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玉芳华 珠联合璧

2019-08-02邵国亮

江苏陶瓷 2019年3期
关键词:合璧泥料茶具

邵国亮

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与茶文化的繁荣萧条一脉相承。在此以前,喝茶仅仅局限于传统而又粗糙的日用陶,并未出现专门的茶具;自唐“茶圣陆羽”、“七碗茶歌”与所倡导的品茶、饮茶方法的推行,形成了一整套茶具、茶器,从“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可以看出茶具的丰富与发展;时至宋朝,一方面沿袭了唐朝的茶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将原有茶具的“古朴风格”,演变成士大夫阶层奢侈的“富丽堂皇”;明清时期,茶具风格返璞归真,宋代“斗茶”的传播、明代朱元璋“罢龙团”散茶的改革,“供春壶”的出现,陶制紫砂茶具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紫砂艺术的鼎盛发展时期,是在明末至“康乾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紫砂艺术创作名家众多,制壶品类繁多,供春“树瘿壶”出现后,时大彬、邵大亨、陈鸣远、俞国良等众多紫砂创作能手继承发展,将紫砂艺术带进宫廷,紫砂装饰效果与创作题材不断的丰富:浮雕、印贴、簇花、镂空、泥绘、彩釉等“百花齐放”,众多文人的参与为紫砂茶具从日用陶,到具有艺术文化水平的“艺术品”创造了很好的艺术氛围,传统而又时尚的紫砂壶造型与装饰发生了别具一格的变化,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情趣与文人气质。

1  独具匠心,珠联璧合

“合璧提梁壶”的创作,是我在紫砂艺术生涯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作。整件作品壶身形似竹段,但是仔细观察是两块“璞玉”合为一体的,古朴典雅、端庄厚实,整件作品线条流畅,上下比例协调,又不失自然柔美之态,融通圆润;方形壶流,曲中挺拔;方形桥钮平架“方中寓圆”压盖之上,自然贴合,是一种和美的象征;云肩线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壶身两块美玉贴合为一,似圆似方、方中寓圆、圆中有方的和合之型,相合处形成束腰,有儒家思想中“以一贯之”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与壶肩线、壶底线三线平行而出,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气度内涵;最妙处高提梁“平步青云”,长宽条泥片方中有圆,似方正阳刚之气,边沿处圆润,使得提梁有一种大气澎湃的感觉,但是也有了一种“圓融”的儒雅之士风范,可谓是刚柔并济、阴阳和谐、珠联璧合,独具匠心之作。

作品“合璧提梁壶”的构思、设计、创作,首先是对历代传统提梁壶的认知与学习。提梁壶在紫砂传统壶型中,算得上是古老而又独特的一个款式。对于一般紫砂壶型创作而言,壶把通常安置在壶身一侧,提梁壶的“提梁”也就是壶的肩部架起的“把”,早期的提梁壶是为了在茶炉上煮茶时提携方便,现代提梁壶的创作更多的是考虑器型的美学价值与整件作品的气度而作。在创作“合璧提梁壶”的过程中,我已经对历代传统提梁壶的精品欣赏了一遍,对于提梁壶造型款式名目繁多的特点,总结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提梁壶型:“提拎壶”、“提茶壶”、“提云壶”、“提梁柱础壶”、“提梁石瓢壶”、“扁竹提梁壶”、“提梁弧棱壶”、“提梁菱花壶”等。所以在“合璧提梁壶”的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作品与传统提梁壶的整体构造,又要将个人的思想灵感蕴育其中,所以整件作品的创作继承传统紫砂壶艺精髓,又不断地融合新的思想理念。

2  博采众长 中得心源

“合璧提梁壶”的创作,其实是在传统提梁壶创作的基础上,汲取更广泛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文化底蕴,一方面是根据传说“东坡提梁壶”,另一方面是根据“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墓葬发掘“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史料及后来俞国良等众多紫砂创作高手的经典作品为创作学习的源泉。传说“东坡提梁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寓居宜兴鼎山脚下时设计出的“三叉式”紫砂壶,自己起名“提梁壶”,后人模仿制作统称为“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吴经提梁壶”是从“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史料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况且该“吴经提梁壶”与明代嘉靖年间进士画家王问《煮茶图》中煮茶用的茶壶形制相似。整件作品紫砂泥料纯净度不高,但是泥料的纯度与羊角山出土的文物泥料相比较更为细腻,制作工艺创作手法更为精致,史料中描述:“其工艺特征是,用泥片附合虚砣,上下两半镶接成型,腹部出现节腠”,对我创作“合璧提梁壶”有很多的启发。另外清末民初紫砂制作名家俞国良创作的提梁壶泥料独特,壶色呈冷白色,造型别致、做工细腻,壶身形状似石铫更似柱础,盘状壶底与壶身衔接处弧线挺括有力,壶身下部外展,像一幅裙摆,上部渐收,平肩嵌盖桥钮,刚柔并济。最妙处是提梁,靠壶嘴的方向成枝叉形状,三叉交点下移并略向内凹,突破了“东坡提梁壶”的三叉形式,气韵生动、线条流畅。壶身陶刻“千杯泛绿一片含黄”八个字,由著名陶刻家赵松亭“东溪”印章,底印“愙斋”是吴大澂晚年斋号,是集制壶名家俞国良、收藏大家吴大澂三大名家于一身的经典紫砂作品。

3  结  语

紫砂艺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继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创作形体、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另一方面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设计与整合;最后一部分是在“创新”,天马行空、肆意发挥,整个紫砂艺术创作气势是在继承中发展的,在发展中寻找更有效、有易于紫砂文化传播的载体与艺术存在形式。千年陶都,紫玉金砂,以其传统而又时尚的文化气息不断地发展,紫砂艺术创作者凭借独特的文化艺术修养与内涵与紫砂艺术的发展共进退,并不断地为紫砂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源泉与活力。

猜你喜欢

合璧泥料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港珠澳大桥夜览
读写“合璧”
冯可宾买茶具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
合璧,演绎精彩实践活动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