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019-08-02虞建国
虞建国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從现实生活出发,借助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例子设计数学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数学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从而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体验;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099-002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容易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离开了生活实际也就失去了数学的魅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在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片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9颗糖,想请你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但是你们先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9颗糖你准备怎样分着吃?问题一提出,小组内同学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个同学说:“爸爸妈妈每人吃一颗,剩下的全都是我的!”立即就有一个同学批评说:“这样不公平,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我想每人应该吃3颗,这样比较好。爸爸妈妈也会夸奖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此时,所有的孩子都觉得这样分每个人分得的颗数都一样比较公平,教师相机提出“平均分”这一概念。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交流,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及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到抽象。这一片断的教学,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要想真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数学随着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学到有价值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
二、让学生在生活观察中学数学
在教学时,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PPT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
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人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他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教师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1.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他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他应该付:9980×90%=8982(元)。
2.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他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他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五、让学生应用数学
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體、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用创新理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