论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定义。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运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短期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体现企业偿还到期短期债务本金及利息的能力。不同的信息使用主体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目的有所差异,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会比较关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权衡其投入资金的安全性与盈利性;对于债权人而言,主要是关注其债权本息收回的安全性;对于管理者而言,主要是关注将来获取营运资金的能力。
(二)短期负债的分类。根据流动负债的结构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类:(1)融资性流动负债,主要是指银行信用形成的短期负债。这类流动负债一般需要支付借款利息,债务成本较高,风险较大。(2)营业性流动负债,主要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开展自身经营活动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负债项目。这类负债成本较短期负债低、风险适中。(3)分配性流动负债,指企业分配信用形成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负债项目。这一类负债成本低、风险小。不同的负债类别会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造成不同的影响。
(三)流动比率评价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負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该指标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除计算得出,是一个静态指标,也是评价该指标最基础的一个指标。按照经验,每一元流动负债如果有两元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则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理论上认为,该指标越大,表明流动资产的规模越大或流动负债的规模越小,偿债能力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该指标跟流动比率的差异在于剔除了企业变现能力最差的流动资产项目存货,考虑了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该指标是静态指标,按照经验,该指标值为1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较为合理,指标值越大,表明速动资产规模越多或流动负债规模越小,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中现金类资产主要指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该比率能较为客观的评价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现金类资产占比越高,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高。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比率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流动比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它从企业某一时点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去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没有考虑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没有将企业放在动态发展的角度评价短期偿债能力。其次,理论上认为流动比率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实际中,由于应收账款有可能出现坏账、而存货项目可能存在因存货变质、市场滞销等导致存货积压的,导致流动资产项目变现能力弱。因此,可能出现流动比率很高,但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很弱的情况,与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不符。再次,流动比率可以认为是从账面上的支付能力去评价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实际中,存货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同时企业的销售政策以及所采用的信用政策对企业流动资产项目中的应收账款规模以及其变现质量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最后,企业为了调整流动比率,可能人为地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虚增流动比率。
(二)速动比率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速动比率是某一时点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来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没有考虑到未来现金流量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其次,速动资产虽剔除了变现最慢的存货资产,但是需注意的是应收账款项目的变现质量是有待商榷的。当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较大且由于债务人的因素存在很高的坏账风险时,速动比率的高低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最后,速动比率也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企业人为的粉饰,来达到提供虚假信息的目的。
(三)现金比率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现金比率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而言,它的适用范围比较窄,一般来说,企业在正常发展期间,不采用该比率进行短期能力的评价,可以认为,该比率是保守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在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或者濒临破产的时候采用该比率进行评价。其次,理论上该指标越高,企业所持有的现金类资产可能越多,现金的直接偿付能力强,但是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可能意味着企业现金管理运用能力弱,可能会引起企业资金闲置、错失投资机会,同时存在贬值风险。最后,不同行业的企业(如金融企业和工业企业)以及同一行业不同处境(如业务收支规模、货币资金运用能力等的影响)的企业现金的持有量有所差异,导致该指标可比性方面存在问题。
三、改进建议
(一)结合流动资产结构进行分析评价。流动资产结构是指各流动资产项目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由于不同的流动资产项目变现速度及变现质量有所差异,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结合流动资产项目的比重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现金类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比重较大,企业实际的短期偿还能力较强,偿债能力较高。如果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规模较大,需结合应收账款的规模、存货规模以及其变现质量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可以结合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信用政策,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相应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变现能力越强,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收账款率增高的同时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这是企业采用紧缩信用政策的信号,最终可能会影响企业存货的销售,造成存货积压,影响存货的变现质量,在此种情况下,流动资产结构中存货规模较大时,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是比较低的;(2)存货周转率上升的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下降,这是企业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或者扩大产品市场占用率而放宽信用政策的信号,最终可能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急剧增加,坏账风险增加,影响到应收账款的变现质量,在此种情况下,流动资产结构中,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时,企业实际的偿还能力是比较弱的;(3)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都有所提升时,表明企业相应资产的周转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因此,相关利益主体,在进行分析时,如果非现金资产的比重较大,需结合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
(二)结合流动负债结构进行评价。在上文中提到不同的流动负债的结构比例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结合流动负债结构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弥补指标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一般来说,如果融资性流动负债比重较高,企业短期债务压力较大,短期偿债能力较弱。而预收账款等流动负债,一般不需要企业直接使用现金去偿还,而是提供商品或者劳务进行偿还,因此,当预收账款规模较高且企业正常发展时,企业实际的债务压力是比较小的。此外,流动负债结构中,各债务偿还的紧迫程度也会影响到企业债务的偿还压力,最终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三)结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进行评价。企业依靠自身经营活动创造的正现金流可以认为是质量比较高的资金来源,可以用来偿还相关债务、满足开展经营活动的需求以及企业扩展的需要。在企业正常发展期间,企业经营质量越高,创造的现金流越多,能够及时偿付到期的短期债务。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的比值来分析年末经营活动创造现金净流量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一般来说比值大于1且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净流量越多,偿债能力越强。
(四)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外部因素也会影響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实际评价中可以结合外部因素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淡化指标评价存在的弊端。一国国内发展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内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利于企业相关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及时转化为现金,进而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发展低迷,内需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相关产品的销售,最终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华,陈可喜.财务分析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6.
[2]张新民,王秀丽.财务报表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3]赵彬.企业偿债能力动态分析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2013.2.
[4]衡睿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7.
[5]宫晓涵.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及其存在风险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