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渠引水 别开生面
——当微写作遇见现代信息技术

2019-08-01李雅俊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写作者微课信息技术

李雅俊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微写作,是指短小精练的书面表达形式,其特点显著:“微”观即可表达,身边的人事物景,随时随地自由表达,减小了学生对写作的心理压力;“微”言即可表达,篇幅体量上的小巧,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微”型多样,学生可以选择最擅长的形式表达思想,激发了表达的积极性。微写作因其“微”,对语言的锤炼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直奔主题,拒绝拖泥带水;需要辞简理博,拒绝无的放矢;需要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地表情达意,使语言的运用和意义的表达之间和谐统一。微写作这些特点显示其价值“不微”,也正因为其价值“不微”,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环境。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过程,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通过改进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那么,把微写作置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微写作的“容颜姿态”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笔者尝试从写作的输入和输出两端谈谈微写作“遇见”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输入段:信息技术助微写作水到渠成开气象

1.创设情境,借媒介拨动体验

众所周知,写作肩挑输入和输出两头,只有两头都丰盈了,写作结果才会有可圈可点之处。输入,不仅指书本知识的阅读和积累,还包括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色斑斓的人情世故的感知和认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也。但是,“世事”和“人情”是客观存在,“洞明”“练达”的水平决定了“学问”和“文章”的层次。要提升学生的“洞明”和“练达”的层次水平,调动体验是前提。通过调动体验,学生潜藏的情感体验得到激发,让学生在原有认知与新信息的交互作用中提升思维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调动体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了调查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体验、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方面的显性作用,笔者曾在两个班级就三个微写作素材做过对比试验。一个班级采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一个班级只提供文字表述,并从写作基本用时和优秀作品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论是写作速度还是作品质量都与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呈正相关。

写作过程需要经历感知、构思、表述三个阶段。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感性认识、猎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写作活动重要的准备阶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更为抽象概括创造了条件,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表达的水平。

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各种媒体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使人类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充分调动人的体验,产生巨大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空间。体验越真切,表达越完美。所以,当微写作遇见信息技术,无疑能够启封情感的樊笼,透视自己心灵的山高水阔。

2.另辟蹊径,以微课获取方法

如果说,调动体验、营造情境是微写作必不可少的情绪输入。那么,必要的微写作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归结,则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输入,而一定的方法指导将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言建构。那么,方法输入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以其内容微、时长短、精心设计、视频输入、使用便捷等特点,与微写作 “如合璧,如连珠”。

笔者将微写作涉及的常见内容大致划分为六类,分别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故事新编、一己之见、应用文体及其他。每一类以3~5个微课呈现教学内容,比如,故事新编包括续写故事、缩写故事、改写故事、自编故事、小剧本等,其他类涵盖颁奖词、小诗歌、对联拟制、句子仿写、小自传等。

通过微课将微写作知识化整为零,从知识接受角度来说,碎片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咀嚼”“吞咽”;微课“聚集问题,突出主题”,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各个击破地学习微写作知识;微课传播便捷,便于学生突破时空局限,随时学习、随时思考;微课的视频化、情景化特点,便于学生模仿、迁移。微课的“微”学习,让学生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而形成对微写作知识的整体感受,完成写作知识的必要输入,最终达成微写作输出水平的提高。

以人物描写为例,制作微课《虚实结合写人物》,意在表明虚实结合是描写人物时常常采用的方法。我从学生熟悉的文本人物入手,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背影》里的父亲等人物时所采用的方法,归纳虚写的特征;再通过学过的人物如《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泥人张》里的海张五等,让学生验证虚写的效果,最终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所谓虚实结合,就是“虚”以“实”为基础,“实”又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虚实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播放一段小女孩奔跑在鲜花中的小视频,同时展示恰当运用虚实结合和不能恰当使用虚实结合的两段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虚实结合的作用,同时强调:绘画讲求明暗结合,摄影追求光影调和,唱歌时声音有轻重缓急,讲话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其目的都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使被表现事物呈现层次感和丰富性。写人物也是,通过虚实结合,才能使人物进一步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外形的描摹走向精神的探索,由客观的存在走向作者主观的塑造。如果说实写人物是力求描摹出“那个人”,追求一份“真实”,那么虚写人物侧重呈现的是“我的那个人”,更多地渗透了作者的创意,追求一份“情味”。虚实结合,就是在写人物时努力完成人物形象和思想的融合,从而使所写人物在读者心理驻扎下来。最后,设置学生写作实训。

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里,有文本人物到生活场景的切换,有图文动画与画外解说的配合,有分析比较到抽象概括的过渡,促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走向实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魅力,将抽象的写作知识形神具备地展现出来,让微写作在微课里靓丽了神采。

完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让思维打开一道天窗,让窗外的无边风月扑面而来,不仅让心情飞扬,更让视野寥廓。信息技术打开了传统写作封闭的天窗,在写作的准备阶段,把情绪的天空渲染得风和日丽,把精神的山水吹拂得饱满清明,不仅为接下来的文字输出蓄势,更是撑开了微写作的气象,微写作虽然言“微”体“轻”,却因信息技术的加盟,让个人体验、生活经历、知识学习深度对接,让写作过程多一份风光迤逦。

