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与腹部X线片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7-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肠套叠线片肠管

熊 伟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市中心医院彩超室,辽宁 辽阳 111000)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儿科常见急腹症,是指肠管套入另一段肠腔内,导致肠道阻塞内容物无法通过[1]。常见病因为患儿辅食改变、食量增加,或者因肠道感染、肠系膜过长等方面原因所导致肠套叠[2]。临床表现为哭闹、血便、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肠套叠部分无法随着肠道蠕动自行回缩,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导致肠管坏死,严重危及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具有简便、准确、安全等特点。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对小儿肠套叠采用超声与腹部X线片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检查方法分为两组,A组50例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年龄(3.2±1.8)岁;病程3~49 h,平均病程(8.8±3.6)h;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者33例,呕吐者35例,腹部包块者40例,血便者28例。B组50例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3.1±1.5)岁;病程2~49 h,平均病程(8.1±3.2)h;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者32例,呕吐者36例,腹部包块者41例,血便者27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患儿采用腹部X线片检查诊断:对患儿下腹部进行全面仔细扫面,并拍片记录。

1.2.2 B组患儿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采用飞利普iu22和GE的VolusonE8超声诊断仪,经患儿腹凸阵围探头频率设置为3.0~5.5 HMz,高频浅表探头频率设置为6.0~10.0 HMz。患儿取仰卧位,首先使用低频探头在其腹部进行全面扫查,观察腹腔内是否存在包块、肠管有无扩张、腹腔内是否存在大量游离液体。在发现包块后改用高频探头,对包块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包块大小、形状、结构、周围是否存在淋巴结和渗出积液、周边肠管是否出现明显扩张等情况,仔细观察回声情况并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4-6]:①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②肠套叠类型。③超声检查声像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B组腹部超声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腹部X线片(χ2=7.111,P=0.008<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

2.2 B组检出49例中,诊断为原发性肠套叠42例,继发性肠套叠7例;A组检出41例中,诊断为原发性肠套叠35例,继发性肠套叠6例。

2.3 腹腔内包块形状较为规则,腹部超声检查包块横切面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呈现出明显的“靶环征”或“同心圆征”;包块纵切面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呈现出明显的外管部分为鞘部,里面部分为套入部分的“套筒征”;斜切面扫描显示出“假肾征”;扫描出现高低不同的混合回声,中央部分为强回声,靠外侧则表现为低回声。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儿科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疾病,急性发病患儿多为3岁以下幼儿,年岁较大者为慢性症候,病情进展较为缓慢。发病初期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身体乏累后稍微安静或入睡,醒来后又开始周期性反复发作,同时伴有频繁血便,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少数为鲜红色,同时在右上腹可触摸到腊肠样包块,质地光滑柔软。小儿肠套叠的发病原因为其回盲肠部系膜尚未发育完善,游走幅度较大,极易进入肠管形成套叠。如果患儿饮食发生改变,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时,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可引起肠套叠的发生。如果受到腺病毒感染,回盲肠部淋巴结发生炎性增殖肿大,对肠壁形成压迫,造成肠道蠕动功能障碍,增大肠套叠的发生概率[7]。如果不能对小儿肠套叠做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肠道内容物因肠套叠所形成的阻塞导致肠梗阻,套头部分会随着肠蠕动持续进展,引起肠管鞘部发生持续性痉挛而难以自行回缩,造成套叠部分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到静脉回流,可引起肠穿孔或肠管坏死。诊断小儿肠套叠通常可以依据患儿所表现出的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但是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尚不明显,或者腹部无明显包块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泻等表现出的症状极为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8]。在传统的小儿肠套叠诊断中,X线最为常用,能够为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其影像不属于直接征像,缺乏特异性,诊断结果带有一定的推测成分,容易产生误诊,同时X线幅射可对患儿身体健康构成一定程度的伤害[9]。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扫查部位开阔、操作简便、无侵入性、无创伤、易于为患儿所接受,能够通过多切面、全方位的扫查,清楚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病变结构和性质、套叠部位的血流情况等,为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检出率为

98.00 %,明显高于X线诊断的82.00%(P<0.05)。而且超声检查所具有的“套筒征”、“靶环征”等典型征像,为诊断小儿肠套叠可靠依据。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如果单纯依据临床症状或者X

线片检查结果,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可能会危及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超声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出小儿肠套叠病变部位真实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

猜你喜欢

肠套叠线片肠管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锥形束CT 与根尖X 线片诊断根尖病变的准确性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