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2019-07-31杨子林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日本队教养立德

杨子林

当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综合评价等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和国家意志;但在现实中,以分选人、以升学率论成败仍大行其道,以分评教、以分评校仍浪潮汹涌。这让清醒的教师、校长感到焦虑而无奈——

家长投巨资购置“学区房”,托关系为子女选班级,弃自己的工作、事业而陪读,牺牲个人、家庭乃至事业来换取所谓的分数、升学成绩。学生假期挤着进入社会机构所办的强化班,课余上私教的补习班;日常,满校尽戴近视镜——原本世界是学生的书本,而如今我们却是书本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师生在书本上观世界,在试卷中做实验,讲授、刷题成为追逐高分的法宝。各学校被迫卷入“剧场效应”,不得不延长在校时间,淡化乃至删除音体美课程。一些地区在复制着“优质生源+优秀教师+时间+汗水”的所谓“名校模式”……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一环套一环,相互助力,形成“负循环动力机制”(刘苗苗《唯分数、唯升学,功利教育评价导向如何校正》)。

功利的教育评价导致了畸形的教育目标,畸形的教育目标孕育了变态的教育行为,变态的教育行为催生了恶劣的教育生态——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教育之痛,教育之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之痛。对于学生来说,勤奋修学是必要的,但重压之下的苦读无疑会摧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好奇心,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甚至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要针对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来评价教育。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的认识大约经历了三次嬗变。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即成长。马云认为: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养学习机器,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据此,最初我将育人目标定位为:期待学生成长为一个文明人、文化人。

文明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力量。良好的习惯是文明人的标志。俄罗斯世界杯中,日本队以2:3不敌比利时队而被淘汰,失落的日本球迷主动留下来打扫垃圾。俄罗斯工作人员把日本队离开后的更衣室照片发到网上,她说“这是日本队离开后的更衣室,尽管他们在94分钟时输掉了比赛。感谢他们的球迷把看台清理得干干净净;日本队的队员甚至还收拾了更衣室,他们还留下了一张用俄语写的字条:谢谢。日本队是所有团队的榜样,很荣幸与他们共事。”

日本人输了比赛,却赢得了尊严。

文化培育着人的精神,改变着人的价值追求,文化如水滋润万物而悄然无声。

一个人有无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而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迪士尼摸臀事件、女子阻拦高铁发车事件、任正非炒掉北大才子事件,都一遍遍拷问着我们:什么是文化人? 梁晓声关于文化的解读可谓精辟:文化即“植根于內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学校也应竭力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时代视野,使之能够看见世界的变化,听见世界的声音,跟得上世界的脚步,最终登上世界的舞台。所以,我后来将育人目标又修改为:期待学生成长为一个有学养、有教养、有修养、有素养的人。

发展之根,贵在学养;成长之道,贵在教养;人之立命,贵在修养;成功之基,贵在素养。学养固然重要,但绝非决定因素。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可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素质、教养与年龄、学历、身份、职业等没有必然关联,但却是行走世界的通行证。

所谓教养、修养、素养,全看一些小事情。兰州大学某教授因自己迟到而大闹机场,韩国圆光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孙赫高铁霸座,刚学相声不久的一对博士夫妻在《相声有新人》节目里怒怼郭德纲……这些报道,总让人脊背发凉。

修养、教养、素养从何而来?它们来自于对知识的吸收,来自于对文明的参悟,来自于对先辈的景仰,来自于对正义真理的尊重,来自于对规则法则的敬畏,来自于对社会自然的谦卑,来自于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

所谓立德树人,其实很简单。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在新时期,我又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体化为:期待学生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气质高雅、精神高贵的人。真正的教育应不唯知识的饱学、不唯智慧的增长,更是独立人格的建树,是精神世界的丰满,是培育更有意义的生命。

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让心灵享受人性之美。

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先生十分“抠门”,一美元买的化纤毛衣他穿了10多年,然而,先生先后资助了2204名学生。在清华园,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秘密。赵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眉目舒展,了无遗憾。他常说自己是:君子自安,虽居陋室,自谙芬芳。拾荒老人陈光伟,靠收废品建古籍图书馆。当捐赠自己收藏的古籍时,老人开心地说:“这些书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用到,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岁月无法阻止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他们在人们心中竖起高尚的道德丰碑。

具有高雅气质的人,必定是举止文明、言谈得体之人。

真正的高贵在于人的精神。精神的高贵不是奢侈品加身,也不是面庞精致,而是源自于内心的自我超越和自律。海明威的散文《高贵的自己》中讲道:“让我们做精神高贵的人,就是要有目标志向,确立每天的小目标,成就三年、六年、十年以后的人生大目标、大志向。做精神高贵的人,就是人人优于过去的自己,先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再和优秀比,每天靠近一点点。”

学校要承担立德树人之任务,培养“品德高尚、气质高雅、精神高贵的人”,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于祖国时代之需要,立足于地区发展之实情,立足于学校教育之哲学,立足于学生成长之特点。

猜你喜欢

日本队教养立德
教养方程式
一场比赛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攻防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