二、输出端:信息技术助微写作别开生面升格局

1.写作时,表达共反馈一体

现代信息技术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给人们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也给写作方式的变革提供动力。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和老师的批改分别是两个思维空间和物质空间的自说自话,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体系不能建立。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的写作,一改纸质媒介作为唯一表达途径带来的局促,写作途径变得多种多样,微博、微信、QQ群、论坛平台、移动终端,诸多的媒体形式不仅方便了表情达意,降低了写作的神秘感,其最大优势是营造一个群体写作氛围,让写作者处于一个公共环境中,利用人性对人认同的需求,通过写作群落里相互间的暗示、模仿、传染,提升写作者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写作群体中产生的优秀作品,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其他写作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诱导其他写作者产生不自觉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行为,这种心理效应为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中,这种心理效应表现明显。下面是对三次QQ群内的微写作实践进行的小调查:(1)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好叫“别人家的孩子真好”,有一种放学问候叫“你考了多少分?”顺从过、怨怼过、对抗过、感动过……自编一则小童话,表现这种特别的爱和自己特别的感受。(2)校园里的各项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运动会、联欢会、表演赛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用150字表达观点,证明观点。(3)历时1300多年,横跨在洨河之上的赵州桥,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请根据《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介绍,以“你从远古走来”开头,写一首小诗,描绘桥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序号阅读别人作品人数比点评别人作品人数比受启发修改人数比(1)100%68%42%(2)100%56%46%(3)100%78%72%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微写作训练,学生的同伴关注度、评价参与度、修改自觉性明显高于传统写作。

暑假时,我让学生从50个微写作题目里选择30个进行写作,并以电子杂志形式呈现。电子杂志要求:(1)给电子杂志拟名称、做目录、设计封面、设计版式、写前言或后记;(2)图文并茂,文质兼美;(3)做好后发到QQ群,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开学调查,在互相阅读、互相借鉴的基础上,电子杂志修改率达到100%。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给反馈、互动打开了一道便捷之门,更给交流、互动、提升创建了一个磁场。

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输出过程的另一优势是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公众性、交流性特点。传统写作中从学生写作到作业收集,从作文批改到评价反馈,都是老师“孤身作战”,因此“战线”往往拉得很长,学生接到反馈时,已经时过境迁,写作时的体验早已灰飞烟灭,这样的反馈效果自然要打折扣。最根本的弊端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反馈。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因为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特点,使得评价、反馈在写作完成的同时处于统一平台的评价就已经开始,评价经常是“多声部合唱”,写作者始终身处其间接受各种评价信号。对于各种评价反馈,写作者需要及时甄别,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认同、接纳或者否决、排斥,继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的评价反馈“倒逼”写作者参与甄别、积极反思,这一特点不仅将评价反馈变成了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将评价反馈变成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公众参与、平等交流、甄别反思就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评价的外显特征,其本质是实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和生成性。写作与评价同步、过程与结果交融,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低头拉车,还能抬头看路;写作不仅见自己,还能见天地;不仅输出思想,还能输入不同见解。个体的写作行为延伸为思想的流动,写作的内涵注入了新的元素。

2.写作后,传播给写作助威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不仅传统纸质媒介备受冲击,连数字化,电视、广播也很快退变为传统传播方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更受青睐。在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写作领域也旧貌换新颜。学生的微写作训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虽然不同于一般文学创作,但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新事物更热衷,对新的媒体方式更推崇,对文字传播的欲望更强烈。新的传播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写作,拨动写作热情、挖掘写作潜力。为此,创设多种媒体传播方式传播学生的微写作作品就是微写作教学的组成部分:QQ传播、论坛交流、校园公众号推送、微信圈发送、微写作吧交流、公共作文平台发表、校园之声播放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功能,突破写作的时空界限,增强写作的趣味性。同时,拓展交流面,通过评论、转发、后台留言等众多渠道,使得微写作作品到达读者之后并没有结束传播过程,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反馈,使得写作变成了双向甚至多向传播。

借力传播推进微写作,至少有以下意义:培养学生感受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借媒体的传播和交流功能,拓展学生视野,直面众多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借媒体的传播和交流功能,提升微写作的应用性,减少封闭写作带来的压抑和枯燥;借传播媒介展示学生生活,宣泄学生情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倾诉欲,不仅为写作,也为学生思想和心灵成长加设推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融入微写作,从输入端看,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帮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从输出端看,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运用、储存、传播文字的环境,让思想有碰撞的火花,让心灵有温情的交往。写作不仅是向内的深掘,还有向外的伸展;表达不仅是“情动而辞发”,还能得“辞”外之意趣。写作的格局也就提升了。

常说,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在现代信息技术“无孔不入”的当下,微写作遇见信息技术,是机遇,更是必然。信息技术之于微写作,犹如锦上添花。作为微写作的施教者,绣好这朵“花”,引进这渠水,让微写作和信息技术“金风玉露一相逢”,微写作教学才能打开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写作者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