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2018-02-10朱玉辉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

朱玉辉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36

摘要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0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外踝-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研究组以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周、6周、12周、24周、48周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后踝复位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研究组AOF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复位次数,加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三踝骨折;后踝-内踝;复位顺序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也相应地发展壮大,这使得这两个产业相关的事故发生率相应升高,三踝骨折就是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一般来说,踝关节骨折多合并有韧带损伤,因而患者骨折后其踝关节的稳定性会受到非常显著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手术核心要点就是力争解剖复位,同时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尽可能恢复。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三踝骨折的外科術式研究,以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04例,男65例,女39例;年龄19~67岁,平均(36.4±11.3)岁;其中右踝骨折72例,左踝骨折32例;按照致伤因素划分,交通事故伤65例、系高处坠落伤26例、重物砸伤8例、扭伤5例。全部患者均实施x线检查确诊,同时排除严重骨质疏松、既往踝骨骨折史、陈旧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骨肿瘤、严重贫血等不适合纳入研究的情况。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患肢、致伤因素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本组以外踝-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生效后摆置为侧卧位,在患肢大腿中段以电动气囊常规止血。首先经由腓骨后外侧入路做切口,将外踝骨折病灶暴露,在直视下妥善复位外踝并以螺钉固定;而后再暴露后踝骨折创口,直视下复位后以螺钉将其固定;最后暴露内踝及三角韧带,直视下复位,以加压螺钉固定。固定完成后对踝关节稳定性进行检查,对损伤韧带实施同期修补,必要时给予胫腓联合固定。最后以C臂机确认复位良好、稳固后即可留置引流,逐层缝合。②研究组:本组以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生效后摆置为侧卧位,在患肢大腿中段以电动气囊常规止血。首先经由腓骨后外侧入路做切口,同时保留其后踝、外踝骨折灶,而后同时对两处骨折实施直视下手法复位并螺钉固定;而后再暴露内踝,实施手法复位并螺钉固定。固定完成后对踝关节稳定性进行检查后,对损伤韧带实施同期修补,必要时给予胫腓联合固定。最后以C臂机确认复位良好、稳固后即可留置引流,逐层缝合。

观察指标:①后踝复位次数:对比两组术中后踝复位次数。②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年,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③踝关节功能:随访1年,对比两组术后3周、6周、12周、24周、48周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运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并运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后踝复位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研究组后踝复位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术后3周、6周及48周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术后12周及24周研究组AOF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在临床上,踝部骨折占所有骨折病种的4%左右,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人群。由于踝关节的生理功能对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骨科医师在针对踝关节疾病,如脱位、骨折、韧带受损等进行临床干预时,必须极力追求解剖复位,否则一旦复位不良,踝穴就会逐渐缩窄或拓宽,导致生理结构变形,引发踝关节功能受损,患者多可长期处于踝关节失稳及疼痛状态,严重者可诱发远期的创伤性关节炎。因而,给予踝部骨折患者完善的内固定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根本。

临床研究指出,对三踝骨折患者而言,复位固定次序不同,术中操作繁琐度及骨折愈合质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为三踝骨折患者实施骨折复位时,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后踝实施复位固定。在未牢固固定外踝和内踝之前,整体手术视野相对宽松,并且有足够施展手术的踝穴空间,后踝的整体暴露效果也十分清晰。但若首先将后踝妥善复位,一些患者的后踝由于被韧带牵拉产生了显著的拉力,加之有充裕的踝穴空间其复位极易位移或变形。因而,必须对后踝和外踝同时进行复位,先行对踝穴空间进行挤压,使踝穴宽度固定,且距骨体也趋于稳定,对外踝实施重建后能够对踝穴外侧壁实施精准标示,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内踝复位,从而使三踝复位均牢固、稳定。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后踝复位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术后12周及24周AOF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复位次数,加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
腓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内踝后丘骨折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后踝骨折诊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