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间整合教学的尝试
2019-07-31吴志慧
吴志慧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因为不用承受“学业考查的”压力,很多学校的教育現状仍然是“语数英”教学明显重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会认为用“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的课时来上语文或数学课是为了学生好。但我想,每一学科的课程目标都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体现其学科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被其他学科的教学所替代的。当然,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我们可利用学科间相通的一些特性,将不同的两个学科进行整合,以实现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
本学期我带二年级,同时担任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再次翻看两个学科在对应年段的课程标准,发现其中有着很多的契合点。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而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每一课的设置都包含一个带有生动图画的小故事,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并能够从自身出发进行表达,进而在表达和讨论中获得美好品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捕捉到这一点,我便大胆地将每一课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一系列整合。
例如:我将“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挑战第一次》与“语文”教学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相整合。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小马过河》的故事,然后思考和讨论:“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通过讨论引出“如何面对第一次做某件事的困难”,学到了谚语“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阅读文字,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会分辨“可以挑战的事情,不能挑战的事情及在别人帮助下可以挑战的事情”。最后,通过与自己建立连接,选出自己一直很想挑战,但还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可以挑战的事情),思考“要如何克服内心恐惧,挑战第一次等问题”,写一写《我要挑战……》。在书写中进一步深入思考,留下深刻印迹,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鉴证自己的上课所得。
这次课之后,最明显的收获就是,班上有几个平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敢于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了,我看了他们的小短文《我要挑战……》,有的写道:“我要挑战站上舞台,去表演。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我要敢于在上课的时候回答问题……”看来,孩子们正是在内部力量的驱动下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呢!
本册“道德与法治”有一课是《试种一粒籽》,内容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以及劳动的乐趣,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学期“语文”教学中,我把“看图写话”设置为一个重点,因此,从学期初,我便要求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每天书写《绘画日记》(即:把事物画下来,再用语言写下来),因此,在教学《试种一粒籽》时,我就指导学生从“选定花盆”“选定种子”(不用现成的花盆,而是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来制作花盆)开始,随着种子发芽、生长,每天写一篇“观察绘画日记”,让学生在观察、绘画、书写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奇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表现得兴致勃勃,绘画与文字都非常细致,不仅达成了“道德与法治”在本课设置的一系列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与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更加愿意用书写来表达了。
当然,除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整合,语文课上两学科的整合也经常发生,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识字课时,跟随《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几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之情。
总而言之,当我们懂得各个看似分散、相对隔绝、自成体系的小学科,其实是可以综合的、相互联通的、互相紧密相连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学思路就能够更加开阔,方法和策略运用也就更加灵活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