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于人陶瓷艺术研究

2019-07-30汪阳坤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青花陶艺纹样

牛 凯,汪阳坤

(1.景德镇陶瓷大学 艺术文博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2.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1)

0 引 言

施于人先生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时期,许多陶艺家们纷纷开始创新,使得他的陶艺风格在充满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他是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陶艺家之一,博学多才,深受同事和学生的爱戴,是将现代元素融入陶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弟子秦锡麟曾说,“如果你想了解陶艺,你一定要采访我的老师,他的精神如金子般闪闪发光”。施于人先生为陶瓷艺术鼎新革故注入丰富的陶艺新元素,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初期的作品装饰新颖生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陶瓷装饰审美的特点。

1 施于人所处时代背景

一个人的人生、命运,往往反映了当时国家、乃至世界的命运。施于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无数心酸艰难,反映着当时无数知识分子坎坷不平的一生,这也正铸就了他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他将这种精神带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

1.1 个人生平经历

施于人,原名施文林(图1)。1928年2月2日,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小商人之家,9 岁便失去了父母,使得他从小生活很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热爱。施文林聪明好学,从小就有很高的艺术天赋,施文林上高中时择名“于人”出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48年,施于人考入杭州国立艺专,1952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毕业的前夕,他的导师梅健鹰想要在瓷都建立一所中央工艺美院式的教学基地,便带领施于人及几个弟子一同前来景德镇考察研究,大家都满怀斗志想要让瓷都恢复昔日的风光。

图1 施于人先生Fig.1 Mr.Shi Yuren

1953年,他随同北京专家组一起到景德镇参与设计“建国瓷”“出国展览瓷”。1955年,施于人于北京毕业后来到景德镇,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58年,三所学校合并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施于人作为建校人士之一,带领陶瓷设计专业,负责教学设计及课程安排,为陶瓷教育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代表人物有:张育贤、戚培才、彭竞强、秦锡麟、郭文连、张学文、钟莲生。

1957年,由于政治原因,施于人被打为“右派”,热爱教育事业的施于人不能站上讲台教课,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艺术的热爱。1962年,右派的“帽子”被摘掉了,情况稍有好转。但在1965年文革前夕,施于人再次受到政治的冲击,工资减少,加上儿子的出生,使原本清贫的生活更加困难。他不能从事艺术创作,远离他的画笔、瓷器以及教室。文革期间,他的老师和朋友把瓷器作品和设计图托付给他保管,无疑对施于人先生后来的陶艺成就有很大的帮助。这段时期他不断扩大见闻,提高见识,为接下来的陶瓷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四人帮”粉碎,广大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渡过了艰难的冬天,施于人的名誉也得以恢复。

1978年,在北京著名陶艺大师祝大年的邀请下,施于人和一群陶瓷界的大师们一起创作了首都机场的大型壁画《森林之歌》(见图2)。整幅画面由3000 多片瓷板组成,瓷板上的装饰是由粉彩烧制而成,画面描绘了云南、广东亚热带地区的大自然风景,给人一种百鸟争鸣、万木争春、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此打开了施于人创作之门。

施于人喜爱音乐,颇有音乐天赋,会弹手风琴、弹钢琴、唱民歌、擅长跳舞,施于人为人宽厚善良,他乐观向上的性格、不屈不挠的品质伴他走过了艰难的岁月。

图2 森林之歌Fig.2 Song of the forest

1.2 西方现代艺术传入中国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改革开放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扩大了眼界。由于85 艺术思潮运动的影响,西方艺术逐渐影响国内陶艺界,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热潮。就在这个文化交融、碰撞的时期,中国的现代陶艺走进人们的视野。它强调艺术表现形式应是新颖的,不能重复或模仿过去,可以用一切传统的手法来重组和实现自己的艺术,以自由的形式来抒发创作者内心的感情。当时大部分的艺术家都纷纷开始对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在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观念中相互碰撞、不断摸索从而产生现代陶艺理念。

1.3 学院派的兴起

二十世纪50年代,“建国瓷”的烧造代表着“学院派”陶艺风格的开端,开启了陶瓷艺术家创作的新篇章,烧造了一大批以传统为题材的新纹饰作品。随后,与陶瓷专业相关的院校专业便相继成立,院校中一大批陶艺家、雕塑家和画家都参与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之中,形成了以学院为主流的现代陶艺创作队伍,施于人正是其中之一。

