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茵陈的故事

2019-08-01张健

保健与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茵陈青蒿国医

张健

有一位患者,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患者得的是黄疸病,摇了摇头说:“眼下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患者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了那个人,他不但病好了,而且身强体壮、满面红光。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我跟他学习去。”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野草。”

患者领着华佗去看这草,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采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用青蒿试着给黄疸患者治病。但连试用了几次,患者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华佗便又找到之前那位患者,问:“你真的是吃青蒿吃好的?”“没错。”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第二年开春,华佗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得黄疸病的人吃。这回效果奇佳!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做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患者吃,结果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才可以入药治黄疸病。为了便于区别,华佗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为“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别名“茵陈蒿”“绒蒿”等。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的功效。

临床应用

1.黄疸尿少 本品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之要药。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栀子、黄柏、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若黄疸湿重于热者,可与茯苓同用,如茵陈五苓散。

2.湿温暑湿 本品清利湿热,治疗外感湿温或暑湿,身体倦怠,胸闷腹胀,小便不利,常与滑石、黄芩、木通等药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湿疮瘙痒 本品苦而微寒,有清热利湿之功,可用于湿热内蕴之风疹、湿疮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適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小链接

国医大师的经验方

每年三四月份湿邪较盛,如果湿邪停驻口腔,就表现为口臭、口中痰多。轻者口腔中有黏腻不爽的感觉,口角发黏;重者如一部分脑部疾病或者癫痫患者,发作时,口中吐出黏液。此时,可应用国医大师路志正的经验方:

茵陈大枣汤

原料: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

猜你喜欢

茵陈青蒿国医
不负春天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湿热黄疸有茵陈
二月茵陈最为鲜
午休养生 跟四位国医大师学
跟国医大师学睡眠养生
绵茵陈养肝祛湿
卫计委:研究形成中国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
乡野里的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