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开放相关问题的文献综述及思考
2019-07-29周春威
周春威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资本项目开放研究领域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这对于后来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资本项目开放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资本项目开放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第一,资本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区别;第二,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以及它的利弊问题。最后,就目前的文献提出本人的一些疑問,望今后研究的重点可以有所侧重。
关键词: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
19世纪初,资本项目可兑换成为我国货币当局关注的焦点,并逐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它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深化的重要项目之一,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平衡国际收支,填补缺口。同时,也可以倒逼国内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保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目前,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很多,在此,本文对资本项目开放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思考。
一、资本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开放的文献综述
早期,很多学者将资本项目的“开放”就直接等同于“可兑换”。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蒙代尔和弗莱明(1963)在其必要性方面,提出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该模型将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和汇率问题放在同一框架中进行分析,认为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与汇率的稳定性是无法同时存在的,三者在某些情况下只能择其二。在其实现路径方面,学者们围绕资本项目可兑换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后顺序的问题展开了争论。麦金龙(Mukinnon,1973,1993)和爱德华兹(Edwards,1985,1989)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先确保是在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健全的金融市场、合理的汇率利率制度等前提条件下,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放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一步。Bhandari(1989)和Guitian(1977)等学者则从改革的成本出发考虑改革的顺序问题,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应放在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前,这样可以降低资本管制成本。
对于资本项目开放的定义,IMF在历年出版的刊物及发布的文件中对于资本项目开放只给出了一个笼统的定义,认为它“解除对跨境私人资本流动的法定限制,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未对是否开放资本项目和开放到何种程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IMF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应具备以下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适当的汇率制度、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以及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而这些条件只能从表面现象上做出主观判定,并未利用量化的数据来准确找出恰当的开放时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者夸克(Quirk)和伊瓦斯(Evas)都提出对资本项目开放取消了一定的限制,可这也仅仅是部分取消。
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的文献综述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都反映了资本项目开放在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下的重要性。可是深入开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国内外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1)反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文献综述。蒙代尔和弗莱明(1963)的“三元悖论”总结,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与汇率的稳定性是无法同时存在的,三者在某些情况下只能择其二。从现实情况分析,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削弱政策的控制能力,其严重程度要比蒙代尔所预测的情况要更大。对于货币的控制,相关部门可能无法进行完全掌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资本账户的波动探讨只能通过货币与信贷总量或汇率等方面来体现。中国政府通过对汇率进行调整和干预以解决三难选择,但同时也为此产生了巨额冲销成本。同时,总结世界上已实现开放国家的经验,开放会使一国国内经济的不稳定,乃至最终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Loungani和Furceri于2013年选取50个发达经济体为样本,分析其资本账户开放后的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发现,经济体在各自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一年后,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其不平等程度会增加1%左右,在五年后增加2%。Kraay(1998)和Stiglitz(1999)也赞同上述观点,认为资本项目开放会不同程度的增加国内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2)支持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文献综述。纵观关于开放的相关文章,支持开放的观点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论述的:一是开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进一步的推进作用;二是,开放虽有风险,但风险是可控的。
资本项目开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进一步的推进作用。李婧(2011)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的稳定性和可测性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汇率改革的大环境,其开放度不够深入是我国汇率在外币买卖市场中存在价格差异的最大制约因素。张国兵、安烨(2013)则表明我国对于开放的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其阻碍性表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货币互换协议方面,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内汇率市场与市场化的香港特区人民币离岸市场间的隔离方面,以及资本、证券类和对外直接投资资本账户的管制方面。金惠卿、杨宏(2014)提出,开放可以保证国际收支水平的均衡性,扭转一直以来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对于资本的严格管制,使得资本自由化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套利对冲机制的缺乏,使得国际收支无法得到均衡,给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压力,也严重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开放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平衡经常项目下的顺差,缓解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也可以倒逼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汇率的调整,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加以控制的。戴相龙(2002)认
为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长期资本可先适当放开,短期资本则要严格把控;从风险角度看,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可先适当放宽,对证券和海外贷款则要密切关注,重点管制。羌建新(2005)提出资本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引发国内经济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但面临风险的机率和程度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所以,在进行资本项目开放时,首先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制度的建设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开放顺序,有计划、有次序地整体推进。成思危(2014)也提出,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应当秉持“成熟一项、开放一项”的基本原则,谨慎操作资本项目开放,加强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机构管理能力,防止国外资本过快流入流出的巨大冲击。
三、思考
综合以上文献的论述,目前学者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资本项目开放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已经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区别、资本项目开放的实现条件、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但是资本项目详细开放哪些项目、如何开放以及国家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导者如何进行管制、管制到何种程度却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说明和具体举措。今后,将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对于其资本项目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及其具体的开放内容、开放程度的测量和政府管制的举措进行详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明慧,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潜在风险和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6..
[2]金惠卿、杨宏,中國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利弊和对策[J],外汇管理,2014(01).
[3]成思危,人民币国际化之路[M],中信出版社,2014(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