中国当代陶瓷创作的学院派是针对数个陶瓷产区重镇及庞大的民间职业陶瓷制作群体提出的,它的成员主要来自高校陶瓷专业的师生们。首先,这类艺术家的作品更多地充满了个人的艺术语言与创新,在优秀的传统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的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创作,他们最大化地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全新的理念与创作手法注入陶瓷作品之中。其次,“学院派”的陶瓷作品更多的表现了个人情感,每个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创作出来的艺术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另外,“学院派”的陶瓷艺术家对创作作品的材质有了深入的了解,使材质进一步与工艺相融合,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材质的美感。

“学院派”作为我国陶瓷艺术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对传统进行重新定义,同时结合时代特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进行了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探索。他们敢于突破传统陶艺的束缚,同时又汲取传统陶艺中的精髓之处,加入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创作出“学院派”独特的陶瓷绘画作品。

2 施于人陶瓷绘画形成的原因

2.1 剪纸文化影响

剪纸是民间艺术中最常见、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题材非常广泛,传递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剪纸的画面由一根根相连的线条构成,粗犷和细腻的线条有序排列,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对比性。从我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来看,将剪纸艺术应用到陶瓷装饰纹样上的是宋代吉州窑的表现手法,吉州窑的剪纸贴画纹样(见图3)追求自由洒脱,表现的纹样多为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或许是这强烈的民族性和对比性引起了施于人的注意,再或许是吉州窑的瓷器给予施于人无限的灵感,使得我们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剪纸的影子。剪纸艺术和陶瓷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受到洗礼,已经形成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和装饰手段。

图3 吉州窑剪纸贴花吉语盏Fig.3 Auspicious cup with applied paper cut design,Jizhou ware

剪纸的每个图案通过借喻、象征、谐音等手法,具有自己独特的装饰含义及吉祥寓意。例如“鱼”象征“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象征“平步青云”等等,这些剪纸装饰题材在陶瓷装饰纹样中的大量使用,使得剪纸艺术和陶瓷艺术相互碰撞,两种原本毫无关系的艺术擦出了火花。

施于人先生的瓷盘《富贵有鱼》(见图4)作品以惠山泥塑中的形象为背景,画面中幼童左手抱鱼的形象,采用谐音寓意的方式,象征着年年有余,赋予了传统陶瓷新的含义。用景德镇传统的古彩方式来描绘幼童,瓷盘中鱼的形象运用剪纸写意的方式来表现,同时鱼的大面积红色与叶子零星的绿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整个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该瓷器中植物以木芙蓉为装饰,象征着富贵吉祥;特别是古彩装饰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点带面”“以疏代密”,即保留了古彩原本的特征,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审美特征,可谓是一件传世佳作。

当然施于人先生并不是照抄照搬地将剪纸艺术运用到瓷盘中,而是对剪纸的造型进行再次创造。剪纸的装饰造型形象偏多,将它直接用到陶瓷中难免有些杂乱。所以,施于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既抓住了传统剪纸的主要特点,又让它适用于陶瓷工艺基本装饰要求,构图主要以平视来描绘形象,拒绝添加复杂强烈的透视于其中。

图4 古彩《富贵有余》Fig.4 Wealth and abundance,antique colors

2.2 印染工艺的影响

印染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艺术,大致可分为蜡染、扎染、蓝印花布(见图5)三种。在先秦时期,我国的蜡染艺术就已经产生了。它的点线面关系和黑白关系非常的和谐。

图5 蓝印花布Fig.5 Blue calico

由于蜡染是用蜡刀蘸上熔蜡绘于画布之上,然后用蓝靛浸染后去蜡,画布就会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蜡染的图案丰富多彩,大都来自大自然中的物象,例如动植物和花鸟,将它们组合成吉祥纹样来进行暗喻、谐音、类比等,尽情抒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蓝印花布色调素雅,朴实大气,富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蓝印花布中的蓝色和谐、统一、均匀,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性,它的纹样相对于青花装饰纹样来说更加夸张,它运用了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使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

把蓝印花布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陶瓷上的要数施于人先生了。施于人先生的综合装饰作品《民风》系列(见图6),作品是以黑色釉为底色,然后采用不规则形状的红色剪纸与蓝色的印花布蜡染为装饰纹样进行拼接,将蜡染艺术巧妙地融入到陶瓷装饰纹样中。红蓝对比,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但是又建立在整体装饰的统一性上,给人和谐统一之美。作品将剪纸艺术与蜡染艺术完美融合,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图6 综合装饰《民风》Fig.6 Folk style,mixed media

