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在本科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9-08-02柳清饶圣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护理学

柳清 饶圣宏

摘 要:药理学是一门以医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为基础,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学科,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在实际的病原微生物药理学教学中,强调以教材为中心,重点讲解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但学生反映知识点繁杂抽象,难以灵活地理解运用,学习过程中也相对枯燥。因此,本文以医学微生物学为切入点,探讨本科护理学专业药理学中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护理学; 药理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182-0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1]。护理药理学是本科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不仅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还着重阐述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疗监护须知及护理人员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为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理论依据。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指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抗病原性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本科药理学课程的教学难点,只有理解并掌握了机制才能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而医学微生物学系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根据护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特点,在教学课程安排上都先于药理学课程开设,为药理学教学设计起着基础铺垫作用[2-3]。因此,本文将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融入本科护理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能使学生对药物的作用机制理解更深刻,为药理学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药理学基本知识学习,提高合理的临床用药指导。

1.医学微生物中细菌概述在药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1细菌细胞壁在药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讲授药理学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一章节时,主要介绍了临床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反映对于青霉素抗菌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概论的知识点进行引导。

首先让学生回顾细菌的学习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其中细胞壁主要保护和维持细菌的外形,抵御菌体内外强大的渗透压差,使菌体不变形、不破裂;还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胞壁上有许多微孔,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粘肽。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两类,由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異。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层数厚,占胞壁干重多,细胞的渗透压高,高渗的维持依赖于细胞壁的完整性;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数薄,占胞壁干重少,又有细胞壁外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对溶菌酶和青霉素不敏感,故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然后介绍本节课重点药物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完整性遭到破坏,抵御菌体内外渗透压差作用减弱,产生渗透性溶菌,从而发挥杀灭细菌的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而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毒性很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轻松,学习效果更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告诉学生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和青霉素相同,得出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1.2细菌胞膜在药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中讲授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时,重点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谱、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其中学生普遍反映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菌的作用机制并不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医学微生物细菌概述知识点来启发学生学习。

首先复习医学微生物课程,细菌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生物膜。其主要功能有:参与物质交换: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胞壁共同完成菌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与生物合成有关:细胞膜上有多种合成酶,是细菌细胞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如肽聚糖、磷壁酸等均可由细胞膜合成。然后引入氨基糖苷类抗菌机制通过离子吸附作用插入并结合到菌体细胞膜内,使菌体胞膜发生断裂,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体内大分子物质外渗,如蛋白质、氨基酸等,最终使细菌迅速死亡;多粘菌素类含有带阳性电荷的游离氨基通过与G-杆菌胞浆膜磷脂中带阴性电荷的磷酸根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内磷酸盐、核苷酸糖等成分渗出,导致菌体死亡。因此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导入,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

通过知识的复习和拓展,可总结出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抗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药物易于进入胞浆,导致胞浆内容物外漏而死亡。

2.医学微生物中真菌概述在药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课程的抗真菌药这一章节,真菌概述知识点的回顾能促进学生对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如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发挥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可以先从真菌细胞的结构入手,介绍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结构的重要化学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缺乏或合成减少,膜通透性和膜上许多酶活性改变,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而真菌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由大分子几丁质、蛋白质、多糖构成,故青霉素类抗生素对真菌无作用。然后介绍两性霉素B含有多烯侧链结构,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相互作用,形成甾醇-多烯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形成内径为0.8nm的亲水性微孔;酮康唑可以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去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堆积,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这些均可以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的氨基酸、蛋白质及离子等物质外漏而发挥抑制或杀灭真菌的作用。细菌的细胞膜不含有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纵观药理学中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作用机制讲授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真菌细胞膜甾醇结构,把真菌知识更多与药理学内容串联起来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3.医学微生物中病毒概述在药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课程的抗病毒药这一章节,病毒概述知识点的回顾能促进学生对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如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和广谱抗病毒药干扰素发挥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可以先从病毒复制入手,介绍病毒的复制是病毒在易感活细胞内繁殖的过程。病毒的复制周期首先从病毒识别并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通过易感细胞膜穿入细胞,脱去核衣壳,使核酸裸露,然后以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病毒的生物合成,子代病毒核酸与病毒蛋白组合成病毒體,最终使成熟的病毒从易感细胞内释放的过程。抗病毒药可以靶向病毒复制的任何一个步骤,发挥抗病毒作用。金刚烷胺能选择性作用于包膜蛋白M2离子通道,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脱壳,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干扰素可以刺激细胞产生一种RNA酶,这种酶在细胞内产生后能直接水解病毒的RNA或单链DNA,从而降低病毒的产生。干扰素激活的蛋白还可以干扰病毒在细胞内的组装,使病毒量下降。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对病毒穿透细胞膜过程、生物合成、组装均可产生抑制作用。通过医学微生物病毒概述复习,使学生在药理学抗病毒药这一章节药物作用机制的学习上更轻松,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4.结论

药理学是一门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着眼于满足临床对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需求,遵循“基础/应用”的导向原则,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紧紧围绕应用型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选择和实施,以“必需、够用、适度超前”为度,突出打牢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思考、勤于实践、知行合一,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在《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加强了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6jyxm0340);安徽三联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5zlgc016);安徽三联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环节智慧课堂试点(18zlgc053)

参考文献:

[1]董志,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5

[2]王怀良,赵乃才.中国乡村医生函授学院教学辅导《药理学》辅导材料之一如何学习抗微生物药[J]中国农村医学,1989,(11):60-62

[3]赵娜,赵汴霞,马香芹.护理药理学抗微生物药说课稿的设计[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1(1):117-119

猜你喜欢

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护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艺术药理学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民族医科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