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探寻科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9-08-02盛伟坤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策略研究有效教学

盛伟坤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的碰撞,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发展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在场”,我们一直在探寻更加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081-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明确地感受到课堂经历了“知识中心论”到“学生发展论”的转变。现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五下《沉和浮》单元中浮力为例进行探讨分析。

一、现象描述

物体在水中浮力的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内容。根据教材的设计我们在教学时一般会分成3个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水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建立浮力的概念。认知静止浮于水面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测量压入水中泡沫块受到的浮力。这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实验方案,从而寻求解决测量浮力的方法。书本是用橡皮泥固定定滑轮来测量向下的拉力,然后用浮力=重力+拉力的方法计算出泡沫块的浮力。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橡皮泥不太能固定住滑轮,特别是在用力拉的时候更加难!即使固定住了穿线测量也是个技术活,对学生有难度。加上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测量出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的泡沫块的浮力与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发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成正比。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就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就越小。

第三部分是测量下沉物体的浮力。这个探究活动可以选用的材料较多,可操作性较强。通过力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下沉物体的浮力。

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也切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课堂相对而言是较为常见的。那么学生对于浮力的变化究竟掌握的怎样呢?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下面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成果反馈。

二、问题诊断

我们准备了苹果和石块两种物体,让学生测量出它们在水中的浮力;同时对于有关浮力知识进行了样题测试。

有关浮力知识运用样题:

1.把大小不同的两块泡沫块同时放入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

A.小泡沫块大  B.大泡沫块大  C.一样大

2.把大小不同的石块同时放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是( )。

A.小石块大  B.大石块大  C.一样大

3.把大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同时放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是 ( )。

A.铜块大  B.铁块大  C.一样大

4.两个体积相同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在一起后放入水中时恰好能悬浮在水中,这时两球所受浮力(  )。

A.木球较大 B.铁球较大 C.两球一样大 D.无法判断

样本调查分析(参与测试人数:43):第1题共有17人回答正确,26人回答错误。错误原因分析:材料相同,改变重量和体积,沉浮不变选C居多。第2题共有29人回答正确,14人回答错误。错误原因分析为:重量不同,小石块轻,所以浮力大,选A居多。第3题共有19人回答正确,24人回答错误。错误原因分析:学生认为铜块比铁块重,所以浮力大选A居多。第4题共有15人回答正确,28人回答错误,错误原因分析:木球在上面浮力大,铁球在下面浮力小选A居多。

我们通过对学生测试发现:1.学生通过跟随学习完成实验探究情况较好,对于浮力的测量可以完成。但独立让学生测量苹果和石块在水中浮力极少有学生能完成。2.学生对于浮力大小及测量方法有自己的认知,但知识结构比较散,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知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但是在实际样测中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效率相对不高。

三、教学对策

通过实践我觉得可以從学生课堂参与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入手,利用图形结构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和实际运用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会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图,这样遇到不同的情况学生自己会分析相对应受力分析图。2.构建浮力知识体系:浮的物体怎么测量浮力;沉的物体怎么测量浮力。3.对于上面的样题测试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①先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对于浮的物体利用图1关系浮力=重力,而大泡沫块比小泡沫块重,所以浮力就大。②对于沉的物体,就看它们的体积大小(排开的水量),谁的体积大,浮力就大,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然后我们对样题换班测试情况如下:

样本调查分析:(参与测试人数:45)第1题共有29人回答正确,16人回答错误,原因分析:两块泡沫都浮在水上,浮力一样大选C居多。第2题共有37人回答正确,8人回答错误,原因分析:主要对于浮力知识不理解居多。第3题共有32人回答正确,13人回答错误,原因分析:学生也认为铜块比铁块重,所以浮力大,选A居多,没有去考虑两者的排开的水量是一样大的问题。第4题共有28人回答正确,17人回答错误,错误原因分析:木球在上面,浮力大,铁球在下面,浮力小。大小相同,重的沉,轻的浮。还是选A居多。

对比发现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并掌握解题规律之后,学生的错误率大大降低了。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构架过程,我们在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的基础上,应从孩子的视角陪着他们一步一步的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属于自己的“金字塔”。那么怎么才能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和方法呢?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一组一组仔细观察询问,看学生是怎么开展探究活动的,不同组别的差异是怎样的,他们表述问题的区别有哪些。只有深入了解后我们才能比较准确的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型的学习,同时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将是搭建“金字塔”的基石。

今后我们教师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时而变,因情而作,积极主动抓住课堂中的普通事件和偶发事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与学生共同构建灵活而高效的科学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策略研究有效教学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