2.3 日本波纹的影响

波纹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表示吉祥寓意纹样,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表示一种美好向往与情感寄托。波纹纹饰早在日本便开始流行,日本艺术家森雄山(Mori Yuzan)根据波纹纹饰曾创作《波纹集》一书,作品为单色线稿,记录了风格繁多的波纹图案。笔者通过翻阅该书,发现书中的少量纹样与施于人先生的陶艺绘画有相似之处,所以笔者推测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似乎是受到了日本波纹纹饰的影响。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见图7)。波纹是一种模拟海水流动形态的纹饰,日本波纹流传至今,在现代陶艺中仍然运用十分广泛。我们去一些餐厅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餐具的纹饰是波纹艺术。施于人先生汲取日本波纹绫方艺术元素,加入到陶瓷纹饰之中进行拼接,营造传统与现代感融合的新型陶瓷装饰纹样。

3 个人风格

现代陶艺一直以来都是以“创新”为理念,随着西方艺术进入中国,陶艺家们纷纷开始重视作品的新颖与创新。有的坚持使用传统技艺,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改革创新;有的则是在陶艺作品中糅合各种传统艺术进行创作。当然创新应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有内容的创新。所以,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以传统为基础进行创新。从施于人先生的陶艺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阶段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拼接;第二阶段侧重于笔墨技巧以及现代元素的融入。

图7 《波纹集》与施于人先生陶瓷绘画细节纹样比较Fig.7 Comparison between patterns from Collection of Corrugated Patterns and Shi Yuren’s ceramic paintings

3.1 青花斗彩的传承与创新

施于人尤其推崇青花斗彩,同时它也是陶瓷装饰纹样的主流。它将釉下青花色与釉上彩色完美融合,给人很强的层次感以及民族特色。施于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民间传统为题材,例如《多子多福》(见图8)运用写意的笔触绘成青花树枝,然后釉上斗彩把“石榴”渲染的生动形象。这幅作品红蓝对比强烈、温柔雅致,将传统的青花斗彩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充满现代感。

图8 综合装饰《多子多福》Fig.8 More offspring more happiness,mixed media

对于青花斗彩来说,不同时代的装饰纹样与造型风格都具有相对独特性。因为它们的形成是受到时政压力、经济水平还有文艺潮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于人先生自己研究新的釉色,不仅仅局限于常规色。釉上釉下结合,使青花斗彩在各式各样的载体上进行表现,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紧跟时代的步伐。

而施于人在作品中将这些特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并且融入了现代性语言。他没有全盘接受传统斗彩的艺术设计理念,在纹样装饰与构图上放弃了原有的对称布局,打破了那种固化式的四平八稳,大肆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使构图获得了别样的生命力与灵动性。他还深入研究学习了蜡染文化、剪纸艺术等优秀的民间艺术,并运用在了青花斗彩上,利用当代艺术中平面构成中的剪切、重叠、不空中空、拼接等方式方法将其内容反映在斗彩画面中。这种创新可以说是别人所不敢及之事,画面简洁而不简单,构图大胆而不失严谨,虽说出其不意,但又韵味十足。

3.2 古彩的继承与创新

古彩又称五彩,它是在瓷器的白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再运用单线平涂的方法,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材料绘画纹样。施于人先生的古彩作品《四季百花》(见图9)以五彩技法完成,题材以花卉蝴蝶为主,构图非常饱满,整幅画面生动质朴,色彩新鲜艳丽,仿佛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向我们飞来。他用传统的花草题材塑造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画面,既保留了传统古彩中所特有的风格,同时也突破了古彩所特定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点、线、面的构成法则重组自己的纹饰,虽然他的古彩作品并没有像青花陶瓷作品一样使用拼接手法,但他仍然将新的思想注入到了瓷盘的空间之中。这些正是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过去,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产物。

图9 古彩《四季百花》Fig.9 Flowers of four seasons,antique colors

又如《四季百花》(见图9)这幅作品,与同时期段茂发大师的作品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段茂发老师的古彩作品《荷花水鸟纹六方瓶》(图10)依然遵守着固定的康乾五彩的绘画技法。传统的五色搭配,注重红黄绿等色调的层次,仍给我们一种古彩端庄之感。同时他更注重吸收康熙五彩开光、图案装饰以及线条等绘画艺术语言,在构图颜色上相对传统,不如施于人先生的大胆创新。从施于人先生的古彩作品来看,他比较重视自己的审美观念,能够恰到好处地将现代审美与传统古彩相结合,无论是古典淳朴的红绿彩,还是缤纷多姿的五彩,整幅画面都色泽浓郁而又和谐统一。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新的思想、新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宗旨是:一方面吸收外来艺术思想文化,与传统古彩相结合,同时融入民间通俗艺术的特点,使其符合当今时代审美,又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同青花斗彩一样,制作了新的器型,使古彩展现在不同种类的器型上。

