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2019-07-31武苗段勇余江李冠廷张兴国谢林波邓华
武苗,段勇,余江,李冠廷,张兴国,谢林波,邓华
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德阳 618000
脑卒中为我国致死、致残率第一大疾病,其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大多数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并发抑郁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据不完全报道,脑梗死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22%~60%[2]。且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严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预后不佳,疾病复发高。故该文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7月的脑梗死患者8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内科收治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脑梗死后3个月内抑郁并发患者43例。将脑梗死未并发抑郁症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脑梗死3个月内并发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三级乙等医院确诊,无误诊案例。 观察组男 27 例,女 16 例,年龄 35~69(52.7±17.7)岁,疾病类型:轻度抑郁18例,中度抑郁13例,重度抑郁12 例;对照组观察组男 25例,女 18 例,年龄 36~70(53.1±17.1)岁,疾病类型:轻度抑郁17例,中度抑郁12例,重度抑郁14例。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选病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签订知情告知书。
①脑梗死诊断标准[3]: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于入院48 h内经颅CT或MRI扫描确诊,并排除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患者。该次病例选取中,脑干梗死37例,小脑梗死患者25例,左半球梗死患者19例,右半球梗死患者5例。②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及家属知情配合;患者意识清楚;本地居民。③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失语;智力低下或严重躯体疾病;既往无焦虑及抑郁史患者。
1.2 方法
1.2.1常规治疗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式。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神经保护剂治疗。治疗期间未开展心理护理及其他针对性抑郁症预防措施。
1.2.2人员选取该次组建专门调查小组开展调研。小组由主任医师担任组长,选取自愿参与该次调研的主治医生3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1名完成该次试验。随访工作由护理人员完成,危险因素调查由主治医生完成。组长负责把握调查大方向,监督调研工作的落实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指正。
1.2.3危险因素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病情程度、社会心理、合并症等信息。
1.2.4质量控制为保证该次调查的科学性,将在以下环节开展质量控制。①样本选择:该次样本量选择严格遵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如选取对象不符合标准需重新选取。②资料收集。借助病例数据库调取患者资料,并与患者核实其他信息。为保证试验准确性,该次信息核查均由主治医师完成。③为参与该次调研的所有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明晰该次调研的目的、方法、意义,规范自身的调查行为,减少误差。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危险因素差异。①抑郁症诊断标准[4]:依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是否并发抑郁症。分数≥7分抑郁。
1.4 统计方法
脑梗死确诊3个月合并抑郁症患者人口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法,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组间对比以Pearson χ2检验。疾病危险因素与抑郁发病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后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两组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病时间、高血压、冠心病及合并感染等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知脑梗死发病于1~3月、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合并感染者确诊3个月内抑郁发病率高。
2.2 单因素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和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发病后合并感染与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呈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年龄与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未见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单因素相关性分析
2.3 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重考量相关性因素之间存在高度共线性,故该实验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指标。具体操作以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为因变量,以发病时间、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发病后合并感染为自变量,经回归变量赋值及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方程,分析各因素相关性。相关变量及编码报道如下。见表3。
表3 进入Logistic回归的变量及赋值表
该次多重线性Logistic分析可知,1~3月发病、有高血压史、有冠心病史、发病后合并感染与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故可知上述4项因素为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信度高。见表4。
表4 脑梗死3个月内合并抑郁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死率及伤残率非常高。脑梗死后抑郁症为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5]。故该文就脑梗死后3个月抑郁发病患者疾病高危因素分析结果如下。①1~3月发病。因1~3月期间为新年开头,或有患者发病后过于忧虑自己活不过该年度,故加剧思想压力。且随病情症状体现,患者思想压力逐渐加深将加速抑郁发病[6]。故 1~3 月发病例数共 31 例,显著高于 4~7 月(P<0.05)。②高血压史。因具高血压病史者临床治疗及护理难度加大,故用药与护理关注与常人不同[7]。且高血压病史者疾病知晓将加剧思想负担,故抑郁发病。故合并高血压史者为脑梗死抑郁发病高危人群,共31例,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抑郁者(P<0.05)。③冠心病史[8]。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障碍等病情征象,患者不舒适感将加剧疾病恐惧,致抑郁发病。该次见合并冠心病抑郁并发者共33例,高于无合并冠心病者(P<0.05)。④合并感染。常见脑梗死患者出现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等疾病,患者疼痛及思想压力过大引发抑郁症。上述对比得知合并感染抑郁发病者29例,多于未合并感染者(P<0.05)。陈伟河等[9]人在《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分析》中证明,年龄>65岁、内向、小学文化、基底节区梗死与抑郁发病相关。其所得结论与该文相符。
为进一步帮助脑梗死患者控制疾病不良情绪,降低抑郁症并发率,该文制定如下预防措施,期待帮助更多患者。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10]。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并为患者开展心理测评。如患者出现悲观情绪,需及时为其开展心理指导。告知患者加强身心照料,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1]。如患者出现疾病情绪控制不佳,可告知患者以深呼吸方式调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②为患者提供生活协助[12]。大部分患者发病后自理能力下降,如若患者家属照顾不周将会加剧患者不满情绪[13]。故及时帮助患者家属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护理注意事项,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例如:读书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等[14]。③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家属多理解患者,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家属及社会探望人员平和心态,以平静、轻松、鼓励的方式探望,增加患者治疗信心[15]。
综上所述,脑梗死确诊后3个月内应加强关注1~3月发病、具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合并感染群体的抑郁症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