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校园贷”的防范与解决路径分析

2019-07-29尹文琴

财讯 2019年32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校园贷互联网金融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已融入各行各业,金融行业也随之融入到各个领域。随着大学校园的升学率和普及率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高,所以校园贷也随之产生。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校园贷”如何防范来给在校大学生敲响警钟。通过分析“校园贷”解决路径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正确认识及使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如何防范;解决路径

近年来校园贷款不良事件频繁发生,很多贷款平台为了扩张市场效益,并未对大学生贷款额度的使用和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做出细致评估,导致很多恶性事件发生。另一方面校园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提高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首先校方要做好校园贷款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校园贷”的防范意识。

一、“校园贷”的由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融入到各个领域。大学校园的升学率和普及率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高,所以“校园贷”也随之产生。很多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基地,对“校园贷”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导致大学生对“校园贷”认识度不高,误入“校园贷”的可能,通过各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播出“校园贷”事件的频率增加,部分高校也加强了对“校园贷”在校园的辨别知识普及及整治,并且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限制政策,然而由于执行起来执行力度差,流于形式,导致还有“校园贷”不良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还有些学校“校园贷”做到高度重视,导致大学生无法正确辨别风险,盲目地去寻找贷款途径。近些年来,无论从报纸上还是电视上经常看到“校园贷”引发的很多恶性事件。不良“校园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什么会有“校园贷”?“校园贷”的作用?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校园贷”主要是银行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上学机会。后因信用卡的业务拓展到大学校园,很多平台为了扩张市场,没有严格考虑到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导致很多逾期还款或无能力还款现象发生。在2009年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至此信用卡业务慢慢从大学校园退出。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近年来校园贷再次袭入大学校园,通过报道p网贷平台近2000多家,并且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取得了金融许可证。在此期间校园贷再一次引起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

二、高校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与防范

近年来随着各种不良校园贷款的出现,高校大学生对“校园贷”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什么很多不规范的网络贷款平台会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高校大学生如何对校园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何正确防范不良校园贷?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经济的衰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网络购物平台的产生,消费及支付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也在不断增加,在对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各种网络贷款平台的运营套路诱惑颇多,难免会落入“校园贷”的陷阱。比如:平常校园贷款利率要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常见情况分期付款、分期还款、手续费等等,校园贷款利率一般在10%到30%左右;另外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贷出的款,拿到手的钱基本都已经扣除利息及手续费。以学生借款10000元为例,举例说一下年利率以及手续费情况,利率基本在20%,学生真正拿到手的钱大约在7000左右,另一部分很多“校园贷”还有人头费,假如你再找一位贷款同学,那么你可以拿到10000中10%的佣金,促使很多学生上当受骗,然而,然而当你开始还贷款的时候不仅需要全额还本金10000元,还需要增加利息等等,由于学生因为经济来源问题单一无法按时还款,导致还需要承担违约金和逾期费用,这种情况下学生贷款还款额就会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对贷款逾期和自身信用没有什么意识。目前国内“校园贷”平台尚未做到信用资源共享。因此学生从A学校借出后再到B学校借款。导致学生拆东墙补西墙,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无力还款,致使不良信用叠加。

随着国家、社会、学校对“校园贷”问题的关注,“校园贷”的防范工作应得到高度重视。首先国家各职能部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完善法律法规上来杜绝不良“校园贷”的滋生,需要银监会加大对未成年人以及在校学生放款的门槛增加条例。其次社会方应集主流媒体、电视、报纸等线上线下的网络平台,特别是在开学季前做好“校园贷”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网络宣传手段来普及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正确认识和防范。让学生在未进入大学前就已经了解“校园贷”不良案例以及不良影响。教育部门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教育和警醒着学生,学校方面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各种“校园贷”的现场宣传活动,要想让学生远离“校园贷”的恶魔,必须要让他们明白不良“校园贷”中存在的各个陷阱和套路,为何一旦陷入就会万劫不复。校内可成立宣传防范“校园贷”学生会组织,他们可以通过组织表演、组织宣讲,案例分析等来让大学生对校园贷有个清晰的认识。让正确认识校园贷、正确防范“校园贷”深深刻入每位学子的脑海里。使得学生有远离“校园贷”的高度认识和自我辨识能力。

三、高校“校园贷”的解决路径

目前社会各界及校方都在积极开展防范普及大学“校园贷”的意識,即便如此,“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仍旧存在,因此杜绝“校园贷”的发生还需学生自身努力。从消费观念、借款用途、借款款途径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让大学生远离“校园贷”。一方面树立大学生消费观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大部分用着餐饮和购物方面,少部分会花在购买书籍等方面。现在大学生对物质追求比较高,走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名牌、限量版、豪车、最新款手机等等。由于同学之间攀比严重,经大量精力放在装饰自己上,导致大学生消费的增加严重。作为学校,应从教师、学生会开始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另外一方面树立大学生对借款来源的辨识。如果学生因为上学或参加辅导比赛等需要借款时,应寻求正规借款渠道,比如向校方申请助学贷款、向当地政府寻求助学帮助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来奖励和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最后一方面重视个人的征信问题。社会与学生应该积极宣传大学生对个人征信的认知。征信记录主要来源于征信报告,征信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用于查询个人或企业的社会信用。个人征信出现问题将导致很多困难,飞机不能坐、高铁不能做、购房贷款不能贷等等。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应该从诚信出发,建立好自己的人生征信。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融入到各个领域。很多金融机构和贷款平台拿出高额诱惑寻找在校学生进行合作经营。导致学生介绍学生贷款可信度增加,加之学生还款能力差,致使贷款不良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要求政府职能机构和教育部分加强对校园贷的宣传,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到来,各网络贷款平台和金融机构之间也应实现数据与信息的共享,建立对在校大学生贷款有针对性的征信体系和数据风控模型,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正能量可持续发展。作为在校大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位、摘掉虚荣心的帽子,踏踏实实完成学业,远离“校园贷”,重视个人征信。通过分析如何防范高校“校园贷”来给在校大学生敲响警钟。通过分析解决路径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正确认识及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唐莜芳.我国P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0—43.

[2]谭中明,黄丹.基于生态圈视角的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研究[J].西南金融,2016(9):44—47.

[3]王铭,陈文雯,王守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5).

[4]许夏冰,黎晓珊.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校园贷”风险防范机制问题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4).

[5]吴亚弟,王晓晓.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高校“网贷”现象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4).

[6]周君君.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的认知与防范现状调查——来自上海、河南两地区的数据及其比较分析[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4):96-109.

[7]阮彩灵.基于供需视角下校园贷对大学生日常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13):85+87.

作者简介:尹文琴,女,198710,汉,江苏淮安,硕士,讲师,支部书记,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校园贷互联网金融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