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彭篆刻风格特点
2019-08-01董利萍
董利萍
摘 要: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文彭历来被誉为流派篆刻的祖师,然而对其篆刻艺术风格特点的深入研究却十分匮乏,这使后人难以明确其篆刻艺术的具体成就。文章打算从文彭几经波折流传下来的几方经典的印章作品入手,较为全面地赏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和总结出文彭篆刻的两类艺术风格:一是妍媚清新的风格,二是文雅沉静的风格。
关键词:文彭;篆刻;汉印;文人篆刻
一、文彭简介
文彭(1498—1573),中国明代的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在南京做过国子监博士,还在北京做过国子监博士,后人都尊称他为文国博、文博士,或者两京国博,享年七十六。文彭因为受到其父文徵明的影响,不仅对诗书画都很精通,而且非常擅长篆刻,喜爱且专注于篆刻。春秋战国以来,文彭不仅开创了中国篆刻流派的先河,而且引领文人篆刻的风潮,将篆刻艺术推向高潮,并走向成熟。
吴门印派中人才济济,文人之间往来密切,不断扩大慢慢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交际圈,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讨和交流艺术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发扬印学。文彭的父亲文徵明曾经在这个圈子是一个领军人物,文彭同其父一样,交友极其广泛,不仅在书画界有要好的朋友,而且在诗文界皆有密友,并往来甚密,情感深厚。文彭遗传了父亲的喜好藏书和字画作品,以此来观摩和欣赏。文彭喜爱篆书、隶书和篆刻,这使他在文人篆刻艺术方面贡献卓著,在嘉靖后期他已经是非常有名的篆刻家了。文彭的篆刻风格特点是平稳纯正的,他以这样的篆刻风格开创了吴门印派,并且被后人奉为金科玉律。因为文彭号三桥,所以学习文彭印的后人被称为“三桥派”。
二、文彭的篆刻风格分类及特点
(一)妍媚清新的独有风格
文彭用冻石刻印,他不仅是冻石篆刻的先锋者,还是开创了印章边款的第一人。文彭主张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汉印,要以六书为准则,才能创作实践,风格大变,一改以前呆笨纤弱的弊端,使印坛文人因此也掀起了学习篆刻的热潮。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和探讨分析文彭的细白文印章。
“乐琴书以消忧”(图1)和“玉树临风”(图2)都是整方印大面积留红,文字之间以及各笔画之间距离比较疏朗,文字成方,印文线条较为细劲和硬挺,转折方折气息板正,简洁劲拔。“乐琴书以消忧”整体分布比较均匀,六个字大小差不多,方方正正的排列很有汉印的传统风格,留红处也均匀分布,印章线条比较倾斜,不是直来直去的,不会显得那么刻板,比较灵活。“乐”字和“琴”字的字形处理都是上紧下松,尤其是“乐”字,上面的笔画较多,更紧凑一些,下面留红出来更显得整个字精神饱满,有种站立起来的感觉。整方印的笔画各个部分都显得修长优美,有轻重之分,使得印面有一种灵动之美,并且边缘保留完整,使得整方印章汉印韵味十足,是很传统的白细文印章。
“玉树临风”更是这样,线条更加纤细,粗细变化没有特别明显的轻重之分,笔画更加方折,不过像“临”字有口的结构时,转折处还是会有婉转的线条,比较的圆滑,不会显得那么僵硬。“临”字字形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臣”和三个口字中间留红,空出来一条空隙,使得整方印章没有那么的闷,并且迎合了印面的留红布局,笔画之间均等。“玉”字和“风”字是一字多变。同样的字有不同的写法,为了配合整方印章的协调度可以使某些字稍微做一些变化,使得印面更有观赏性,实现整体印面的和谐平稳。
总的来说,文彭的两方印章在字法结构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也有继承传统玉印的细文特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文彭在印面风格上,重视笔画的风趣,转折处圆转委婉,章法布局平正,也透露出文雅的气息,给人以清新妍媚的感觉,这也是文彭印面风格的一种独特风貌。
(二)文雅沉静的韵致意趣
文彭的篆刻由于受到元代圆朱文的影响,开创了文雅沉静的风貌。不仅如此,文彭还创立了一个篆刻文人流派——吴门派,后人追随者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后人在不断临摹和模仿文彭印章时,总结出其篆刻风格特点来欣赏和探讨,认识和了解文彭印章的印面风貌,学习文彭印的优点。
“三桥居士”(图3)和“七十二峰深处”(图4)两方朱文印章是文彭朱文印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朱文印还是承袭了赵孟頫所创“圆朱文”的风格风貌。对于文彭这一类风格的作品,可以从字法和章法来进行赏析和探讨。图3“三桥居士”从整体可看出文字保留了篆法,使得印面保持平稳和谐,其“桥”字和“居”字整体字形拉长,占用的空间稍大,为合理安排印面的空间,其“三”字和“士”字笔画稀疏,占用空间比较少,相应地收缩压扁,减少不必要的空间,使得印面看起来舒适得当,增加美感。这样安排布局合理,对角相互呼应,线条粗细不均较为硬朗,开头结尾收笔之处比较圆润,没有尖细的收尾,有明显的轻重之分显出拙朴之趣,笔画转折之处比较圆转,没有那么僵硬,委婉流畅,篆法圆滑,尤其是“居”字两边圆滑的弧线笔画使得整个印面风趣灵动,“桥”字笔画多,显得比较密,而其他三个字笔画少,显得稀疏,正好是“一密三疏”,使得印面气息融会贯通,非常流畅。印面四个字的笔画与边框几乎成一条线,营造出一种若即若离的风貌,使得印面委婉流畅。
“七十二峰深处”整方印章给人潇洒自如之感,无拘无束,无边无际,没有边缘的局限使得整个印面显得空旷透气,线条的随意和有章法性的任意摆放,使得印面流畅婉转。把“七十二”三個字的字形压扁简写留出空间分布给“峰”字,“七十二”三个字又显得协调舒适,巧妙的穿插避让很好地处理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另外三个字“峰深处”构成了三密一疏,留出的空白分布舒畅简约,线条的断点使得印面气息流畅,每个字的空白分布均等,整方印章充分体现了文彭在印章设计上的巧妙构思。在线条的粗细变化、轻重之分以及笔画的断点和连接上,文彭都处理得非常巧妙和自如,抓住圆朱文的特点,流畅度和协调度拿捏恰当。文彭在取法上尊重传统,在实践上开拓创新,不仅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还让人领略其人格魅力。他的创新不仅是篆刻史上的一大进步,更是文人篆刻的财富。
在解析了文彭这两方印章之后,我们对文彭篆刻风格特点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和圆朱文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文彭不仅继承圆朱文,更是发展了细朱文的特点,而且在这类印面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飘逸文雅的风貌,从中体会印章处理结构的意趣。
三、文彭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文彭在元代的地位毋庸置疑是不可撼动的,他为整个中国篆刻书法史都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文彭对于篆刻艺术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对篆刻艺术的推广和对以后篆刻的直接影响了。明代万历年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以直接影响而言,文彭堪称是晚明篆刻的一代宗师。可以说,从文彭开始,篆刻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面貌。文彭对于汉印的传承和发扬,使大家又重新认识篆刻的风格特点,文彭是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纪伟基.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5):50.
[2]刘丹.关于文彭篆刻艺术形成原因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3]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
[5]邸永君.篆刻艺术漫谈[J].寻根,2004(6):85-88.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