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山”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2019-08-01章晖丽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辩证法矛盾理论

章晖丽

摘 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破解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生动体现了辩证法中的两点论、重点论、矛盾统一性原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两山”理论;辩证法;矛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2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指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资产,“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物质财富。“两山”理论的完整提出是在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了有机整体。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辩证法中两点论思想的生动体现

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思想要求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两点;正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两点论要求人们认识事物、分析和解決问题,都要有全面的观点,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现在,又看到它的将来;既看到主流,又看到支流,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形而上学片面性。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体现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兼顾性,蕴含着辩证法中的两点论思想。一方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相关联,两者犹如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要想获得一方面,必须舍弃另一方面。实践已经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代价高昂、教训深刻,必须坚决摒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不能只顾其一。正如,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而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和谐共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另一方面,两点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当然,兼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不是说两者地位完全相等,把“绿水青山”置于“金山银山”之前,很显然,透露的思想是“绿水青山”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主要方面,处于优先位置。“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向坚持的原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底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导航标,为我国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辩证法中重点论思想的生动体现

重点论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的通俗说法。事物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作用不是均衡、相等的,而有主次之分;众多矛盾中,也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区别。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因此,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工作、抓重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和两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是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没有重点论的两点论,不分矛盾的主次方面,不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不分问题的主流、支流,不分事情的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一事无成。因此,看问题、做事情,要分清主次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权衡利弊,要根据事物重点的不同,适时调整策略,相机而动。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思想。“宁要”与“不要”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护与发展这两者的关系上,如果发展完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无疑是不可取的,因此最终只能做出宁可不要的抉择。相比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从某种程度上显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选好方向,突出重点,合理取舍。古人有言:“欲取之,必先予之”。这里,“予”是前提,就是要先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有“取”,就是经济发展。

发展为了谁?人民!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宽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重点放在哪儿?就是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然,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我们要摒弃经济发展,我国依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比如战争与和平,战争是相对和平而言的,而和平是相对战争而言的。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存在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就如和平时期,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战争;战争时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和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经济发展厚植基础。绿水青山不是孤立地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山银山。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把绿水青山当作宝贵资源,将保护、修复绿水青山当作重要使命,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气、聚集财气,让“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舟水关系”。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不可谓不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每个人深思!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常青树就是摇钱树,常绿水就是发财水”。也就是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比如,九寨、黄龙地区的藏族对大自然备感敬畏和崇拜,这种传承至今的自然崇拜意识,养成了藏族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规范。正因为这样,九寨沟和黄龙赢得了“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等美誉。景区内古老藏寨与山水构成了天人合一、内涵丰富、万物和谐共生的绝对佳境,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旅游名胜。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看似矛盾的两难选择,其实并不难,我们相信,只要厘清关系、用心思量、謀到深处,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美丽中国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孙建博.以改革实干践行“两山论”[J].人民论坛,2018(9).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辩证法矛盾理论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