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08-02贾春雨杨智勇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射血左心室

贾春雨 杨智勇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可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其优势在于高效、快速、准确地对坏死的心肌细胞进行修复。PCI虽然 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损伤、心血管狭窄等症状[3],但PCI在恢复心肌细胞损伤同时亦能造成再灌注区心肌细胞更深层次的损伤,易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发生。本研究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5岁,平均(60.22±13.88)岁,病程10~30 d,平均(20.46±6.03)d;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3.28±14.22)岁,病程10~35 d,平均(25.10±7.7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发病时心前区呈剧烈压榨疼痛且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左上肢,常伴汗出、喘促气短、濒死感等[4]。2)心电图显示:无病理性Q波,ST段水平或下斜式压低大于1 mm以上,T波直立、导致或呈双向;无病理性Q波,ST段无水平下移或抬高表现,T波倒置较深。3)心肌标志物及心肌酶学支持急性心肌梗死诊断[5];4)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行PCI术治疗。排除标准:1)心肌梗死面积较大且合并心源性、肺源性休克;2)陈旧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3)严重心肺等功能障碍、免疫及循环系统疾病等;4)对抗凝类、他汀类药物不耐受[6];5)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遵医嘱进行治疗;6)接受过类似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PCI术后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予以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0.1 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Sanofi Clir SNC/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20 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8)30 mg,1次/d,口服。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将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唯嘉能,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31)1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7]。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CK、CK-MB、cTn比较

PCI术后即刻两组CK、CK-MB、cT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术后15 d两组患者的CK、CK-MB、cTn较PCI术后即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CK、CK-MB、cTn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CK、CK-MB、cTn比较±s)

注:与本组PCI术后即刻比较,aP<0.05;与本组术后3 d比较,bP<0.05;与对照组术后15 d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CK(U/L) CK-MB(μg/L) cTn(ng/L) 对照组 50 术后即刻 2001.53±345.22 251.73±47.66 91.75±20.66术后3 d 495.49±82.05a 99.27±20.05a 40.02±8.98a 术后15 d 240.40±33.71ab 12.49±2.26ab 11.76±2.34ab观察组 50 术后即刻 2013.44±357.88 250.55±46.88 91.72±19.24术后3 d 220.15±50.10ac 48.83±9.85ac 13.20±3.91ac术后15 d 79.53±12.96abc 4.21±0.79abc 1.23±0.28abc

2.1 两组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BNP、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PCI术后即刻两组BNP、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术后15 d,两组患者的BNP、左心室射血分数较PCI术后即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BNP、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术后3 d、术后15 d的BNP、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注:与本组PCI术后即刻比较,aP<0.05;与本组术后3 d比较,bP<0.05;与对照组术后15 d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BNP(pg/ml) 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照组 50 术后即刻 2190.47±300.44 40.72±9.69 术后3 d 1800.23±120.39a 47.59±10.57a 术后15 d 1432.01±85.29ab 54.05±10.22ab 观察组 50 术后即刻 2201.82±313.49 41.94±10.11 术后3 d 1430.19±67.72ac 54.87±12.45ac 术后15 d 599.55±22.93abc 66.52±11.84abc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症状无缓解,常伴有大汗淋漓、口唇发绀、恶心等症状,CK、CK-MB、肌钙蛋白等心肌酶改变[8-9]。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然而经修复的心肌细胞周围组织因受炎症细胞浸润且分泌大量炎症介质而导致心肌细胞再次受损[10],二次受损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严重于首次受损。因此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需引起高度重视[11]。

磷酸肌酸钠是人体重要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心肌组织和肌肉组织中,作为心肌细胞的保护屏障,为心肌细胞提供不可或缺的能量,可延缓细胞凋亡时间,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减少血液中BNP浓度,提高心脏射血功能[12]。磷酸肌酸在体内是的表达形式是ATP[13],而ATP充足是确保心脏正常收缩舒张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磷酸肌酸钠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心肌缺血症状,营养心肌[14]。PCI术后受损心肌细胞可释放大量氧自由基破坏心肌细胞结构,是促细胞损伤的重要介质。磷酸肌酸钠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增加心肌内磷酸与肌酸的储存水平,提高心肌细胞的基础代谢率,抑制核苷酸酶合成,抑制游离脂肪酸蓄积,延缓活性氧化物形成,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3 d、术后15 d两组患者的CK、CK-MB、cTn、BNP、心脏射血分数较PCI术后即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能够减少心肌细胞内酶流出,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射血左心室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超特点分析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生长抑素受体2的检测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