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2019-08-01王锐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正方形直观课件

王锐锋

(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 安徽合肥 23127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量直观、形象且富有情趣的教学情景,不仅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多姿多彩,而且能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容易为其所理解。新时期,数学教师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努力探寻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评价一堂数学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对匮乏,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对数学语言和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够。运用信息技术又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语言与数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可视内容,并让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解决数学概念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难题。

比如学习“角”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把立体事物中的“角(角落)”与平面图形的“角”混淆,而这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角”的初步认识。鉴于此,我特别注意学生认识上的局限性,纠正他们原有理解上的缺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概念。

教学中,课件出示“三角尺”图,提问: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我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尺吗?学生齐声回答:“因为它有三个角。”

接着我让学生指出这三个角。

课件出示电线杆支架、练习本、圆规图,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指出这些物体上面的角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电线杆支架、练习本、圆规三幅图渐渐淡去,留下三个“角”,指出这三个图形就是角。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汇报。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图中尖尖的点叫作这个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作这个角的“边”。此时,课件相应闪烁出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

在上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片面的、零碎的、非数学意义的。课堂上课件的动态演示为学生正确认识“角”搭建了认知平台,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帮助学生认知数学意义的“角”。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学习数学

“数”与“形”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习就是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以及思维过程形象、具体地表示出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树形图、集合体、线段图、示意图、实物图等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理清数量关系,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

例如:在“利息和利率”的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王阿姨要买一台榨汁机,李阿姨要买一件毛衣。榨汁机是800元/台,毛衣是200元/件。商场搞促销活动,如果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将超出500元的部分打八折。两位阿姨合着买比分着买省多少钱?

学生自主探究后,给出了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①分着买:(800-500)×80%+500+200=940(元)

合着买:(800+200-500)×80%+500=900(元)

940-900=40(元)

②200×(1-80%)=40(元)

通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是方法①,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理解方法②的思路。

此时,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种算法的线段图(如下图),同时进行了直观演示,学生在直观对比中恍然大悟:原来真正节省的其实就是200元的80%部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直观图对“数”与“形”进行转化与演示,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变“看不见”为“看得清”,直观呈现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探究铺路搭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共同责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通过图像与音频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比如,在“平面图形面积”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中,求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如图一)

交流汇报时,绝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4平方厘米。一位女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把正方形ABC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好转到2×2正方形(如图二)处,所以面积是4平方厘米。班里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

不出我所料,学生的探究出现了误区。于是,我适时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演示。通过直观演示,学生们发现图一中的正方形ABCD旋转后并不能正好得到2×2的正方形,而是比这个要大,多出了深色部分(如图三)。这时,一位男生说出了他的看法:如果旋转成像图二那样,正方形的边长就是2厘米,而从图二中很容易看出原来正方形ABCD的边长肯定比2厘米长。

他的回答让学生们有所感悟。但是,如何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同学们虽若有所思,仍无从下手。于是,我继续演示,课件出示图四。演示刚一结束,一位女生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她向全班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图四中的两个三角形正好拼成了一个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另外两个蓝色三角形也同样拼成了一个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中间还有一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就是5平方厘米。

她的话音一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数学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这其中现代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情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为教学环节的展开,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愉悦的、灵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灵感,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先播放本地商场促销活动现场视屏。接着,课件出示商场促销海报。海报内容:凡在商场当日消费满500元的顾客,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转盘由红、黄、绿3种颜色组成)。一等奖:智能手机一部;二等奖:落地电风扇一台;三等奖:电吹风一个。

提问:如果你是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你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又想怎样设计这个转盘?请你选择一种身份设计抽奖转盘。

这个为商场设计促销转盘的活动情境,新颖、有趣,生活趣味浓,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对于这个动手操作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作为新兴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除了能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还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猜你喜欢

正方形直观课件
剪正方形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剪拼正方形
简单直观≠正确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