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左旋多巴片联合抗阻训练 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神经递质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08-02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弹力帕金森病

李 楠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临床研究认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丢失所致的基底神经环路功能改变,是导致患者发生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2]。通过口服多巴胺能药物是目前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案[3-4],近年来通过口服药物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疾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包括针灸、推拿等被动运动法和瑜伽、太极等主动运动法,但上述运动方式均不同程度需要依靠医生、教练的辅导才能完成,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5-6]。抗阻训练是通过自身克服阻力使肌肉增长、肌力增加的训练方式,研究表明该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经规范化训练后可在家自行训练,与其他运动方案比较实用性更佳[7-8]。本研究就口服左旋多巴片联合 抗阻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神经递质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金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12月采用口服左旋多巴片联合抗阻训练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8年1—6月采用口服左旋多巴片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9];2)自愿接受相关治疗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肢体功能障碍疾病或伴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疾病;2)意识不清或认知功能障碍;3)同期进行其他康复训练;4)中断治疗或退出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左旋多巴片,初始剂量250 mg/次,3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增加125~750 mg,每日剂量≤10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抗阻训练均借助弹力带,训练内容包括深蹲、髋外展、坐位提膝、推胸、划船、肘屈曲、体侧平举、立位提踵共8个动作,所有动作均根据患者肢体和肌力情况,由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医师共同制订抗阻训练强度,即弹力带长度和训练次数,并由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训练分为院内指导和院外自我训练,其中院内指导为首次训练的第1周,每2天1次,每次约1 h。第2~8周为自我训练阶段,期间每2周门诊随访1次,由康复治疗师对训练成果进行评估,并酌情调整训练强度。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递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进行检测。2)运动功能: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Mini-BESTest)、10米步行试验(10MWT)和30 s坐站测试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DNF、5-HT及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5-HT及NE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ng/ml,±s)

表2 两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ng/m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BDNF 5-HT NE 对照组 39 治疗前 13.57±1.93148.35±14.25 24.29±3.54 治疗后 18.60±2.49a235.62±19.76a 31.93±5.47a观察组 39 治疗前 13.21±1.59145.92±16.18 24.49±3.28 治疗后 20.96±2.29a239.19±29.62a 34.11±5.72a

2.2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UPDRSⅢ、Mini-BESTest、10MWT和30 s坐站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UPDRSⅢ明显降低,Mini-BESTest、10 MWT和30 s坐站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s)

注:与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UPDRSⅢ(分) Mini-BESTest(分) 10 MWT(m/s) 30 s坐站(个) 对照组 39 治疗前 22.15±15.39 20.03±3.11 1.27±0.21 12.51±3.48 治疗后 21.24±14.05 20.13±2.43 1.21±0.28 12.45±4.20 观察组 39 治疗前 22.51±14.87 19.84±2.54 1.25±0.13 12.06±4.45 治疗后 13.21±9.75ab 22.31±2.05ab 1.42±0.14ab 14.31±5.40ab

3 讨论

躯体运动是在大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的调控作用下进行的,临床研究认为通过调节大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的传导对于改善或减缓帕金森病有密切的关系[10]。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的前体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转化为多巴胺后发挥药理作用。目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常用的药物[10-11]。虽然在临床治疗方面,左旋多巴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有效阻止或增强患者躯体的运动功能,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既往的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如针灸、推拿,和主动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其中针灸、推拿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对躯体局部进行刺激或拉伸、按压等方式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功能[12]。但针灸、推拿等被动运动方式在改善患者肌力衰退方面具有局限性,且治疗时间长,对患者的经济能力、依从性和耐受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以瑜伽、太极拳等主动运动作为主要康复运动方式,也可因患者自身的条件和喜好而存在依从性差的问题。因此寻求长期、有效并且具备自我运动重复性的康复运动方式成为研究的重点。

抗阻训练是近年来用于躯体肌力衰退或肢体功能下降的主要康复训练方式。有临床观察认为,肌力的衰退和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是导致老年人群跌倒的重要因素,而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风险相比正常老年人群更高[13]。而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跌倒的风险,其主要机制则是对于老年人群肌力的恢复或减缓衰退的速度[5-6]。因此本研究在常规口服左旋多巴片的基础上应用弹力带抗阻力训练,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增强。提示口服左旋多巴片联合抗阻训练在治疗效果上相比单一的口服药物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其原因为,常规的抗阻训练可依靠器械、增加重力等方式进行,由于帕金森病老年患者本身既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力衰退,且器械并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本研究将弹力带作为抗阻训练的介质,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可通过调节弹力带的宽度、长度形成不同程度的阻力,其次弹力带阻力相比器械或其他重力的增加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则在于弹力带价廉、易操作、易收纳,并不会对患者造成经济压力。在训练方法上采用院内指导、院外自我训练、阶段性训练调整和自我训练的流程,既保证了患者早期耐受范围内的有效训练,也能在肌力得到一定改善后给予进阶性的阻力,同时2周1次的门诊随访也可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门诊随访也可对其自我训练起到监督的作用。

综上所述,口服左旋多巴联合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其可持续性的特点可作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常规院外康复训练项目。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弹力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服左旋多巴药物避开高蛋白饮食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精氨酸、可乐定、精氨酸联合左旋多巴不同激发试验对GH分泌的影响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