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CT与超声检查的对比分析

2019-07-29刘海波张颖刘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超声比较

刘海波 张颖 刘红

【摘 要】目的 观察比较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用超声、CT检查的准确率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影像学检查对象,围绕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超声、CT检查,并对照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2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差异。结果 经不同影像学方案检查后,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CT检查确诊率达95.83%,相比超声检查结果确诊率88.89%,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超声、CT检查方案,均具有着较好的治疗方案拟定参考价值,但相比超声诊断方案,CT检查可更大程度减少漏诊、误诊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值得后续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超声;CT;比较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and CT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ethods 72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dmit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imaging examination objects.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accuracy differences two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Results after the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imaging schemes, the diagnostic rate of 72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by CT examination reached 95.83%, which was 88.89% higher than that b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has good reference value in the formulation of treatment program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program, CT examination can reduce the situation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to a greater extent, providing an obj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follow-up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GIST; Ultrasound; CT; Compare

【中圖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

胃肠道间质瘤隶属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具有患者机体健康的较高威胁,尽早给予患者病情明确基础上,借助手术治疗一劳永逸的消除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尤为关键。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均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前常用检查技术,二者均可对间质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血供情况做出界定,辅助临床手术方案的拟定。但客观来讲,业界围绕此2项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不同的争议观点,部分学者认为超声影像检查更具操作优势,可规避患者检查同期的机体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部分患者则认为CT影像检查可更系统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完成肿瘤性质分析,因此检查成效更佳[1-2]。基于此类现实争议的存在,本研究为深入分析2项技术的应用效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手术提供更详细参考依据,特纳入了我院2016年2月以来接收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72例患者的超声诊断、CT诊断资料,参照临床手术病理学结果,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案确诊率做了综合比较,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到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影像学检查对象,72例患者后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符合《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的疾病评判标准[3],合理排除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情况。所纳入72例患者中,共有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区间分布为24~78岁,平均年龄(43.8±11.8)岁,患者入院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饱胀感,部分患者存在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便血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明确沟通前提下,知情同意接受超声、CT检查方案。

1.2 方法

超声检查方法:本研究72例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前8h均予禁止饮食,且实施清洁灌肠处理,选择清晨8:00左右实施空腹检查。检查选择Philips 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操作,合理设置腹部探头频率为3.5~5.5MHz,引导患者以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完成交替探查,主要探查区域为腹部、盆腔实质性脏器、腹部包快区[4],探查发现肿块同期详细记录肿块大小、区域、形态、回声类型、肿块血流特点,分析周侧组织关系。

CT检查方法。本研究72例患者实施CT检查前,同样维持8h禁饮禁食,开展清洁灌肠处理操作,于空腹状态下接受CT检查。仪器设备选择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实施腹部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前15min口服800ml温水充盈胃肠,引导患者仰卧位下接受扫描,扫描区域由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平扫后实施动静脉双期扫描。增强扫描前,经前臂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70~100ml,2.5ml/s,注射后30s、60s分别扫描,扫描范围可根据患者病变位置确定,层厚10 mm,层间距5mm,扫描电压120kv,电流120~260mA[5];经螺旋扫描后,将获取图像数据作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算法處理,分析患者肿瘤大小、部位、形态等具体指标,将CT征象同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

1.3 观察指标

综合观察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CT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根据2项影像学诊断结果实际情况,参照术后病理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综合评价2项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误诊情况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2组患者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实施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有良性肿瘤患者51例,恶性肿瘤者21例;肿瘤所处部位:胃部患者48例,十二指肠部患者14例,结肠部患者6例,直肠部患者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来看,疾病判定良性患者47例(92.15%),恶性患者17例(80.95%),疾病诊断符合率为88.89%。组内共有3例患者胃间质瘤体积较大与肝左叶分界不清误诊为肝肿瘤;而2例患者十二指肠间质瘤误定位于胃;另有2例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但超声所见十二指肠管通畅,误诊为胰头部肿瘤情况。

通过CT检查结果来讲,疾病判定为良性者共计49例(96.07%),恶性者20例(65.23%),诊断符合率达95.83%;除了3例患者术中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而CT扫描未能明确显示之外,其余患者CT诊断指标均同手术病理结果相吻合。综合2项影像学诊断结果来讲,CT诊断符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角度来讲,即发生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间的一类非定向性瘤体组织,在消化道肿瘤中隶属发病率较低的类型,且早期患者无特异性反应,病发期常以腹胀、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为主诉症状反应,而腹部作为人体器官集聚区,医生往往难以依据患者感受描述,来综合界定疾病性质得出疾病结论,且从影像学检查角度来讲,若不能够科学做好全面评估分析,也易在诊断期间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平滑肌性肿瘤情况,造成患者手术治疗层面的较大影响;且胃肠道间质瘤存在恶变倾向,如不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极易构成患者生命健康威胁。基于此类情况的存在,为更好的提供患者手术治疗参考依据,术前还需合理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做好病情的合理判断。

目前,超声影像学技术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较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案,可作为腹部肿块症状、腹痛症状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案使用,依据超声影响可系统界定患者的肿瘤内部囊实性质、周侧组织关系、内部血流情况,根据内部回声特点辅助临床判断病情;通常实性低回声型肿瘤轮廓较为清晰,且回声均匀、形体规则。囊实混合回声型肿瘤内部回声则欠均匀,且伴有强回声反射或无回声区。囊性回声型肿瘤呈现无回声或伴有小光点反射情况,提示肿物内部存在出血坏死,且出血坏死范围、时间不同,内部可见不同的回声变化,如点状强、低回声,且肿瘤内、边缘部可见点条状、环形彩色血流显示。依据此类影像学特征,可良好辅助临床评判患者病情。但从现实角度来讲,超声检查同样存在局限性问题,易受患者胃肠道胀气、肥胖等因素影响,针对周侧组织分界不清、无腹腔积液、转移倾向、邻近脏器侵犯的胃肠道间质瘤,单纯依据超声表现界定良恶性仍存在相应困难,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值得临床合理关注。从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情况来讲,通过CT扫描能够对患者胃肠间质性肿瘤所处的部位、形态、大小做出定向反应,根据72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可见如下较典型特征,患者瘤体多呈类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情况,而肿瘤越大则越趋向恶性情况,本组72例患者的肿瘤病灶直径处于2.4~15.4cm,病灶>5cm患者共计15例,其中高度恶性6例、中度恶性者9例。且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患者也以恶性病灶居多。综合来讲,依托CT扫描影像可更清晰显示肿瘤、周围脏器关系、侵犯层次[6],分析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实现胃肠道间质瘤的明确诊断,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相比超声影像检查更具肿瘤性质判断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72例患者经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准率方面,显著低于CT检查确诊率,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由此表明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CT影像学检查方案的价值,可良好辅助患者疾病诊断效果提升,助推患者预后手术治疗方案拟定,值得后续在同病症患者检查同期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潘霞,刘松,郑欢欢, 等.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性表现与危险度相关性[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5):800-804.

白娟,荣阳.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14-115.

年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病理解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8,47(1):2-6.

寸红丽,李振辉.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疗效评价的影像学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9):1567-1569.

史楠.胃肠道间质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008).

姚玉龙.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临床诊断特点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4):228-229.

猜你喜欢

超声比较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同曲异调共流芳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