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2019-08-01叶肖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叶肖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切入,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剖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体现的当代意义以及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完善,初步认识到实践发展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16-02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来看,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发展阶段,历届领导集体都能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互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出符合国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不变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导向,体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和具体环节中。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一以贯之、不断充实和完善。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这句话表明,无产阶级开展各项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阶级性。因此,无产阶级的运动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汇聚起强大的力量。这一思想观点,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方法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与当时的国情紧密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灵活运用、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引。毛泽东同志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讲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这段讲话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与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高度耦合。正是在这种人民立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此可见,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二)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创新成熟。这些思想理论都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火花和思想光芒,格外强调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性。比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讲到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科学发展观中,表明“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等等。

在这些饱含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族自尊心、认同感、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当代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顺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进步的客观形势,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党中央重新分析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和提升治理能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明确了目标,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担当意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坚定道路自信,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建设伟大工程、奋力推进伟大事业、坚决进行伟大斗争、勇毅实现伟大梦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地把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到治国理政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具体环节中,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在保障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依据

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掷地有声地发出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此外,他也指出:“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4]为了坚持初心和履行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民生动态、了解基层状况,主动回应人民期待,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极力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惠民举措和蹄急步稳的重大改革,把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落实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实践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适时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感受到社會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全体人民的广泛参与中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三、“以人民为心中”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完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因此,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从而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生动概括和凝练表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历史规律,追求“最大公约数”的永恒信念。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方针政策,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战略布局和切实举措,都是在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在这一点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所凝聚的核心价值和实质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完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质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无论时代风云如何激荡,坚定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始终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会随着实践环境的改变而偏离正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04-100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3.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