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系统的乡村老人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骆驼湾村为例

2019-08-01

关键词:湾村骆驼景观设计

曾 姣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事系统是由柳冠中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事”去理解“人”,然后去创造“物”。“事”指在某一特定时空下,人与人或物之间发生的行为互换或信息交换。而事系统则包含了时间,空间、人、物、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事件发生所有要素的总和。目前,事系统在产品设计领域运用较为广泛,但在景观设计方向的研究很少,如果该研究方向一直缺乏科学、专业的设计事理学方法指导,那么将会造成景观设计与设计对象互不融合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乡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事”的调研,分析活动中隐含的“理”,从而得出乡村老年人对休闲活动空间的实质需求,为乡村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的设计方向提供参考。

一、事系统在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乡村建设存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对于绝大部分设计公司而言,从城市景观设计转型到乡村景观设计有些“水土不服”。比如,有的公司采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照搬的方式,直接挪用到乡村中去,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乡村建设完工后,有了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广场、街道、公共措施等,但并不受人们欢迎,新修的广场上能见到的人寥寥无几,老人宁愿坐在满是灰尘的石板上也不去坐那端端正正的座椅。于是好多新建设后的村子如死水一般,光有亮丽的外表,却没有深入人心的内在。归根结底,这个局面的形成源于由城市景观过渡到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仅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以为城市需要什么乡村也会需要什么,以至于忽视了对目标群体的分析,或者说没有深入分析他们真正的需求。真正的乡村应该是祥和且充满活力的,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乡村居民对于生活的理解带着浓厚的乡村印迹,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应当遵循这些印迹。

城市空间的特性在于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活动形式多元,但乡村景观的设计类型类似于城市住宅小区以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结合体,整个环境的设计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因此,乡村环境设计其实是为村民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要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从“事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他们的休闲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和准确的认识到“村民”这一群体本身,从而进行设计再创造。

事系统的事理研究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层次: 微观、 宏观。[3]宏观层次的事理研究即在整体的“事系统” ——生活形态中去确定目标人群、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他们的文化与感情倾向是什么,从中发现新的设计机会,创造全新的物来满足其需求。微观研究即在“具体”的情境内去把握“事”的各元素间关系,去理解人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又是如何被外部世界所影响,从中发现问题,为细节设计提供依据。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其背后受经济、教育、个人经历等影响,价值观的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活形态。因此,若想深入了解乡村老人对休闲空间的设计需求,我们需要对其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及其经济状况等进行宏观研究,再通过乡村老人在场所中的动作、言行进行微观研究。以骆驼湾村为例探索乡村景观中的“事理学”,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 骆驼湾村现状调研分析

本文从村庄环境、村民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村庄环境:骆驼湾处于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南部约3公里,距县城约30公里,地形为土石山区,地形复杂。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土地贫瘠,道路狭窄崎岖,交通不便。

(2)受教育程度:骆驼湾村文盲30人,占5.3%;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79人,占85%;高中(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4人,只占9.7%。

(3)经济状况: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为生,年轻人外出务工。全村245户563人,贫困户189户447人,占全村人口的79.4%,低保219人,五保8人。参加新农合458人,新农保347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50元、1045元、2680元和3120元,是阜平县最贫困的乡村之一。

对整个骆驼湾村进行宏观的了解之后,我们发现骆驼湾村是一个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的贫困村。因此村民的休闲活动单一且层次较低,基本以聊天、打牌、闲逛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通过对其活动场所以及行为偏好的微观研究,我们可以挖掘其活动规律和情感需求,从而掌握设计要点。

三、事系统下骆驼湾老年人活动场所偏好分析

通过对骆驼湾村60岁以上的老人活动轨迹进行跟踪观察及采访,我们得出他们常去的活动场所主要有4个地方:道路和交叉口、村落中特定的开敞空间、商店的室内外空间以及屋檐下的门口空间。图1中为骆驼湾村公共建筑和老人常去的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和交叉口:道路及其交叉口是村里最重要的休闲场所,村里的主干道过往行人相对频繁。如果有一些空闲时间,老人们往往会选择走出家门到路上闲逛。若遇见人就聊会儿天,若没有就折返回家或独自停留坐下。 图1中标识的老人常去地点无一例外都在道路旁边,由此可见主道路旁的空间在村民休闲活动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村落中特定的开敞空间:大树下、戏台及养老院旁是老人经常聚集的地方。这些作为特定的开敞空间基本上被他们认定为村里的公共休闲空间,其中作为公共空间的戏台挨着小卖部和主干道,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

图1 骆驼湾村主要活动场所分布图(来源:作者自制)

村民商店的室内室外是另一个重要的休闲空间,并形成了一个以购物活动为基础的乡村居民日常休闲、交往活动的平台。平时乡村居民在商店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商店略做停留,和老板或其他人聊上几句,这样商店里的人会越来越多。村里的老人属于哪里人多便会去哪,因此,在小商铺的周边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屋檐下的:门口空间是位于住宅出入口附近的虚空间,它承担了传统居住关系中重要的日常活动和邻里交往的功能,是乡村休闲活动空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骆驼湾村,受欢迎的村民家门口会比较热闹。但即使无人光顾的住宅,村民自己也会坐在门口休息。因此,门口的空间打造很有必要。

通过对老人活动轨迹的调查,我们确立了设计场地分布区域,为了更加清晰地发现老人们的心理需求,还需要对活动场景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事理分析。

四、骆驼湾老年人活动场景事理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我们选取了门口空间的一个典型场景(图2)进行调研分析后制成了图2和表1。

图2 骆驼湾村活动场所实景(来源:作者拍摄)表1 骆驼湾村活动场所分析(来源:作者自制)

