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以德育人观探究

2019-08-01林识音宋琦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

林识音 宋琦

摘 要:以德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新时代以德育人观,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论述的集中体现,主要由新时代以德育人的重要性、主要内容、重要途径三个方面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以德育人观对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以德育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0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提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简短的论述深刻阐明了以德育人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以德育人观是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关于以德育人的总的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基本遵循,更能唤起全社会对道德的重视,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新时代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道德是个人成才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这句话不仅阐述了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更强调了人才的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也说道:“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3]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个人的成长成才,是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统一的过程,二者不可偏废。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道:“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4]道德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是一种价值标准。不仅是个人成才的明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循社会所认可的共同的价值准则,才能促使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是凝魂聚力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做出重要批示时强调:“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5]道德作为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标准,在规约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是支撑和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呼唤着更好的道德风尚,良好的道德风尚激励着人们不畏艰苦、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坚定不移地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

二、新时代以德育人的主要内容

以党史国情为根基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密不可分。近代中国经历了许多坎坷磨难,只有充分了解这段历史,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必然性。学习党史国情,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保持全面、历史、辩证的态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正确看待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曲折。一方面,要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的历史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另一方面,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航,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努力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铸就精神底色,在奋斗进取中书写人生华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概括出了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共识,是中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在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能最大限度地唤起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方面,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行为。不仅要系统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并结合现实需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及其优越性。不仅能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更有利于全体人民坚定价值观自信,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错误价值观的侵蚀,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付诸行动。

以“四观”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應该且必须成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审视历史,在尊重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和发现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开阔眼界,保持敬畏之心,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深刻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尽管不同民族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始终不可分割。团结统一不仅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心愿,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要以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千百年来,爱家与爱国的内在契合性使得家国情怀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6],“孝”是一种家庭价值观,是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其最高价值追求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忠”这一社会价值观则体现了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忠”与“孝”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要建立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反思、审视和发展,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尊崇。正确的文化观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统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实践并结合新时代特点,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并推动其走向世界,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共生。

以“三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对社会全体成员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明大德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加强党性修炼;守公德就是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恪守职业道德;严私德就是要提升个人品德和弘扬家庭美德。明大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拨开迷雾,认清方向;守公德,才能更好地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守私德,才能不断健全个人人格,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道德教育还包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华传统美德里流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积淀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既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中国革命道德也是中华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不仅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新时代以德育人的重要途径

树立优良家风。家是身体和心灵的归宿。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传统风尚和生活作风。优良家风的树立依靠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家长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带来影响。家风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推动家庭文明的建设,不仅能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德行修养,也必将有益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传承中华美德。传承中华美德既要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道德进行去粗取精的继承,又要积极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中国革命道德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更展现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利益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自觉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做斗争,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不竭的道德滋养。

学习道德模范。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令人动容,他们可敬、可学,他们身上折射出的高尚品质更彰显了平凡中的伟大。宣传和学习道德模范,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在人民群众中掀起崇尚道德、学习榜样的热潮。当人们都能向榜样“见贤思齐”时,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将随着个人道德情操的提升日益浓厚,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坚持读书实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个人立德修身的基本方法。读书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手段。因此,坚持在学习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真知灼见,培养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对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學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1).

[5]习近平.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N].人民日报,2015-10-14(1).

[6]习近平.在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4(1).

猜你喜欢

新时代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