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紫砂花塑器装饰艺术的人文底蕴
——“禅梅壶”创作随感

2019-07-30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底蕴紫砂壶紫砂

陈 成

(江苏 宜兴 214221)

0 引 言

紫砂花塑器壶类品种以其装饰艺术的独特性、形象逼真的自然性、书画家眼中的亲和性,彰显了传统工艺浓郁的民俗风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历经五百多年的传承与创新,名人名品,代不绝书;壶艺传播,美名远扬;紫砂文化,谱写华章。紫砂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就了宜兴紫砂今天的辉煌。本文就《禅梅壶》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制作及与书画大家跨界合作等做一简要论述。

1 主题定位,设计理念突出人文底蕴

紫砂壶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中很独特的一个艺术品种。有人曾这样赞美它;田头送茶,是农夫的恩物,禅房打坐,不输僧人的钟磬,玩转于文人掌股,却成了纵论天下的道具,移至画家案头,又成了书画小品的载体。由此推定,紫砂壶因其艺术形式和实用功能,得到士民和藏家的珍爱,文人雅士亦对它推崇备至。

紫砂壶以泥质、造型、装饰取胜,三者皆是烧成前成型工艺必备的重要环节,需要艺人有精巧的构思设计和主题定位,用娴熟的技法使作品达到艺与技的整合。花塑器《禅梅壶》正是遵循了道法自然的艺术法则,抒发情感,展示作品的人文底蕴。

《禅梅壶》是典型的花塑器,选用宜兴原矿优质原料“底槽青”,主题定位为“梅”与“禅”。将梅花和佛教之禅相结合为壶名,要求在造型和和装饰上必须有艺术形象的融通和契合。因此,整体造型中壶身设计成一截14cm 的高梅桩,结节斑驳,壶嘴、壶把自壶身以虬曲之状的梅枝展开,老杆新枝,意境生动。顶部截面平整、嵌盖,形体自然。为表现梅花盛开的自然景象,壶之表面用圆雕技法在枝杈处贴塑浮雕梅花25 朵,或盛开,或含苞,将梅之冰清玉洁的形象微缩在壶上。用较为抽象的形式,在梅桩顶端截面上,设计出略高出平面的半月形,寓意佛家的僧帽,与修长的壶身融为一体,让人浮想联翩。作品取名“禅梅”,既有具象的美感,也有抽象的灵韵。

紫砂花塑器装饰题材广泛,包涵世间万象,而以植物、花卉形象表达的最为常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历代文人题咏,画家笔下的人文景观,都喜欢这类题材,或寄性,或畅想,抒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禅梅壶》力求阐释佛家之“茶禅一味,美美与共”的真谛;表现学人之“梅花知之,心心相印”的情怀。其壶艺特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紫砂传承有序的人文底蕴。

2 锐意进取,跨界合作传播紫砂文化

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文化运行的轨迹,举凡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乃至民间传统工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紫砂壶随着茶文化的发端而出现,又随着茶文化的勃兴而多彩,壶为茶而生,茶为壶所用,便是最好的佐证。

任何艺术形式在社会发展变革中,都可互相借鉴、学习、贯通,这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也是人们审美情趣、文化需求多元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简言之,紫砂壶除了良好的使用功能外,还要讲究艺术形象的文化审美,两者不可偏颇。

在紫砂发展史上,文人骚客、书画大家参与紫砂创作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今天常说的壶人与文人的跨界合作。这无疑为紫砂艺术的文化积淀增添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元素。

《禅梅壶》是跨界合作的产物。

图1 《禅梅壶》Fig.1 Zen-style plum-stump teapot

壶艺自有灵犀,跨界合作是壶人与文人间思想交流激荡的物化,以人合天的观悟。做壶人唯有在新时代的脉动中,坚守匠心,锐意进取,不断去创作出美轮美奂的壶艺新品,通过跨界合作传播紫砂文化必将呈现出一片古老常青的天空和平明闲放的悠景。

3 结 语

紫砂花塑器装饰取材于自然界的恩赐,其价值取向多维,审美标准相承相异,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它与雕塑作品相似,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耐人品味玩索。现今,在壶艺勃兴、方家四起的紫砂艺苑,做壶人更应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紫砂之花也一定会越来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

猜你喜欢

底蕴紫砂壶紫砂
刘少白
倍er高级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湖南蓝印花布的价值底蕴和设计理念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