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价

2019-07-31刘晓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抢救临床效果

刘晓玲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在接受抢救过程中给予护理安全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措施;对照组(41例):选择传统护理措施配合开展;观察组(41例):选择传统护理对策+护理安全管理对策配合开展;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7.56%)、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8%)、(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在接受抢救期间,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有效采用,对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明显,最终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康复加快,显著促进。

[关键词] 急诊危重;抢救;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主要呈现出病情危重以及发病急的特点,如果未采取有效方法给予临床护理配合,则往往会导致患者的最佳抢救机会错失,对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对患者给予抢救配合干预[1]。该次研究以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明确最佳的护理对策配合完成临床抢救,以此说明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2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措施;对照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77岁,平均年龄为(59.15±10.22)岁;患者的急重症类型为: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创伤以及其他疾病类型分别为15例、11例、7例、1例、2例以及5例;观察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79岁,平均年龄为(59.19±10.23)岁;患者的急重症类型为: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创伤以及其他疾病类型分别为16例、10例、8例、1例、3例以及3例;观察对比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急重症类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入组后的两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期间,对照组具体为: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对于临床医师的系列抢救操作,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完成;观察组具体为以下几方面。

1.2.1 将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有效优化  医院就急诊危重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完成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创建,要求小组成员需要确保操作技能娴熟以及专业知识扎实,之后就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期间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加以分析,针对性完成护理制度的创建,将护理流程进行充分完善。此外,对于危重患者的转运、抢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加以充分细化,从而确保护理人员在進行抢救护理工作期间可以有序进行,使得患者护理有效性得以显著增强。针对医院病区、重症监护室以及手术室的具体交接流程加以充分完善,并且对于交接登记制度进行制定规范,以确保在进行交接工作期间,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进而使得交接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此外,对于抢救护理评估表需要认真完成修订工作,对其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做出保证,此外使得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状况的评估能力显著增强,从而确保能够对流程中具体内容以及护理制度进行充分落实。

1.2.2 将护理人员安全护理能力显著增强  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培训需要适时组织,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能力可以显著提升,以此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可以做到更快、更优。此外,在具体培训期间,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就抢救护理技能、方法以及系列注意事项着重讲解,并且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以及护理纠纷分析加以指导,确保对于抢救护理操作流程可以充分熟悉,确保自身安全护理水平以及意识可以获得主动增强。对护理人员完成培训后,需要就其掌握的技能以及知识展开考核工作,并且通过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将培训方法以及内容进行不断完善,最终确保在进行抢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将自身掌握技能以及知识等灵活运用,进而使得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率显著提升,使得抢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1.2.3 对于药品管理以及抢救仪器管理需要充分重视  对患者在进行日常管理期间,需要将五常管理法有效引入,在常清扫、常清洁、常管理以及常整顿几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要求。此外需要将护理人员自身学习力度充分加强,可以做到自我提升以及完善,对于日常清洁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做出保证。对于抢救药品以及抢救仪器,需要做到完好待用,确保在急诊抢救期间可以做到随时使用。此外,在进行药品管理以及抢救设备管理期间,需要对个人进行有效分配,对于抢救仪器的消毒以及清洁需要认真观察,并且就其完好性加以检查,对其性能达标做出保证,所有药品以及仪器完成使用后,需要于原处放回,以确保后续在抢救期间,如果需要能够立即投入。此外,护士长需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如果呈现出药品摆放不合理以及仪器消毒清洁不彻底现象,则需要对护理人员加以指责,并且就日常管理期间系列问题加以分析,对应完成改进方案的创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1.4  判断标准

对于护理满意度在进行评定期间,均采用医院对应设计的问卷展开,评价分值均设定为0~100分,结果同满意度成正比[7]。

1.5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心肺复苏时间、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各以[n(%)]、(x±s)表示,各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7.56%)、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8%)、(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其呈现出病情严重以及发作迅速的特点,并且疾病变化较为显著,抢救期间如果稍有失误,存在概率使得患者呈现出死亡结局的现象,对此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保证,将医疗纠纷减少,确定有效方式展开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意义显著[8]。

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通过组建小组、技能培训以及护理要求等诸多方面,将护理人员抢救护理效率显著提升。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97.56%)、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8%)、(70.73%);进一步说明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在接受抢救期间,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有效采用,对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明显,最终显著促进急诊危重患者的康复加快。

[参考文献]

[1]  黄丽,王杨.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4659-4661.

[2]  陳贵静.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43-145.

[3]  董海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活、护理急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5(18):55,57.

[4]  黄莉.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248,250.

[5]  韩凤玉,闫凤华,马亮亮,等.急诊危重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 24(14):8-10.

[6]  秦秀芳.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3):2153-2156.

[7]  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69-171.

[8]  李伟健,黄婉坤,叶健敏,等.个性化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17):137-139.

(收稿日期:2019-01-26)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管理抢救临床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