时间17:0017:0917:1217:1317:14人物王秀珍四位老人两位老人三位老人两位老人王秀珍交谈人群围观人群人地点家门口斜对面的大树下对门口的阶梯上牌桌旁牌桌旁对门口的阶梯上对门口的阶梯上牌桌旁行为坐着休息坐着打牌坐着聊天站着、蹲着、倚着墙体围观站着围观加入交谈交谈声加大闻声望去阶段第一阶段:互不影响第二阶段:五人围观第三阶段:三人交谈第四阶段:互相影响反馈安全感需求恋旧文化爱凑热闹爱凑热闹、好奇爱引人注目好奇

通过分析上面的场景,可以发现一些“事”的道理。①老人积聚的场所不是在空荡荡的地方,而是在家门口的大树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半开敞半围合的场所更让人有安全感;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大树代表着根,是一切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人们就偏爱聚集在那里,与空旷的空间相比,在树底下活动感觉有了一层保护伞。②老人聊天交谈的地方是在家门口的阶梯上,看阶梯的摆放方式是在几十年前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功能,而不在意石头所带来的不适触感,是一种恋旧心理。③老人打牌的场地是临时搭建的,旁观者即使在不方便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在旁边围观,这源于他们爱凑热闹的心理。④当交谈群体扩大后加大交谈音量,是希望获取外界关注的心理表现。⑤听到有一点动静,老人便会好奇发生了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点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这是一种因为内心孤寂而引起的格外关注外界的心理。

图3 乡村老年人心理分析(来源:作者自制)

通过对老人活动情景模式的分析, 从而推导出乡村老人的心理状况(如图3)。习惯和文化使他们对旧事物更加接受;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认知能力低下,对事物及周边的环境更加难以掌控,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便衍生出对安全感的需要;随着年轻人的外出,村子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尤其还有一些老人的伴侣已经逝去,日益恐慌的孤独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他们身上显现出了对外界交流的迫切需求,对开阔空间的偏爱、对人多的地方好奇等方面。

总之,老年人对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是:有安全感、熟悉感、依赖感且能满足他们日常交流的空间。在分析出老年人活动场所偏好及情感需求后,便需要进行具体的活动空间设计匹配。

五、事系统下的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在对骆驼湾村以及村里的老年人进行一系列分析之后,针对乡村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的营造策略,主要可以从场所选址、设计形式、设计风格、设计造型、材质和颜色等方面来打造。

(1)场所选址:根据分析骆驼湾村老人的日常活动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需求是与外界交流。凡是能与外界连通的地方,他们可以晒半天太阳,静静的待半天。凡是人多的地方他们总会想着去瞅瞅发生了什么。因此,针对他们休闲活动空间的选址不应该是在平面图上随便地标出一块地便进行设计,而是在调查了村里老人经常活动的场所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尊重他们原本的生活习惯,做适合他们的设计。

(2)设计形式:设计形式其实就是设计目标人群的活动方式,村里大部分老人的休闲活动基本属于静态型,主要需求是聊天、打牌、凑热闹、发呆等。所以我们需要做出能满足这些功能的空间,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活动场所。

(3)设计风格:老年人喜欢旧的东西,对新的东西不大愿意去接触或尝试,因为他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大半,对很多东西早已形成了习惯,恋旧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文化。因此,在设计活动空间的时候需要时刻把握住这一大方向,打造出符合此种文化的、自然的且能融入乡村整体风格的休闲空间。

(4)设计造型:通过对场景中“事”的分析,我们发现老年人更倾向于简洁的东西。他们认为复杂的都是费神的,宁愿放弃而选择更让他们能接受的替代物。由于大多数这个阶段的老年人对很多事情少有求知欲,更不愿意花大力气来思考,直接、易懂的东西他们更乐意亲近。因此,我们在对空间中的环境进行设计时,采用的造型应尽量简洁,比如座椅的设计,就要避免复杂或者多功能的形式,不要让老人在想坐的时候还要思考到底是坐着还是躺着。

(5)材质选择:场景分析中的王秀珍拿着坐垫走到了她常坐的那块已经被磨得十分圆滑青石板面前,她并没有选择坐在座椅上。一方面是因为老人恋旧的情结,另一方面便是源于对材质的偏好。古朴的石材、木材等是他们最想亲近的材质,所以,最优的设计是在改造场地的时候尽量保留原来的东西。比如坐的凳子可以直接用常坐的石头代替,使他们在熟悉的基础上拥有更好的活动体验。

(6)颜色选择:考虑到老年人的接受度,我们需要摒弃花哨艳丽的色彩,使用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如将建筑色彩通过晶格化成像,提取主要色彩,选取色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作为设计的主色调(如图4)。

图4 乡村建筑色彩晶格化成像(来源:作者自制)

以上是基于事系统对设计的内部因素进行的归纳分析,设计师在具体进行设计创作时可以此为向导,在尊重目标人群的风俗习惯前提下,进行设计的创新,从而达到设计的根本目的。

结语

乡村环境作为与城市环境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种场所类别,乡村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需求常被人们忽视。因此,就更需要对此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贴合目标人群的真实需求。本文针对如何把握乡村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设计问题,运用“事”系统的研究方法,挖掘出乡村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的宜居模式,提出了现代化新农村老年人休闲空间设计的新思路。这也是对乡村设计新趋势下的一种探索,而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对“事”的分析则是笔者作出的一种有益尝试,试图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湾村骆驼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运橙
支部有决心致富有信心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汗洒大凉山 援彝显忠心——凉山彝族自治区金阳县小银木乡簸箕湾村第一书记刘宁
收获
大骆驼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