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9-07-31王九现陈静威王明华张立民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良率经皮微创

王九现,陈静威,王明华,张立民

鲁西骨科医院创伤科,山东聊城 252000

引发四肢骨折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严重撞击等,其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后会伴有严重疼痛感,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1-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方式主要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者手术时间短,创伤性较小,术后引发的并发症低,对术后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而后者创伤性相对加大,术中出血量较高,对术后患肢的恢复会造成一定影响[3-4]。该文为了研究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于收治的21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9例,男性71例,女性38例,年龄20~59岁,平均(36.2±6.6)岁。 股骨 14例,胫骨 52例,肱骨 43例;观察组 109例,男性 69例,女性40例,年龄 21~58岁,平均(35.7±7.0)岁。股骨10例,胫骨56例,肱骨4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选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处理完成后消毒、清理骨折部位,在股骨﹑胫骨、肱骨骨折部位行一切口,长度约13 cm,将软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C型臂X线辅助下行骨折复位,观察关节是否稳定,稳定后则置入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先进行麻醉处理,再使用牵引床间接复位,于C型臂X线辅助下在骨外侧行一纵形切口,长度约3~5 cm,显示骨折区域后对肱骨外的骨膜、肢骨进行剥离,清理股骨﹑胫骨、肱骨骨折部位的血块,使用克氏针固定,观察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后经肌肉下骨膜外,越至隧道骨折部位,最终于股骨干远端插入锁定加压钢板,使用克氏针固定近端,观察骨折复位线是否满意,不置入引流管,最后进行皮内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僵硬)。

临床疗效标准[5]:优:手术后,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且骨折症状完全消失;良:手术后生理功能有所改善,骨折症状有所缓解;差:生理功能和骨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手术指标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优 75例 (68.8%)、良30例 (27.5%)、差 4例(3.7%),优良率为96.3%,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5,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 (4.1±0.9)cm、 手术时间 (46.5±9.3)min、术中出血量(58.2±7.4)mL、住院时间(14.8±1.9)周以及伤口愈合时间(7.2±0.7)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42、19.074、17.745、16.208、16.844,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切口长度(c m)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住院时间(周)伤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n=1 0 9)对照组(n=1 0 9)t值P值4.1±0.9 1 3.2±3.7 1 8.9 4 2<0.0 5 4 6.5±9.3 8 8.7±1 0.9 1 9.0 7 4<0.0 5 5 8.2±7.4 1 4 7.1±1 3.2 1 7.7 4 5<0.0 5 1 4.8±1.9 1 7.1±2.3 1 6.2 0 8<0.0 5 7.2±0.7 1 3.1±3.0 1 6.8 4 4<0.0 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占0.9%,骨折延迟愈合2例,占1.8%,关节僵硬2例,占1.8%,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109);对照组中出现切口感染7例,占6.4%,骨折延迟愈合7例,占6.4%,关节僵硬6例,占5.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3%(20/1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3,P<0.05)。

3 讨论

中青年人群体是四肢骨折的高发病人群,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摩擦感、患肢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6-7]。通常临床治疗会选择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术式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创伤性大,且术中需要剥离患肢软组织,会严重影响骨折血供,损伤神经组织,进而延长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增加术后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以及切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术后患肢体功能的恢复受到严重影响[8]。

现阶段,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认可和推广,该术式的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小、操作步骤简单、术中出血量低、治疗效果显著等[9-11]。术中通过深筋膜层及骨膜间建立软组织隧道可避免破坏血供功能,且通过骨膜与软组织的张力完成闭合复位,从而降低对骨折生物环境的影响。此外,术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可避免压迫正常骨组织,保护骨膜、骨折端的血供功能,从而提高固定效果。该次研究将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优 75例 (68.8%)、良 30例(27.5%)、差 4例(3.7%),优良率为 96.3%,优于对照组86.2%,观察组总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低于对照组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切口长度(4.1±0.9)cm、手术时间(46.5±9.3)min、术中出血量(58.2±7.4)mL、住院时间(14.8±1.9)周以及伤口愈合时间(7.2±0.7)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毛华晋等[12]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采用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后,其临床总优良率为 96.35%,且患者切口长度(3.8±1.4)cm、手术时间(50.14±8.2)min、 术中出血量 (52.6±6.8)mL、 住院时间(15.5±2.0)周以及伤口愈合时间(7.5±1.5)d,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说明观察组在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与常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四肢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后效果明显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病房的恢复,此外,该术式可减小手术切口长度,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住院时间减少也可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经皮微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