图10 古彩《荷花水鸟纹六方瓶》Fig.10 Hexagonal vase with lotus and waterfowl pattern,antique colors

3.3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融合

以青花与中国画用笔为例,“墨”是中国画的绘画要素。青花的发明使陶瓷装饰与中国绘画原料中的“墨”相通,骨法用笔最直观的体现是青花装饰中的线描,青花线描讲究刚柔并济,疏密有致,浓淡得宜。虽然国画与陶瓷绘画的材质不同,但是从用笔的方法和追求的总体艺术效果上来说却是相同的,中国画的自然神韵、作者个人的审美意趣、品行素养等都会通过笔墨语言表达出来。中国画在表现手法上追求浑然天成,创作大多以自然感悟为基础。从施于人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影子。

竹梅以其清雅淡薄、傲骨凌寒的品质常常被艺术家们引入画中。作品《竹梅双栖》(见图11)运用青花釉里红的装饰方法进行创作,用青花勾勒竹子、重彩染花,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寒梅的冰肌玉骨,画面下方两只云鹤入画,使整幅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气。

图11 青花釉里红《竹梅双栖》Fig.11 Bamboo and plum blossoms,underglaze blue and red

作品《秋禽图》(见图12)完美地展示了这一点。从画面的整体效果来看,它描绘的是随风摇曳的树木,四处觅食的鸟雀构成的一幅深秋景象。作者将花叶花茎进行分层塑造,既表现了植物的原本样貌,又加强了笔墨的独立表现。整幅画面仍然延续着传统的青花艺术,但是我们仔细观察枝叶便可以发现,画面中运用中国画流畅的笔墨技法、清晰的线条描绘树枝及树叶。同时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很明显地呈现出现代艺术中追求自由活泼的特点。

图 12 青花釉里红《秋禽图》Fig.12 Autumn birds,underglaze blue and red

中国画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韵味风格。例如《竹梅双栖瓶》(见图11)就是运用笔尖在瓶身上进行描绘,在运笔线条中透露出一种轻柔秀丽的韵味;而《秋禽图》(见图12)则运用了大写意的线条手法,简单随意地描绘花叶及花茎。在陶瓷绘画中不管是青花、粉彩、新彩等都离不开勾勒线条,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线条质感与中国画最为相似。

3.4 拼接艺术

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用于陶瓷纹样设计中,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转型。昔日的传统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沉淀后可以成为当今的时尚,传统艺术不单单是一个纹样、一个符号,它代表了更多内在的象征意蕴,施于人先生正是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截取理念,将各种传统艺术进行融合拼接,形成新的陶瓷装饰纹样。

例如作品《喜庆》系列(见图13),将剪纸与青花色块或线描的方式相结合。蓝色源于蜡染图案,红色的图案来自剪纸的装饰纹样。将它们有序地进行排列,组成陶瓷的装饰纹样。当然陶瓷是三维的存在,它不同于中国画的平面创作,更需注重它的立体性。图案纹饰应随瓷器的曲面转折变换。该系列作品装饰形式丰富,这些陶艺作品虽然采用了不同的碎片,但是从外观上看起来严丝合缝。他的拼接方法首次打破了几何空间中对称性的局限,重新生成独特而美妙的空间,在和谐之美中又充满变化。将釉上彩和釉下彩装饰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但又不拘于传统。体现了陶瓷艺术经典图案与现代艺术创作思维巧妙的融合,符合时代审美的要求。

图13 青花斗彩《喜庆》系列Fig.13 Celebration series,contrasting color s

4 结 论

(1)施于人先生的陶瓷绘画作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将传统剪纸、蜡染等各种民间艺术与陶瓷纹饰融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陶瓷装饰纹样,这也是其个人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2)施于人先生所处的时期正是外国多元艺术流入中国的重要时间段。陶瓷绘画作品受很多国家艺术的影响,如西方现代艺术影响、日本波纹纹饰影响。从施于人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并在其中融入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红色的小三角点缀器皿,这正是他多年压抑后解放的喜悦,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喜庆的情感。

(3)施于人先生的陶瓷绘画在广泛吸收中外传统艺术思想的同时,还融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从而创作出了具有民族审美意蕴,同时又彰显时代精神的作品。施于人先生的作品在艺术中设计,在设计中体现了艺术的美。其作品对当代陶瓷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丰富了陶艺界的审美涵养和鲜活的创造力,他的作品对学院派陶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青花陶艺纹样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疯狂”的陶艺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水墨青花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