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7-30朱寿明
朱寿明
(南京永平显微外科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
在骨科三踝骨折较为常见,该病主要是指内踝、外踝以及后踝同时骨折,病情比较复杂[1]。三踝骨折会影响患者踝部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危害患者健康与正常生活。临床研究表明:如果不能给予三踝骨折患者有效治疗,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病情加重[2]。所以临床要重视三踝骨折的治疗,该次研究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高新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48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这48例三踝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年龄为21~76岁;11例患者为左侧骨折,13例患者为右侧骨折;其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14例;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年龄为22~77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10例患者为左侧骨折,14例患者为右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体位选择:仰卧位;手术处理顺序为:后踝、外踝、最后是内踝。以患者跟腱和外踝中点为切点做纵行切口,切口大小为15 cm,依次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浅层,分离深筋膜层保护组织间神经丛,注意在应用止血钳进行分离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如果患者后踝骨折与腓肠肌距离较近,应该行改良弧形切口,入刀处为后外侧,切口到位后开展解剖复位操作,等待骨折复位之后采用螺钉规定。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侧入路治疗,手术处理顺序为后踝、外踝、最后是内踝,手术切口从常规外侧入路基本操作同治疗组。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能够正常行走活动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能够正常活动,不能长时间行走,伴有轻微疼痛;中:活动和行走轻微受限,伴有疼痛感;差:无法正常活动,疼痛感明显[3]。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在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分别用(±s)、[n(%)]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治疗组(n=24)对照组(n=24)93.21±14.48 113.67±23.84 45.87±6.92 62.56±8.91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31±1.52)周;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 (14.55±1.87) 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踝关节功能
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17%,其中优10例,良9例,中3例,差2例;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其中优13例,良9例,中3例,差2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三踝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主要由车祸以及坠落伤等外力因素导致[4]。三踝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踝关节肿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关节在于复位固定,在以往的治疗中只是对外踝、内踝进行复位,没有对后踝骨折进行处理,所以治疗效果不理想。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解剖复位逐渐应用于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理想效果[5]。解剖复位能够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保证其稳定性,避免骨折端剪式或旋转性活动影响疾病恢复。另外,踝关节内支撑能够让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在解剖复位内固定中手术入路非常关键,会影响固定效果[6]。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是对常规入路方式的改善,优势十分明显。后外侧切口能够将胫腓骨后方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并且能够清晰显示后踝部细小解剖结构,这样在手术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骨折情况。在处理骨折周围血管韧带组织时十分便利,从而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另外。后外侧入路的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折端局部软组织剥离,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感染[7]。在复位固定时手术操作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这样主要是为了先对外侧进行重建,这样能够为内踝的复位和固定提供有利条件,降低手术的难度。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31±1.52)周;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5±1.87)周;对照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17%,其中优10例,良9例,中3例,差2例;治疗组24例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其中优13例,良9例,中1例,差1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