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之思维能力*

2019-08-01夏春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科文本

夏春梅 包 敏

(1.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2.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语文学科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之一。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之思维能力呢?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引发了本地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创新探索的热潮,很多人尝试从新媒体新技术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但显然过多地使用媒体技术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初衷背道而驰。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域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围绕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适时适度地使用媒体技术资源,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进而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

笔者针对说明文、记叙文和古诗词三种小学语文常见的不同文体阅读课,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积极探索基于新媒体新技术,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着力点,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说明文的“四步教学法”:感知说明对象—把握说明顺序—领悟说明方法—拓展迁移运用

说明文阅读教学重点落在领悟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但针对不同的说明性文章特点也有所侧重,以《狼和鹿》为例,笔者执教时借用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紧扣文本中的“对比”这一手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片段:

师: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你当一回动物学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相关功能,完成表格。

森林前后的变化鹿群数量前后的变化通过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狼被捕杀前狼被捕杀后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语言,发现语言特色,领悟说明方法,习得方法,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媒体技术的辅助,发挥“融合”作用,有效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思考、学习、训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成阅读的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提炼了说明性文体教学常用策略及教学时注意事项:

①关注文体特点:体现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应该充满语文味,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趣味”;

②关注核心价值: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和认识事物,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

③关注言语特色:捕捉文中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挖掘语文元素,通过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能力;

④关注媒体技术运用:通过挖掘文本本身的潜在因素,找准“融合点”,运用媒体技术,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记叙文的“三步教学法”:抓要素合并概括故事—抓精彩语段理解故事—抓关键词句悟情明理

叙事性文本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体形式。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阐释人生哲理,分享人生智慧。针对叙事性文本其鲜明的特点,提升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为着眼点,笔者以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环境描写为例进行策略研究。

教学片段:

师: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古寺?出示描写古寺的语段,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生:月光非常美,但是房子很破旧。

师:(出示月下破屋图片,利用遮盖功能只显示月光图。)这样的月亮美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它呢?

师:没错,月光皎洁,月影朦胧,让我们沉静在这诗意的夜晚。(呈现全图)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李时珍?

从环境描写入手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能够引导学生较为准确地评价人物。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单纯地从文字中很难获得相应的感受,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字描写转为可视的图片或视频,对帮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更为有利,进而使学生再回到课文中去感受人物形象。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语文思维。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笔者总结提炼了记叙性文本教学的常用模型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①关注文本特点,以读懂文本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把握叙事性文本要素;

②关注媒体技术,精准把握媒体技术使用时机,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③关注方法指导,抓住文本关键信息,联系生活与经历,发挥联想与想象,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④关注语言表达,遵循正确的语言逻辑,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古诗词的“五步教学法”:了解背景识诗人—创设情境解诗题—关注表达知诗意—反复诵读品诗味—激活想象悟诗情

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语言文字欣赏、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诗词类文章的学习上体现较为明显。以笔者执教《清平乐·村居》为例,在“品诗情”环节中侧重于训练学生语文素养中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果引入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欣赏着美丽的乡村风光,聆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点燃表达的思维火花,课堂效果就会好很多,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以逐步提高。

教学片段:

师:“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读着,仿佛变成了词人辛弃疾,来到了一个美丽如画的村居,你听——(播放溪水声)

听着美妙的声音,让你想到了哪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表达。

放飞你的想象,你能看到更多,你看那小溪里怎么样啊?(预设: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咦,小溪里哪来的花香啊?荷花盛开,让我们想到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播放多媒体课件:乡村风光及人物活动情景)

谁能连起来说说,咱们在词中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这是什么样的村居?(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

在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欣赏、审美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激活学生的想象,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此基础之上,笔者深入研究并总结提炼出诗词教学的常用模型“五步骤”及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①关注诗词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情感,在读中思,读中悟,将朗读贯穿诗词学习的始终,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②关注媒体技术,巧妙突破重难点,营造画面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悟诗词的深刻内涵,增强审美情趣,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③关注表现手法,运用到同题古诗,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升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④关注言语表达,在具体语境中习得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综上所述,新媒体新技术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之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课中的有效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实践证明,新媒体新技术传播的便捷性以及互动交流的简易性,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对于语文的课堂充满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学科文本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