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9-07-29张海燕
张海燕
【摘 要】目的 对比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仰卧位颈椎过伸与过屈位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不同体位下患者颈椎椎管进行观察后综合分析椎管狭窄程度并记录椎间盘突出情况。结果 在颈椎狭窄程度加重率比较上,过伸位高于过屈位,在无变化与较轻率比较上,过伸位均低于过伸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60例患者椎间盘共检出100个,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过伸位腰椎盘检出总数、加重数与增加数均多于过屈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颈椎病患者病情诊断中进行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有利于临床对患者颈椎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故值得临床今后广泛应用。
【关键词】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颈椎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
前言
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脱出回或是骨质增生等因素对椎管神经与脊髓造成压迫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椎节松动、髓核脱出等,若病情严重至一定程度甚至可导致患者瘫痪。以往临床针对颈椎病患者的检查多以X线、CT等方式为主,但经长期实践后发现以上的检查方式相对局限,易对患者病情诊断结果造成影响,若是在患者多体位下应用磁共振成像对其颈椎进行观察,则可获取全面的颈椎病变信息[2],有利于客观判断患者病情,故我院在60例颈椎病患者中进行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检查,总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X线等临床检查明确病情;(2)患者在知晓、自愿的情况下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2)因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或是中途退出研究者。6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6例、24例,年龄最小为28岁,年龄最大为61岁,平均年龄为46.58±3.78岁。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并伴手指发麻、颈背疼痛与头晕等临床症状。
1.2 检查方法
在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检查仪器选用我院现有的西门子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型号:MAGNETOM Aera,厂家: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参数设置: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3.00mm、1.0mm,视野与矩阵分别为18×18、320×224。仰卧矢状位呈现序列设置:(1)Axi FSH T2W1:TR、TE分别为300ms、22ms;(2)Sag FSH T1W1:TR、TE分别600ms、12mg;(3)Sag FSH T2W1:TR、TE分别为300ms、108ms。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仰卧过伸位、矢状位与过屈位)下扫描参数均不变,同时在过伸位扫描时将软垫放置于患者上胸部身后,促使其呈背部抬高、头颈部下旋的姿势接受检查,在过屈位扫描时则放置软垫于患者头部后方,抬高头部,指导患者尽可能屈曲颈部,在检查过程中对不同体位中患者椎管
1.3 观察指标
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以患者仰卧矢状位检查情况作为椎管狭窄程度的标准,对不同体位下患者颈椎椎管进行观察后综合分析椎管狭窄程度并记录椎间盘突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不同体位下椎管狭窄程度
如表1数据所示,在颈椎狭窄程度加重率比较上,过伸位高于过屈位,在无变化与较轻率比较上,过伸位均低于过伸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比较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
此次研究中,60例患者椎间盘共检出100个。如表2数据所示,在腰椎盘检出总数、加重数与增加数比较上,过伸位均多于过屈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以往颈椎病患者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多以单一体位实现检查过程,但在这种体位下不利于临床检查到潜在的致病因素,易导致病情漏诊。此次研究中,颈椎病患者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不再局限于单一体位,而是通过过伸位、过屈位便于临床全面观察患者颈椎情况[3],研究结果显示:在颈椎狭窄程度加重率比较上,过伸位高于过屈位,在无变化与较轻率比较上,过伸位均低于过伸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60例患者椎间盘共检出100个,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过伸位腰椎盘检出总数、加重数与增加数均多于过屈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两种体位区别在于,在患者颈椎过屈时,其椎管将会随之拉长,通过缩小脊椎截面抑制椎管狭窄的引发因素。在患者颈椎过伸时,其椎管与脊髓截面将会随之缩短与提升[4],因此在检查椎管狭窄程度方面上,过伸位检查效果优于过屈位。同时,患者不同体位下椎间盘检出数与其体位密切相关,若处于颈椎过屈位,患者髓核内压力将会不断增加,而髓核在受压的情况下将会超反方向发生移动[5],对检查成像造成影响,若处于颈椎过伸位,髓核的限制将会被削弱,在检查中可见髓核突向后方。由此可见,在颈椎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处于颈椎过伸位过屈位,均有利于反映出颈椎的病变清情况,故居有较高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李志彬. 仰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 2017, 30(10):42-43.
孟祥龍 , 海涌 , 杨晋才,等. 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01):124-128.
覃爱同, 黄德芳, 胡涛,等. 颈椎动力位X线检查在颈椎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12):2441-2443.
刘强, 莫冰峰, 文毅,等. 仰卧位后伸定点旋转扳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J]. 山东医药, 2017, 57(12):98-100.
陈泽明. 分析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