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2019-07-29王颖
王 颖
(内蒙古扎兰屯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严重且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当中,患者发病之后常合并心律失常,这是冠心病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1]。如何有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是临床医师治疗的关键,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价值,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本文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60例患者当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5~74岁,平均(65.2±5.1)岁。本文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显示存在1条以上冠脉或支脉存在超过50%的管径直径狭窄状况,患者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存在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所有患者排除存在电解质紊乱和其他不良状况,排除合并严重失代谢性心力衰竭,排除存在其他心脏病症,排除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和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
1.2 方法
临床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诊断前3日需要对患者停止应用任何药物,常规心电图检验的方法主要为:
使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平卧位,应用Kenz Cardico 1210型心电图机,设置定准电压为10 mm/mv,走纸速度设置为25 mm/s,为患者描记12导联心电图。描记过程保证基线平稳,图像清晰。检验过程中T波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0%,ST段下移的数值超过0.05 mV,说明患者存在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检验方法的主要步骤为:准备物品、记录患者信息、处理患者皮肤、规范黏贴电极片安装电极,应用12导联TLC4000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连续24小时记录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情况。通常情况下J点后80 ms处测量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原有ST段下降,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1 mm,ST段持续时间≥1.0 min,两次缺血性ST段间隔≥1.0 min诊断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评价本文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阳性率情况,对于不同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和比较[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IBM SPSS 25.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本文对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检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常规心电图检验阳性率为63.33%,动态心电图为61.67%,两组之间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不同检验方式对患者检验的过程中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等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可得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种检验方法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检验情况,常规心电图检验和动态心电图检验之间也无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文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对生命和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准确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主要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不同的心电图检验方案,对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价值,通过结果可以得出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的阳性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性,而且在检验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常规心电图检验和动态心电图检验之间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对患者进行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验,动态心电图的检验效果却明显比常规心电图更优,说明动态心电图应用的可行性。动态心电图能够在24小时之内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状况,可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受时间限制的不足之处,能够收集更加准确的信息。综上所述,通过动态心电图检验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是一种良好的方式,在保证检验准确率的同时,不会产生严重损伤,值得推广应用。